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浪漫的世界
提到幻想浪漫的藝術,其實,回想中國藝術史,不管時代命運如何艱難跌宕,中國古人似乎從來都不缺少創造幻想浪漫藝術的藝術細胞。《逍遙遊》、《山海經》、《封神榜》、《西遊記》、《聊齋志異》等中國古代的文學著作;楚漢墓室壁畫、敦煌莫高窟宗教壁畫等中國古代藝術,都閃爍著中華民族悠遠而燦爛的幻想浪漫精神的光彩。幻想浪漫,能夠展示出人類無限豐富的想像力,滿足人類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其中包含的遊戲性更是與人類本性中的反規範、反秩序衝動是一致的。
在獨生一代藝術中,幻想浪漫的思潮,從上世紀末,興起並形成一股強勢。在熊宇、韋嘉、陳可、徐毛毛、方亦秀、嚴一能、牟林童、鄭路等藝術家的作品中皆可看到。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其主題大多圍繞著青春、記憶、成長、生命、愛欲、宗教、信仰等展開。他們將童年的記憶、生命的感受、脆弱的受傷、自我的分裂、信仰的缺失、虛無的痛苦……,看作一種美麗的詩意,癡迷于夢境般的想像遊走,變異的美麗,古怪的精靈,自我心靈的獨白,伴著淡淡的快樂憂傷,漂蕩于童話般的幻想浪漫世界中。
在徐毛毛的作品《泡泡糖》、《一個人的篝火晚會》中,一個個可愛怪異的精靈——藝術家創造的寓意形象,稚拙、純真的表現手法,亮麗、明快的色彩,伴著心情、思緒、回憶、感受,構成一個充滿著童話浪漫色彩的世界。徐毛毛曾説:“我的作品還是介於卡通與現實之間。因為它能表達我內心想要的東西,它就在我的潛意識裏存在著,提筆就畫。我儘量想表達美好的事物,但是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壓力大,不輕鬆,從我的畫中能體會出這種淡淡的憂愁和感傷。”牟林童的作品《ORTHIA》、《他永遠比畫更憂傷》,表現了在天國般的寧靜樂園中,停留著一個個無重量感的、飄逸如夢境般的人物,他們或祈禱,或沉思,或感傷……。畫面充滿著強烈的詩意、宗教、夢幻的氣息。牟林童説:“我追尋的是一條詩意優雅的繪畫之路,通過宗教式的寓言關懷,闡述一種對命運的思索和對人類美好希望的啟迪。…… 不能到達的憂傷瀰漫在畫面的空氣中,大自然的遠山、樹木、花草,這些被認為低於人類的上帝創造之物,都以它們自己嚴肅的態度生存和完善。一種本真的生命之美,宗教性的寓言關懷和現實中命運的想像,……一切充滿詩意一切順其自然。”方亦秀的作品,一些古怪的形象,仿佛一些生命的有機體,飄蕩在心靈夢幻的王國之中。方亦秀:“每個人的感情世界裏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沉迷在自己的理想生活中,也會沉迷在別人美麗的謊言中。透過掙扎中的肉體與慾望看出去的卻是一片幽藍的幻想……。”雕塑家鄭路的作品,採用中國傳統書法之一篆體,結合詩歌、文學之意韻,探討著靈魂與肉體、自我與本我,傳達著蘇軾《水龍吟》的詩情畫意,寄託著幻想浪漫、纏綿悱惻的的情感愛戀。
富有幻想浪漫的這種藝術思潮,在整個20世紀,伴隨著中國政治、意識形態的強勢,幾近消失。而它在本世紀末的出現與興起,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首先,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當下,具有幻想浪漫甚至魔幻色彩的文學和電影(如西方文學電影《魔戒》、《指環王》、《哈利?波特》,中國的《誅仙》、《小兵傳奇》、《壞蛋是怎麼煉成的》等),以及一些網路遊戲,相繼在這段時間走紅;其次,獨生一代,時時沉浸在一種虛擬、非現實的網路世界中,使他們具有一種逃避現實獲得狂歡的能力和進入非現實生活的權力;再次,他們的成長中,伴隨著大量的卡通、漫畫、電影等,這給予他們幻想浪漫的思維、空間與視覺感受;最後,幻想浪漫的天性,似乎也是人類及其逃避現實的本性。在面對現代生活巨大壓力與忙碌下,他們學會了暫時的逃離與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