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設計在自我超越——上海美術館館長與記者漫談第六屆上海雙年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13 20:25:31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去”Michael Craig-Martin(英)

  “設計”是一種我們熟悉的腦力勞動,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超設計(Hyper- Desi gn)”呢?一個全新的概念,一種以“設計作為材料”進行觀念創作的藝術。作為中國實驗藝術展示的重要平臺,九月初即將在上海美術館拉開帷幕的2006上海雙年展就以此為題。新名詞聽起來總有點“玄”,不過上海美術館館長方增先先生和執行館長李磊先生的一番解讀讓我們走近了這一探索性的藝術表現,走進上海雙年展。

    啟發,是接受關鍵

    記者:“超設計”這個概念在國際範圍內都很前衛,這次上海雙年展是第一次將它作為主題呈現。能不能先簡單介紹一下。

    李磊(以下簡稱“李”):“超設計”是一種超越實用性、日常性,背離習慣的表現。它打破了常規設計固有的思維軌跡對我們頭腦的禁錮。與我們習見的美術作品不同,超設計作品很多是動態的,比如本次將要展出的申凡的《山水》,是用幾百個燈泡的明滅表現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筆韻。其魅力就在於明滅交替中給人的遐想,那是“超設計”展獨有的現場氣氛。

    記者:整個展覽中一定有不少“脫俗”的作品,普通市民是否能看懂呢?

    方增先(以下簡稱“方”):我們必須承認前衛藝術群眾性差的缺憾,但這也恰恰是它可貴的地方。當把它介紹給大眾時,引導和啟發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提倡將藝術家的初衷告訴大家,再讓受眾以自己的方式解讀,領會精神內涵。

    嘗試,需寬容澆溉

    記者:實驗藝術從誕生起就一直遭到質疑,但美術館還是花費那麼多心力籌辦雙年展。請問你們個人對“超設計”持怎樣的態度?

    方:我是搞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老實説,很多實驗藝術作品,我也看不明白。但現代藝術的好處是總能給你帶來思考和啟發,我們是為這些具有啟發性的東西搭建平臺,值得。改革開放後,很多新概念進入中國,要在交鋒中尋找平衡,取精華,謀創新。盲從或貶斥都是不對的。

    李:在超設計裏,物質只是一個構成元素,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展示。我覺得,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允許具有探索性,帶有一定宣泄性質,但確實包涵很多想法的東西存在。可能這些嘗試有90%以失敗告終,但剩下的10%卻可能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寬容一些,試著走近它們,看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否有另一種可能。

    中國,有自己舞臺

    記者: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出現“雙年展熱”,大量“雙年展”問世。上海雙年展也是那時誕生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了十年,我們的優勢和特色何在?

    方:當年創辦上海雙年展的初衷,就是為了給中國藝術家一個展現自己的空間。之前,很多本土藝術家為了提高聲譽,迎合外國評審的口味,參加國外的雙年展。以那樣的心態創作,藝術家真正的思想是很難表達出來的。第一屆雙年展舉辦時,一位旅居德國的中國畫家來參觀,感慨道:“這才是中國人的油畫!”在這裡,中國藝術家找到了自己的語言。因為這個舞臺,大批漂泊海外的藝術家回歸了。中國悠久歷史的文化積澱是我們雙年展的特色,而擁有大批有想法,富有民族自豪感的藝術家則是我們的優勢。

    李:上海雙年展具有和上海這個城市同樣的包容性、開放性以及創新能力。我們不僅繼承,更海納百川,緊跟時代。這個舞臺不會落幕。

“來”Michael Craig-Martin(英)

“雌性城市機器人”崔有讓(韓)

方增先

李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