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形象》第37號
記者 梁婷
備受關注的“祁志龍VS蘇富比”事件隨著16日晚祁志龍發表微網志稱“我現在確認《消費形象》第37號作品為非贗品”而收場。但人們的爭論並沒有結束。事件的本身只是“打假-駁斥-澄清”三個簡單的階段,但卻如同一部推理劇,每一步都藏著懸疑。
事情開始於4月2日晚,當晚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2012年春季拍賣會在香港舉行。在拍賣會舉行到後半段,藝術家祁志龍轉發了他的作品上拍的消息,寫了兩個字“贗品”。後來在人們的追問下,他在微網志上發表了聲明:“本人消費形象作品:1、沒畫過帶乳頭的,因為早期掛曆模特兒沒這麼露骨的;2、有編號的最大號碼26,沒編過35;3、本人的品位還不至於這麼爛俗。”
第一個疑點在此展開。有眼尖的網友根據祁志龍的聲明,直接對質:“06年保利拍出的31號怎麼解釋?”此問題一拋出,祁志龍馬上表示:“很抱歉我的愛犬病危,我得24小時陪護,網友的質疑需要花精力去捋清,等我的愛犬病好了(或者……),我才有時間回答這些問題。”此後的兩周內,他沒有就此事進行過任何解釋。
雖然有人懷疑這是藝術家本人的一次炒作,但大多數人都對祁志龍的“打假”行為表示支援,同時潮水般的質疑涌向蘇富比拍賣行,該拍賣行過去的“假拍”行為也被一一鉤沉,社會上甚至將此事件視為對拍賣行誠信的另一次挑戰。面對信用危機,蘇富比卻一直保持沉默,而它的沉默正好符合了人們對其“心虛”的理解。可就在人們即將忘卻此事時,離事發近兩周後的14日,它突然在蘇富比微網志上發表聲明,稱“正如本行當代亞洲藝術拍賣中的其他拍品,創作于1995年的《消費形象37號》乃為真品,並具有香港少勵畫廊發出的保證書……此作品乃少勵畫廊得自藝術家本人。”並將少勵畫廊的保證書貼了出來,對祁志龍的“打假”進行了駁斥。
此聲明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讓輿論風向轉了個180°,在確鑿證據下,當時 “挺祁”的呼聲轉而“倒祁”。但在人們期待祁志龍站出來回擊時,他再度選擇了沉默。直到16日傍晚,他的回復才姍姍來遲,並表示自己擺了個“烏龍”: “很不幸,由於我記憶的失位,給與此次香港索斯比(蘇富比)拍賣的相關機構和個人造成了麻煩。我現在確認《消費形象》第37號作品為非贗品。為此失誤,我向香港索斯比、少勵畫廊,及作品所有人表示誠摯的歉意。”他表示,《消費形象》是他二十幾年前創作的系列作品,這件引起爭議的作品當時沒畫完就被取出了畫室,就沒有做記錄,以至於自己記憶“失位”。
自己的作品都能認錯?祁志龍的聲明激起圍觀者譁然。有人認為,如果拍賣方確認是真品,應該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但它卻在兩周後才給出説法;藝術家言之鑿鑿是贗品,卻突然改變口風……這些反常行為也許背後有不為人知的利益驅動,畢竟拍賣場上曾出現過拍賣行與藝術家勾結炒作的負面新聞。中國美院美術學博士聞松就在祁志龍微網志上直言:“是畫家記憶問題還是蘇富比拍賣行背後做了工作?”
而此事亦揭開了藝術圈生態的一角。媒體人吳赤“揭秘”:“藝術家對於自己的作品‘記憶的失位’很正常,因為許多工作室流水線生産的藝術品大多出自助手之手。”而一些參與評論的圈內人則表示,此事應給藝術家提個醒,藝術家還是需要專業數據庫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