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洲攝影作品展
The Photography of Liang Weizhou
開幕時間:2007年8月18日15:00
展期:2007年8月18日至9月07日
地點:百年印象攝影畫廊
電話:010-64381784/64375284
電郵:798@798photogallery.cn
網址:www.798photogallery.cn
地址: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工廠內大山子藝術區百年印象攝影畫廊
景物志 Scenery
虛幻的實景——梁衛洲的“景物志”攝影系列
策展人 江梅
從1999年開始,熱愛攝影的畫家梁衛洲開始了他的“景物志”攝影系列創作。與他繪畫中所表現出的焦躁、衝動、矛盾乃至神經質等不安定情緒相比,攝影似乎呈現了梁衛洲心靈深處另一片安寧靜謐之境。
記得1990年代中期,在他的畫室,大幅色彩濃麗、筆觸粗率、形象怪異的“對影”系列油畫,以其強烈的表現性和畫面張力,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時,作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表現主義風格油畫家,梁衛洲已經參加了1993年赴瑞典哥德堡的“變化”和1996年在歐洲巡迴展出的“中國!”這兩個當時在海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藝術展,成為較早就被介紹到西方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
1990年代後期開始,梁衛洲的創作似乎進入了一種沉潛的狀態。除了繼續繪畫,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攝影創作上。他常自稱為攝影發燒友、業餘攝影愛好者,但他這個發燒友和業餘分子,我以為自謙的成分居多,因為他不僅在技術手段上錘鍊自己,形成自己的攝影語言特點,而且還在作品的意圖和情境的營造上匠心獨運,完全是用一種如繪畫般的創作心態來對待的。隨著技術手段和思想觀念漸漸形成有效的融合,梁衛洲的“景物志”攝影系列到今天終於成型,浮出水面。
“景物志”以拍攝的黑白片加主觀著色完成,內容大體可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室內為靜物,室外為風景。靜物的範圍比一般理解的要寬泛,既有特意擺放供拍攝的物件,也包括室內一切巨、細事物和痕跡。風景表現的則是戶外和自然中的一些平靜生活畫面。
梁衛洲的景物是平淡日常的,景物中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和故事。“志”有記錄的意思,那麼“景物志”或許可以理解為一種關於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私人記錄,而那些被記錄的景物影像也就帶有了私人雅好與收藏的性質。然而,僅僅從這個層面理解,似乎只是觀其形而已。因為,“景物志”中的這些景物,在我們日常的目光所及之下,並不曾具有這般特殊而玄妙的意味。
看室內部分,那些白熾燈泡、日光燈管、插座、半開的門、吊扇、瓶罐、水果、盥洗盆、抽水馬桶、玩偶……,那些居室內再平凡不過的物件、不起眼的角落,在其中都獲得了昇華,它們受到持久而強力的注視,以至視線竟能穿越物體的表面而深入到了作為物質的本體。畫面的構圖顯然是精心安排的,無論平衡還是打破平衡,目的都是為了突出拍攝主體,表現室內景物作為存在的一種原生態。而作品的色調則是淡雅的,層次微妙的,物體在其中散發著幽幽的光澤,極具質感,也顯得非常不真實。這些景物攝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也就是梁衛洲的表現主義畫風之前,他畫過的一批很另類的靜物畫。與當時主流的寫生類靜物畫完全不同,他畫面中的瓜果、貝殼、魚等靜物雖以非常細膩的寫實手法繪成,但色調灰淡,似乎象標本一樣,帶有微微的陳敗之氣,也有人將這種氣息描述為枯淡,總之,那批靜物畫在當時顯得很不尋常,因為它既真實又不真實,它將人們對某些事物的固有認識引向了別處。回想那批靜物畫,再看今天的這些室內景物攝影,它們在精神脈絡上的延續性就很明顯了。
關於自己的繪畫和攝影,梁衛洲在他的隨筆裏寫過這樣一句話:“繪畫是我攝影的一部分,而攝影是我繪畫的延伸……”
今天的“景物志”攝影應該可以看作梁衛洲當年另類“景物志”靜物畫的延伸,且表現的範圍更大,由室內拓展到了室外。
室外的風景,場面自然開闊許多,近、中、遠景分明,構圖平穩。風景裏有草甸,有水域,有近處的柵欄和橋梁,地平線或海平線出現在遠方;風景裏還有人,普通的人,普通的行為舉止,如佇立的若有所思的年輕男子、兩個女人拉著一個孩子的匆匆背影、正在放風箏的中年男人、頭露出水面的孤獨游泳者……一切都籠罩在一層虛淡空朦的淺灰色調之中,畫面上還有一些淺淺的、斑駁的昏黃印漬和光影,像是對於不在此時此地的提示——那是如夢般的記憶,真實地存在過卻又讓人感覺像是輕盈的幻象。而那些獨自遊戲消遣的個人、匆忙遠去的背影,都是人們記憶和心靈中似曾相識的形象與場景,它們不由自主地勾起了觀者內心那種種淡淡的落寞、哀傷、孤獨、愛憐和懷舊之情。
羅蘭•巴特在他的《明室》一書中談到攝影如奇遇,有魅力的照片會讓人從一大堆鬱悶的孤獨中振作起來,而這就是攝影存在的價值。我願以此作為解讀梁衛洲“景物志”攝影系列的出發點。
2006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