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 乙
關於社群的概念解釋很多,最主要的有基於地域性社會關係、抽象的思想關係、特殊的社會關係等等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群體,社群的分類由於分類標準不同,因而出現多種群體表述。美國社會學家埃班克列舉了 40 種之多,薩姆納的內群體與外群體、我群與他群,梅約的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米德的參照群體與成員群體,庫利等人首屬群體與次屬群體,日本社會學會的基礎群體與功能群體,安德烈耶娃的大群體與小群體,等等。根據群體産生的歷史過程,也有人將其分為血緣群體、地緣群體、業緣群體、趣緣群體和志緣群體等等。
從社群的本意上講,基於地域性的、社區意義的社會關係作為社群的定義基礎不能準確闡明社群的根本屬性,因為社群這個概念最重要的在於表明一種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社會關係,這個群體的形成,有可能是地域性的,但是更多的也是最有可能的是基於某種思想關聯和價值關聯的社會群體,如精神群體和情感群體等。
通過社群現象研究藝術、藝術家、藝術史甚至一個國家、種族的藝術形態都是很有意義的。把藝術放在社群範疇考察,社群的精神價值觀與思想方式、行為模式等等將直接構成藝術的基礎,也就是説,藝術家的觀念與確定性精神實體,藝術家的藝術表現對象,表現方法與個性化的藝術語言等等,實際上都是某種社群普遍意識的體現。無論傾心於山水自然和追求身心愉悅、兼顧玄虛而深邃的先驗感悟的藝術家,還是站在獨立立場直面現實桎梏高揚批判精神表達自由追求的藝術家,還是把藝術當做一種“活兒”而兩眼緊盯市場風向或者主流神態的繪畫技師,都是一個小社群同時也都有一個相對較大的社群存在----除了藝術家,這些社群中同樣有或大或小的社會群體因為觀念與思想的一致(或接近)對這些藝術家的藝術觀念、作品表示出共鳴、欣賞、支援的態度。因此,從宏觀上説,藝術家總會有存在的社會空間,總會有價值表達的對象。
藝術家基於社群的一種普遍的集群形態是沙龍。藝術沙龍是藝術家基於某種共同的價值觀和藝術思想形成的小社群,這種社群的成因除了人類共有的集群意識的原因之外,還在於人類尋求認同的本能。藝術沙龍最重要的功能是結成沙龍的精神實體被不斷放大和不斷加固,因為藝術沙龍成員的思想與藝術創作交流與相互影響之下,某種觀念形態將更加清晰可鑒,更加完善與牢固。這種現象在藝術史上頗為顯著。當然,藝術沙龍顯然不包括中國官方的美術家協會之類的所謂社團組織,因為這些組織看起來似乎也具有某種明確的章程或者藝術主張,也表現為藝術家自願加入,但是,它畢竟是官方出於自身價值準則並通過權力、財力等控制力建立起來的一種組織,其成員必定需要官方認可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水準,這與社群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或者説,它是一種假性社群。
在藝術社群中,有一種社群看起來與藝術有直接關係,實際上與藝術毫不相關的假性社群,那就是建立在某種共同物質利益基礎上的社群,因為構成這種利益群體的紐帶是經濟利益,與藝術思想絲毫沒有關係,因此在這樣的社群中,不可能呈現出明確的藝術思想和藝術觀念,只有經濟利益這個唯一的共同點,其所有主張包括所謂藝術主張,都會在維護其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出現,更多時候表現出牽強附會或者強詞奪理甚至文化暴力傾向。這種社群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利益同盟式的假性社群,參與其中的有藝術家、批評家、收藏家、拍賣機構甚至媒體。藝術利益同盟在中國藝術領域往往或多或少與權力或匪氣結盟,以擴大和鞏固其社群領地。在一些公共話語平臺,經常可以看到定向販賣或沒有多少厘頭的乾癟推廣與無端追捧,甚至莫名其妙地誇大一些平庸的小技術、小技巧、小情趣,或者製造沒有多少藝術思想含量的話題,展開相互爭吵,達到共同的市場目的。儘管這種社群與藝術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但是它生長于藝術領域餅子啊藝術領域發揮作用,因而對藝術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就社會結構理論而言,藝術社群是構成某一特定歷史截面的藝術形態的細胞,這種藝術社群現象既造成了藝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造成了藝術爭鳴這種伴隨藝術歷史的藝術現象。一方面,在社群內部,成員之間會針對共同的藝術主張發生建設性爭論,這種爭論無論出發點和爭論的態度、方法都是善意的,富有建設性的,爭論的結果不僅不會使藝術社群的思想根基發生動搖而且會加固這種思想根基,擴大社群的範圍和規模。另一方面,社群之間的論爭不可避免,這種論爭一般説來是劇烈的、針鋒相對的,爭論的焦點往往不可調和,雖然一種主張的合理性並不能完全否定另一種主張的合理性,或者站在一種出發點所具有的合理性不能取代站在另一齣發點所具有的合理性,但是,試圖用自身擁有的思辨優勢去“攻擊”其他社群的思辨劣勢,或者在維護自身思辨優勢的同時反擊其他社群的思辨劣勢,奠定社群觀念主張更加厚實的根基甚至以此擴大社群影響和社群的社會認同度,是任何社群所不可避免的行為。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史甚至可以看做是藝術社群沉澱的歷史。藝術史上紛繁的藝術流派和藝術價值觀,説到底就是不同藝術社群的藝術主張的集合,那些被藝術史記錄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不過是藝術社群的最著名的代表和標誌而已,恰如莫奈們誕生了莫奈。
藝術社群的另一層意義在於建立起了藝術與社會、公眾群體的聯繫。藝術社群本質上是一個包含了藝術沙龍在內的更加廣闊的社會群體,主要表現在某個藝術小社群的藝術思想和觀念甚至藝術作品的形式、語言特點所“征服”、影響、得到認同、引起共鳴的社會群體。因此,任何藝術形式和藝術思想的作品都有一個認同、支援的群體,即使被大多數人理解為最落後甚至腐朽的藝術思想和作品,都有一個社會群體認同並接受它。從這個意義上説,藝術家或者藝術沙龍的藝術家只不過是一個社群的組成部分,他們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這個社群的思想和觀念甚至政治、經濟、社會訴求。説藝術是前衛的、前沿的甚至革命性的,並不是整個藝術的結合體都具有這樣的屬性,而是其中一小部分具有真知灼見並且具有先鋒意義的藝術形式的、美藝術,這個美,也並非僅僅視覺感受的、造成心理愉悅的美,而更深刻、更能發揮審美作用的美,必定是思想方式的美和觀念形態的美,是藝術作品傳達出來的價值觀等等造成的類似共鳴的精神反應的美。很多平庸的、並不超越常態的價值觀的藝術作品,例如大量的反省文革的藝術作品和當下為數眾多的所謂關注現實的作品,看起來具有顯著的批判色彩和人文精神,對文革的政治狂熱、毀滅人性以及荒謬絕倫大加抨擊和剖析,對現實社會尤其是底層民眾表現出某些人文關懷,但是,其思想的邊界並未超越一般的、常態的對文革的否定,以及體制主流的所謂以人為本的思維定勢,對否定文革這種態度的具體表現進行解剖和重新認知的作品非常罕見,對中國當下人性坐標和社會悲劇的深層背景的洞察的作品同樣非常罕見。即便是這樣並未超越普遍性甚至體制主流思想邊界的作品,其實也有很大的社群支援度,這是社會思想程度所決定的。至於歌功頌德、趨炎附勢的工具性的藝術作品,更有社群基礎。
在藝術社群架構中,唯有基於市場的“藝術”社群和基於權力的“藝術”社群顯得非常奇特。一般説來,這樣的社群基礎實際上與藝術關係不大,它是在利益紐帶之下連結成的社群,雖然也存在藝術上的融合與離間,但是由於利益關係,藝術家之間以及相應的所謂“社群”之間是競爭關係,從純粹的藝術社群意義上他們可能分屬不同的藝術社群,但是由於利益關係,結成了新的利益同盟。這個利益社群,除了藝術家、批評家、拍賣商還有收藏家和經紀人等,這樣的社群必定沒有與藝術交易無關的社會公眾群體。而基於權力的“藝術”社群一般指官方的藝術組織,往往不能用思想、觀念紐帶來解釋,雖然其成員都集合於某種章程之下,比如中國美協和延伸到地方的各級美協。在權力至上的社會模式中,這個“社群”往往體現的是一種身份和社會地位,意味著其成員所得到權力認可的程度,説到底,這種社群的紐帶依然是利益紐帶。這種社群的特點是享受權力庇護的同時,藝術家需要放棄某些權力和某些藝術精神,進入“工具”範疇。
清楚了藝術的社群現象,就可以明白某些藝術現象,降低個人對藝術現象的期望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爭論。藝術家可以通過社群理論去關注自己所在的社群,從而豐富和強化自身藝術追求與藝術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