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學院13名學子憑著一腔激情和不懈努力,在兩個月時間內,讓已停産多年的民間工藝潮州麥稈畫重新“復生”了!昨日,記者採訪了他們這段頗具戲劇性的“拯救故事”。
赴潮州實地調查
去年年底,廣東商學院Sife團隊(見文後的新快詞典)的13名成員,得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産———潮州麥稈畫正處於停滯萎縮狀態,僅以家庭作坊形式苦撐著,民間藝人青黃不接,面臨失傳危機”的消息後,萌發了“拯救潮州麥稈畫”的設想。
今年3月24日至26日,在學院團委的支援下,他們前往潮州對麥稈畫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學生們找到了當年唯一生産麥稈畫,但現已停産多年的潮州特種工藝廠。而後,同學們又深入拜訪了幾位原潮州工藝廠的技師,才知“有的仍以家庭作坊式少量生産麥稈畫,有的已改行賣湯粉面了”。
在了解了潮州麥稈畫由盛而衰的原因後,4月10日至16日,13名大學生製作了一份全英文問卷,利用廣交會時機,專門針對外國人做了一次“關於潮州麥稈畫市場調查”。
此外,他們還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並在廣州的文德路、一德路等工藝品集中地段,打探麥稈畫的市場需求。
《可行性報告》遞交市政府
通過一系列調查,同學們發現潮州麥稈畫其實蘊涵著很大的商機,80%的受訪者都願意購買麥稈畫,且對外國人而言,還有較大的提價空間。只是目前“産能不足成了潮州麥稈畫發展的瓶頸……”
於是,13個大學生花5天時間,合力寫成了一本長達38頁的《拯救麥稈畫項目可行性報告》,4月24日,同學們將《可行性報告》遞交給了潮州市政府,他們認為這項民間工藝要“重出江湖”,很需要尋求政府政策性的扶持。
14日,潮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已與學生們取得聯繫,充分肯定了《報告》的可行性。
既幫“建廠”又拉生意
廣商學子對潮州麥稈畫的“拯救”行動,並不是停留于“紙上談兵”的層面上。他們利用廣交會做調查問卷時機,成功拿下了兩筆2萬元的麥稈畫訂單,並找到了願意合作的經銷商;在“五一”長假,他們二赴潮州,幫潮州特種工藝廠重新召回5位“下崗已久”的麥稈畫技師,組成一個臨時的麥稈畫製作工作室,製作他們拉回的“首批散貨”……
目前,潮州麥稈畫已算得上“復生”,不過,“拯救行動小組”的成員們並安於現狀,他們的目標是“一年內,讓麥稈畫由散量生産發展為批量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