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鮑昆:中國沒有影像收藏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0 19:15:54 | 文章來源: 鮑昆的部落格

人民攝影報關於影像收藏市場對鮑昆的採訪

1 目前攝影市場上大量出現的人為炒作老照片的現象,您的看法如何?

鮑昆:我注意到了你説的現象。從根本上説,炒作在市場上屬於正常現象,有市場就一定有炒作,是避免不了的現象。但是對炒作卻又必須抵制,因為炒作帶有一定欺詐的性質,是強勢對弱勢的不公平行為。不過炒作在個別的特殊時期有時也具有一定積極的作用,比如對良性的新生事物的炒作,可以加速它的發展。所以在攝影拍賣市場剛剛興起的時候,它具有一定積極的意義。那時市場處於剛剛開始摸索的階段,一些行為可以促進市場的培育與發展。前幾年對老照片的炒作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因為那時剛剛建立的攝影影像市場許多規律還處於摸索階段,非常混亂,一些拍賣公司急於牟利,把一些根本沒經過時間檢驗的所謂"當代藝術"影像組織拍賣,顯然是極不合理的行為。

我們知道,藝術品收藏市場是有一級和二級之分的。一級指的是銷售新商品的畫廊和相應的機構;二級指的是拍賣公司。這兩個層級正好組成一個藝術品市場流通的科學流程,即藝術品首先進入到一級市場銷售,在售罄形成稀缺性的時候,這些藝術品才會進入到二級市場,進入銷售的高級階段,當然那時價格是比較高的了。但是在我們的影像收藏市場剛剛起步的時候,一些拍賣行因為沒有商品資源,就直接組織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等於在做一級市場應該做的事,於是很多都沒有經過一級市場培育和檢驗的作品就直接進入拍賣行進行交易,市場就亂了。它違反了拍賣市場對作品"稀有度"的要求。我們極力反對二級市場做一級市場應該做的工作,這是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是一種破壞性的行為,會把市場的秩序搞亂。針對那種情況,我們提倡老照片的拍賣,因為老照片才是二級市場真正的拍賣資源,它的稀缺性和歷史性具有極高的價值。提倡,甚至一定程度的炒作,就成了那時一個具有合理性的舉措,因為希望把亂來的市場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目前,因為老照片幾次不俗的市場表現,造成一些人開始惡炒,這也是應該叫停的。老照片是一種極具歷史文化性的商品,是需要認真辨識和考證的。不是所有的老照片都特別值錢,真正值得和具有收藏價值的老照片並不是特別多。攝影本身就是一個複製性的技術,所以一些老照片在民間的存量是比較大的,比如抗日戰爭的老照片。最近因為老照片的市場表現,許多有心的人就大量到國外市場上收購中國內容的老照片。所以建議對老照片感興趣的人,在購買時要慎重考慮這一現象的後果。

二級市場的炒作也對國內一級市場(攝影畫廊)的發展産生影響,在拍賣市場上價格的迅速飆升,有過頭的傾向,價格背離價值,而且中國沒有收藏家,多數以投機為主要目的,從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拍賣中的炒作現象。

2 目前,國內的攝影畫廊主要在推廣當代觀念攝影,而拍賣行出現的多是老照片和紀實類影像,您認為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鮑昆:這與一、二級兩個市場面對的買家不同有關。

中國的畫廊是隨著前幾年西方人狂炒當代藝術而快速出現的新事物,而不是一個有著歷史傳統的行業。由於這個原因,中國的畫廊從一開始就是經營符合西方人趣味的帶有"時尚"特徵的當代藝術作品。於是這些年來,它在經營理念和範圍方面已經形成了相應風格和機制,也培養了一定的客戶群。這個客戶群對於當代藝術比較熟悉,有些是在金融危機之前跟著炒作當代藝術獲利的;有些是對當代藝術真有興趣,並相信它具有未來市場前景的。這些人自然會對具有當代藝術特徵的觀念攝影産生興趣。還有,這個客戶群帶有國際化特點,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知識欠缺,這也會決定他們的趣味走向。

而在二級收藏市場中關注攝影的和他們不是一種人。二級市場中的很多影像收藏家都是從過去收藏古玩、古代藝術品轉机到攝影領域的。他們是比較資深的收藏人士,相對來説有很深的市場經驗。他們收藏的趣味與傾向就是求"老"、求"少",注重稀缺性。他們才不會購買那些還活著的藝術家們隨時都在創作的"當代藝術品"。他們知道收藏品是需要年份的,起碼是經過"歷史"肯定的。前幾年,一些拍賣公司看到當代藝術市場的高價位現象,於是也在影像拍賣中組織一些具有當代藝術特徵的所謂"觀念攝影作品",結果都是鎩羽而歸賠本賺吆喝,就説明瞭二級影像市場上客戶的獨特性。

再有對當代影像藝術作品的評價國際上也是一個比較模糊的領域,這也是一些資深的藏家不願意收藏此類作品的原因之一。

3 從拍賣市場上看,攝影作品的版數存在這樣的現象:安塞爾·亞當斯等攝影家的作品都有好幾百版,而解海龍等當代攝影家的作品在30左右,而更新的當代觀念作品大都在10以下。這樣的版數是如何確定的?它與價格的確定有哪些關係?

鮑昆:版數與價格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多,價格就低;少,價格就高,這是價值規律的要求。

亞當斯那一代攝影家是沒有限數的規範的。以他為例,他從沒有進行限量控制,但有簽字。他作品中的序號都是給博物館、美術館成套作品的套內作品編號,而不是版次序號。但是亞當斯的作品因為有比較清楚的捐贈目錄,所以他成組的作品實際上是有數的。另外,他還有很多他贈送給公益事業基金會代理銷售的簽字作品,所以他的作品數量非常大。他是攝影作品市場化上過渡型的人物。

解海龍等人的作品非常受人歡迎,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量,而且價格屬於不高的正常價位,所以限定了30版。

至於當代觀念攝影,因為有曾經泡沫高價的慣性,所以一直有一個高價位的"潛規則",畫廊和作者出於綜合平衡的市場考慮,大都採取少版次的策略。他們簽得少,售賣週期才能短,才能週轉快和吸引眼球,才能定較高的價位。到底限多少的數量,是畫廊平衡藝術家影響力、藝術水準等各方面情況的綜合決定。

這並不是當代藝術與紀實攝影在水準上誰高誰低的問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市場行為。

4 以您的觀察,目前在攝影收藏界是否存在能夠按照系統的攝影類別、主題或材質來進行收藏或具有這樣收藏計劃的收藏家?

鮑昆:國內我目前沒有發現能夠形成大規模的。這兩年有一位閆樹軍先生專門收藏天安門影像,有些規模。但他的收藏屬於影像收藏而不是照片收藏,因為包括一些印刷品。台灣的秦風先生專門收藏民國影像,就算屬於大規模的。海外也有一些華人收藏銀版照片,但規模不能説很大。這些説的都算是系統性收藏。北京還有一位收藏老照片數量很大的趙慶偉先生,多,但蕪雜,不能説系統。估計類似趙先生這樣的藏家北京還有一些,只是比較低調。

其實,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歷史條件都不具備系統收藏的可能性,可以説現在收藏的條件和規則都不太存在,尤其是在藝術攝影作品方面。比如藝術攝影家創作了一件作品,他會馬上到處參加展覽宣揚和網路展示,成為一種流行傳播的資訊,公眾可以很容易欣賞到。在沒有印刷和網路傳播的時代,藝術品鮮少在公眾中大規模傳播的機會,那時收藏的意義和今天就有很大的不同。那時收藏家是真的在收藏藝術和研究藝術與藝術家,因為這些目的只有在面對原作時才能達到。從有了印刷以後,藝術品可以複製了,藝術形象內容可以脫離"母體"而進入公眾化的載體流行了,人們研究欣賞也就沒必要面對原作了。於是今天的收藏與彼時的收藏就完全不太一樣了,成為越來越市場性的行為,甚至是單純的投機性行為。這種行為漸漸背離了文化訴求,炒作情況較多,也使得收藏界很難進行專題類收藏。

目前具有專題類收藏這一特性的只有老照片品類。它仍然具有稀有性,具有很多文化和歷史價值,找到珍貴的老照片仍然能讓人激動無比。

5 有人説,目前攝影收藏家的群體發展,也受制于中國攝影理論和攝影史的梳理,對於這種説法您怎麼看?

鮑昆:這種説法是不對的。中國一直有相應的攝影史書籍和數量眾多的研究文章,能夠成為體系性結構,至於是否細緻則是一個無需爭論的話題,因為歷史研究永遠是沒有窮盡的,但結構是在那的。那些隨意抱怨沒有歷史的人很多都是因為不讀書,你不看書不了解,當然會感覺沒有歷史,所以會産生這樣可笑的説法。不過目前攝影史的書籍著作主要是對攝影藝術和其代表的文化史的分析,不是市場需要的那種針對收藏市場的、以攝影作為商品研究的工具書、手冊,比如某一類型的作品在市場的價格走向、某一位攝影師與市場有關的個案分析等書籍。這不能説明和代表中國攝影理論與攝影史的建構出現缺失,而且對攝影作品收藏的價值定位,最終也還是從學術角度出發的,不過是加上了市場表現這一維度而已。

至於説對基於市場的成系統的對攝影作品定價標準的理論,現在確實還缺乏,比如作品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材料工藝特性研究等。但這也只是説沒有整合性的理論書籍,相關的知識其實早就存在了。可喜的是,去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張匡匡先生的一本關於攝影作品收藏的手冊性書籍《攝影收藏入門指南》,已經在這方面推進了一大步。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