第6期 東方古韻·音聲海

時間: 2025-05-25 | 片長:00:06:15 | 來源: 藝術中國 萬象中國 > 東方古韻·音聲海

黎明來臨,薄霧籠罩的玉龍雪山迎來了清晨第一縷陽光。當城市還在沉睡,山野已悄然煥發出勃勃生機。小珠悟義,一位中國禪學者與音樂藝術家,正在晨光的沐浴之中登高唱誦。

來自遠古的聲韻與天地萬物共振,餘音嫋嫋,迴響悠遠。

聲音療愈,在東方生命修養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兩千多年前,中醫元典《黃帝內經》就提出“五音療疾”的觀點。而梵唄、頌缽、齋醮等儀式中都注重聲音對生命頻率的調和。

如何把東方古韻,從遠古帶入當代,從山巔叢林帶進都市殿堂?小珠悟義繼承古韻多種唱法,並觀照當代人的心理狀態,創作並推出了意境深邃的禪詩曲韻。

小珠悟義:“音聲海和東方古韻,其實它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人聲,我們稱之為唱誦,包含了五個唱法,都是來自於唐宋、南北朝等時期一些古老的唱法,包括了獅吼、長嘯、海潮音、金剛語和微妙音。音聲海裏包含了三十多種自然樂器,它能達到一個非常廣大的頻率。希望能夠通過現代音樂會的方式,走入大劇場,讓更多人欣賞到。”

“順天時,應萬物”。從中華世紀壇劇場開始,小珠悟義帶領“七劍”樂隊,順應節氣,在海口、上海、北京等地舉辦“尋劍·音聲海”音樂會巡演,融合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架起傳統與當代的橋梁,與自然對話,與心靈共鳴。

演出現場,琴、簫、鑼、頌缽、木舌鼓、海浪鼓、雨棍……十余種樂器匯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個龐大的音波場。而弗拉明戈吉他等西方樂器的加入,與東方傳統樂器交織成跨越時空的對話。聽者如同身臨聲海,感受來自生命潮汐的能量。“宮商角徵羽”不再是典籍中的符號,而是震顫在每個人細胞裏的生命元素。

龍堂秘境,坐落于雲南麗江束河古鎮,俯望青龍河水,遙看玉龍雪山。錯落有致的院落,穿堂輕拂的清風,宛若桃源洞天。

小珠悟義:“現代人的感知能力,就是我們的感覺和知覺已經離天地越來越遠了,所以我們想在玉龍雪山腳下,我們能更多地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唱誦也好,音聲海也好,這些都是要和天地共振的。”

立春時節,萬物萌生。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慕名來到這裡,在小珠悟義的教導下進行生命修養。讓遠離塵囂的身體,沉浸于內心的寂靜。在聽見晨露墜落、雨滴沁心、心跳起伏的剎那,觸摸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聲,是自然的呼吸振動;音,則是人文的精神共鳴。一支洞簫,一聲吟唱,叩開的是人與自然的對話之門。在現代社會的忙碌與喧囂之中,東方古韻如同一葉扁舟,承載著人們的心靈,潤澤于天地之間,回歸本真,收穫生命的真諦。

出品人  王曉輝

總監製  閔令超

製片人  劉鵬飛

總導演  許柏成

   導演  孟泰  

               攝像  王鳳麟 艾千翔

   編劇  許柏成

   剪輯  李曉萌

翻譯  黃浩

校對  孫雷

推廣  付朗

   片頭  遲大偉

美術  司誠

        作曲  杜默        


鳴謝

小珠悟義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出品

展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