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現場,觀眾流連于《清明上河圖》前
元代張渥《九歌圖》中儀態萬方的湘君
早在明代,仕女們就開始打“高爾夫”了,明代杜堇《仕女圖》
趙孟頫的名畫《紅衣西域僧圖卷》
昨日下午,上海博物館推出的又一迎新春大展“世貌風情———中國古代人物畫精品展”正式開幕,展出的古代書畫精品皆為遼寧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介紹説,很長一段時間內,人物畫這一書畫門類未能向公眾進行過系統全面的推介,為了重新發掘人物畫的魅力,上海博物館特別策劃了此次展覽。其中上博的唐孫位的《高逸圖》在新館建成之前從未面世,而遼博的仇本《清明上河圖》更是難得一見的書畫珍品。
上博與遼博有過多次合展經驗,晉唐宋元國寶展曾在上海造成轟動,這次的展覽也足以讓上海觀眾大飽眼福。為了能先睹為快,昨日正式開展之前,上博三樓書畫陳列室前已是人頭攢動。
展品多表現具象人物
對普通觀眾來説,由於展品表現的多是具象的人物和事情,和抽象的靠山水寄情的畫作相比更容易讓人去欣賞學習;而在專業人士看來,每一幅畫作對於反映古代經濟、文化、社會活動都頗具價值,同時由於展出畫家的存世作品不多,對於研究其創作風格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展覽現場觀眾表示,“近距離接觸這些藝術珍品,仿佛進入了古人們的生活場景、思維空間與內心世界,古畫傳遞了大量的視覺資訊”。“有些畫家存世作品本來就少,人物畫更是難得一見。”
一位收藏愛好者表示,他曾在古玩市場上看見過所謂的仇本《清明上河圖》,“這次看下真品,以後碰到那些魚目混珠的傢夥,可以對其當面拆穿。”
單國霖介紹説此次展覽沒有按以往的布展方式以歷史先後為序,而是將畫作內容切分成“盛世繁華”、“釋道仙界”、“文士雅韻”、“詩賦幻化”四大板塊,以不同的文化視角,表現入世、出世不同狀態下的古人生活。
一幅畫一個典故
著名文學家謝靈運和佛教因緣深厚,于東晉年間,到廬山參禮慧遠大師,誓願跟隨,在道場前挖掘蓮花池,種植白色蓮花,並和志同道合者結社共修,定名為白蓮社,張激的《白蓮社圖卷》,就是描繪這一典故。之前該作舊題作者為李公麟,但是從畫風考察,並非公麟真跡。畫史記載李公麟曾畫《蓮社圖》多幅,但傳世都為後人摹本。至今遼寧博物館所藏的《蓮社圖卷》為李公麟之甥張激所畫,專家認定該本為可信真跡。上海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藏《蓮社圖軸》則俱為南宋倣本。此卷人物線描簡潔圓勻,山石樹木以勁利的筆道勾斫,線條多平直方峻,不作過多的皴染。這一古拙的畫法,可在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裏尋見源頭,是傳承李氏畫風的典型作品。
事實上,每一幅畫作都能引出一段古人生活的精彩典故。表現竹林七賢的孫位《高逸圖》可謂提供了安逸理想生活的範本。孫位的《高逸圖》和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是目前存世少數幾件能明確作者的古代繪畫作品。看唐孫位的《高逸圖》,卷中貼近七賢給主人殷勤獻酒的小童的頭部都要比主人小幾乎三分之一,其他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也均如此,大小不合透視比例。同樣的特徵還出現在閻立本的《步輦圖》,圖中唐太宗的頭部幾乎要比抬輦的宮女的頭大一倍還多。從這些藝術家們的創作習慣也讓我們看見了中國等級觀念之根深蒂固。
此次展出亮點還包括趙孟頫的《紅衣西域僧圖卷》、北宋《洛神賦圖卷》等。為了能使觀眾更能進入到“世貌風情”展打造出的古代藝術生活的世界,上博對160名志願者進行了培訓,他們將在展覽現場為觀眾進行講解,剖析畫面所提供的歷史文化資訊。同時還將舉行數場講座。
3月13日、14日間,上博將舉行此次展覽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已收到各地專家的近30篇論文稿。據悉,該展將於4月間赴遼寧博物館進行展出,而上海博物館將帶去更多的書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