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淳
2010年8月21日,方力鈞在今日美術館推出了他的大型個展,這一天,他的“編年紀事”和“批評文集”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準備,也由文化藝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一套火焰、理智和真誠融合而成的並記載著方力鈞過去40多年人生的文獻集;還有,在過去20年間,所有對他産生興趣的人寫下的文字。我作為這套文獻集的編輯人員之一,深深感覺這是我們試圖通過文字與藝術家方力鈞進行一次長時間的對話——其中,真切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特徵。尤其是那本厚厚的“編年紀事”告訴我們,生命,真的是可以在不可知的地方到達可知,在方力鈞過去48年的人生行走中,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人的生命力頑強的延伸,以及從柔弱走向強大的整個過程。
方力鈞作為從20世紀90年代一路走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在藝術創作上達到的高度有目共睹。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因此,方力鈞的人生經歷和藝術實踐,就成為很多人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或者説,對方力鈞的個案研究同樣成為一個迫在眉目的事情。2008年以來,盧迎華開始著手編撰《像野狗一樣生活》,通過與藝術家無數次的訪談和對話,對方力鈞的成長經歷勾畫出一個基本框架,特別是那些瑣碎的“細節”,將人們帶回那個過去的歲月,甚至讓我們重溫那些已經消失了的舊時光。2009年,為配合方力鈞在廣東美術館的個展,呂澎主編的《時間線索》,在《野狗一樣生活》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擴展。
在方力鈞“編年紀事”和“批評文集”的編輯過程中,我們走進了一個真實的方力鈞,從他的童年夢想進入他的精神世界,從他“畫畫時為了躲避,生怕受到傷害”到對“繪畫的迷戀”到“辭去工作準備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到“去圓明園做一名流浪藝術家”等,從他自己的經歷,到對人和歷史的深度思考,從他對繪畫最初的認識,到通過繪畫表達一個人最真切的感受——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通過“編年紀事”和“批評文集”對藝術家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通過這套文獻集,我深刻感覺到,文化的高度很重要,只有傑出藝術家的高度才能代表這個時代的高度,只講“普及”是非常片面的。如果沒有精湛而深邃的藝術,就沒有文化的發展。
方力鈞的“編年紀事”和“批評文集”的編撰和出版,可以説開啟了了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至少,在過去的很長時間,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比較蒼白,甚至還很落後。
寫到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早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海倫·加德納(Helen Gardner)就有一個構想,為學生們編寫一本教科書,內容不僅僅是局限于介紹歐洲和美國的藝術,而且還包括全球各地的藝術。直到1929年,加德納的學生幫助他實現這一構想,出版了《世界藝術史》。80年來,隨著新內容的不斷擴充,這本書從對A型發動機汽車的介紹,到後來的電腦革命,直到一個新世紀的開始。加德納的這本《世界藝術史》成為讀者最多、流傳最廣的英文藝術史書籍。我想説的是,方力鈞的“編年紀事”和“批評文集”,我們會不斷的去完善,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時間的推移,以及方力鈞個人在藝術的探索和實踐上的發展和變化。會有更豐富的內容加入其中。
前幾天,方力鈞突然告訴我,説有一天他在家中突然找出一個大箱子,打開一看,裏面全部都是他早年的日記和友人的來信。他在家中整整讀了一個下午。我很是興奮——因為,這些資料的“出現”,為他的“編年紀事”的修訂,將會增加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讀者也會對這位藝術家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方力鈞告訴我,説他看完那些日記和信件之後,內心涌出一種真誠的感動。
今天,當我在電腦裏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想説的是,用這份真誠和感動去照亮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