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硬要何俊田自己對自己的書法作個結論,那就是:規規矩矩按照傳統的派路走,在傳統的過程中不斷昇華自己,不斷改造自己,不斷完善自己。至於自己的書法到什麼程度,或者有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認為應該由別人來評論,不能自己説了算。別人認為你的字有功力,就是有功力,就是要被全社會所承認。他説:“搞藝術的都是專業人才,而服務的對象卻都是圈外人,如果圈外人都認可你的書法,就證明你的字已經被得到了認可。歷史最公平,歷史上所留下的書畫大家的作品,字體都非常的漂亮,若是華眾取寵戓欺世盜名的東西,肯定不會流傳開來。”
當然,何俊田那是自謙。用當代魏碑大家孫伯翔先生的話説:“何先生的書法形質功力極深,信有性情之錄。他數十年臨池不輟,縱向取古,橫向取今,以盛唐楷書作底,又上溯北朝碑版,且潛心研習篆、隸、行、草諸體兼擅,卓然成就自家風貌。他的書法嚴整遒勁、沉實灑脫,雋美中含剛毅,樸茂中顯雄渾,既有漢魏風骨,又具唐宋神韻,更有時代氣息,給人以質樸淳厚的美感。”讀了何先生的楷書《茶經》,再對照孫老的評價,信不為虛。
品何俊田的書法,確有穩中不俗、險而不怪、老卻不枯、潤也不肥的獨特魅力。亦剛亦柔,時重時輕,或虛或實,不激不厲,欹正相生,章法意境全在其中。書壇泰斗啟功生前稱讚何俊田的書法:“當今書法界能這麼規規矩矩寫字的人可不多啊。而且,真、草、隸、篆都能上手,沒有幾十年功夫如何也寫不成這樣。尤其是楷、行、草書,真見功夫,看來重視傳統的書法家大有人在呀。”
書壇巨擎歐陽中石見到何俊田的楷書“千字文”,骨力遒勁,結構獨異,連聲誇讚,“寫得好!方筆、圓筆、筆筆到位。結構也疏朗清秀,有神韻。”並當場題增“以書渙彩,切時如需。”
不能不提的是:1994年12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到天津視察,兩次見到何俊田的書法都駐足欣賞,並大為讚悅。先稱讚其一付橫聯“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説:“這字寫得好,有功力!”後來在會議室又見到何俊田寫的王維《渭城曲》,遂在字前駐足欣賞,口中還輕輕吟誦:“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邊讀邊問:“寫這幅字的人幹什麼工作的?他的書法非常有神采,基本功很紮實,寫的好,寫的好(摘自《留在武清偉人足跡》一書)!”
何俊田的書法“寫的好”是圈內圈外都不爭所事實。不然其作品就不會入選全軍首屆書法展,就不會四次入選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之國展,中央電視臺就不會為他錄製專題節目,諸多媒體就不會為他開辦書法講座;他的書法就不會刻進山東、河南、河北、浙江、江西、廣西、四川、新疆、西藏等21個省、市、自治區的碑林、碑廊或名勝古跡處,他的書法就不會收錄于30多部專著,就不會被境內外眾多藝術館、博物館所收藏,他也不會以學者身份,多次和劉炳森等書壇鬥被邀訪日本、南韓、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臺地區,並進行書法藝術交流或展覽。不然,1999年8月,趙樸初老先生也不會對何俊田書法作岀如此評價:“花枝春滿,老幹彌昌”,並抱病題此以贈。
縱觀歷史上能留下痕跡的書法大家,無不是詩書畫印樣樣都出類拔萃。當今書壇所以鮮有大家問世,説到底是缺少厚重的文化底缊。而岀身書香世家的何俊田,恰恰是這方面的傑岀代表。他涉獵之廣泛不僅令圈外人吃驚,也常常令圈內同行嘆為觀止。他在潛心耕硯的同時,酷愛古典文學,詩詞歌賦。同時對戲劇、曲藝、音樂、美術都有很深的研究,特別是古體詩,功力更為深厚。僅創作古體詩,就有兩千多首。作為天津師範大學的特聘教授的他,曾一次次和眾多的省市區領導講書法也講古典文學和古詩詞,尤其擅長平水韻,他的課博而不雜,幽默風趣、妙語連珠、且又深入淺出,常常令那些省市區領導禁不住拍案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