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外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1-30 14:44:0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青年攝影藝術家聯展“外象”
  (圖為阿魯斯作品)
  展覽題目:外象
  參展藝術家:阿鬥,阿魯斯,蔡衛東,盧彥鵬,丘
  策展人:張黎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朝陽區草場地155號)
  開幕式: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下午3點
  展期: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4月13日,10:00–18:00 (每週一休息)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繼推出館藏中國當代和國外經典攝影作品展“對流”之後,又迎來了2008年的第一個展覽。按照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的計劃,每年舉辦的第一個展覽將重點關注中國當代攝影的新生力量。此計劃旨在通過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策展力量的考察、梳理和研究,以開闊而具有深度的學術思想為基礎,以對當代攝影獨立的認識和判斷為出發點,在不斷涌現的新潮流和新趨勢中選取具有獨立精神和藝術潛質的藝術家和作品,以展覽和出版的形式加以分析和歸納,將中國當代攝影的最新成就介紹給廣大公眾。

  將於2008年3月1日開幕的題為“外象”的攝影群展包括了五位青年攝影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的魅力來源於藝術家對攝影媒介的深層理解,以及對當代藝術以至社會現實的獨立態度。與時下反映年輕攝影藝術家的展覽和書籍大都專注于年輕一代的自我和都市生活的傾向不同,“外象”中的藝術家們將他們的視點放到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這些影像從藝術的角度對公共空間以及地域和歷史作出了富於色彩的演繹。

  阿鬥和阿魯斯的作品從表面上看都是關於中國西部地區的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的活動空間,但他們的作品並不等同於普通意義上的紀實攝影。阿鬥拍攝的四川西部大涼山彝族地區的系列作品題為“沙馬拉達”,在這個系列中作者以他對影像價值的提煉,用黑白圖像構建了一個具有自覺意識,並且充滿情感的語言體系。通過向觀眾呈現這些單純而豐富的風景和肖像,作者將那些生活于高山大河之間的人們歸屬到一個富於生命意識和歷史情懷的時空中。阿魯斯的作品反映了內蒙、甘肅、雲南等地的人、動物和風景。他的很多影像以模糊和隨機的鏡頭語言來表述內心的感觸和思緒,以一種熱烈和極端的拍攝方式得到了一種趨於冷靜和內省的畫面。在阿魯斯的作品中,天地之間的明暗影像闡釋著存在的邊緣,人和萬物都處於開始和終結的節點。攝影家丘生活于廣州,此次展覽從他的幾個系列作品中作了精心的挑選。丘的畫面單純而平靜,蘊藏著細膩的章法。他的影像依託于被作者控制得恰如其分的攝影本身的特殊魅力,以及中國當代的社會現實。這兩種因素的互相支援使丘的作品仿佛電影中截取的單幀畫面,背後蘊含著很多豐富的可供聯想和回味的故事。

  除了透過鏡頭髮現映襯內心的外部景象之外,藝術家們也對既有的圖像進行改變和運用,以及主動安排設置鏡頭前的場景。蔡衛東的作品“風物”由一系列經過後期處理的黑白影像組成,翻拍的古典字畫和年代不明的風景和人像揭開了隱匿于作者以及更多的人潛意識中的圖景。這些處於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圖像閃現在個人和公共的歷史記憶之中,形成了一個衝突中的心理圖式,並強烈地吸引觀者的注視。盧彥鵬拍攝于暗夜的作品組合了若隱若現的人體和城郊的室外場景,在長時間曝光中用光線的表現和把握來激發超現實的想像。外景中的表演在暗影和微光中構成了富於魅力的黑白影像。模特、夜空中的雲彩、樹林、水塘等等都在延長的感光時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展覽中五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將內心的情感和態度投射到外部的影像當中,通過藝術家們獨特的手法和語言,這些影像與拍攝者自身建立了精神上的連接,成為一種第一人稱的表達。無論這一過程是由內及外,或者由外及內,都是一種個體與世界建立關係的努力。在當代的中國,快速而顯著的變化只是現實的某一方面,從廣闊的空間和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我們無法無視存在的現實和真實的情感。這些廣闊世界中的景觀與城市中的日常生活存在著距離,對當代城市中的人們來説,這些景觀恰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心知覺的來源。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re
  北京朝陽區草場地155號
  電話: 86-10-64319063-8008
  手機: 86-13910119932
  kamal@yahoo.cn
  www.threeshadows.cn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不同的視角——紅門畫廊藝術家聯展
· [專稿] 精藝軒畫廊——港粵對焦
· [專稿] 王魯炎:整體的背面
· [專稿] 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
· [專稿] 北京藝門展覽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