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藝術界也存在“富不過二代”的魔咒嗎?
80後“藝二代”不能與“富二代”簡單畫等號
有些“藝二代”藝術成就低於公眾期望,卻總被賦予“天才”、“畫界神童”字樣的藝術明星,讓人很難不把他們同“富二代”産生聯繫。他們享盡家門榮光、佔據有利資源、深受輿論垂愛,卻未必全力傾心藝術事業;加之一些“藝二代”還捲入鬥毆、傷人等惡性事件當中,和眾多“富二代”所表現出來的跋扈、嬌縱、浮躁、盛氣淩人頗為相似,因此在一部分藝評家的心目中冒出疑問:難道,佔盡了“拼爹”優勢的“藝二代”,只不過是個披著藝術外殼的“富二代”嗎?
“中央美術學院在校生國畫精品展”策展人、青年藝術學者田野認為,“藝二代”和“富二代”不能簡單類比:“與‘富二代’不同,很多‘藝二代’對自己的藝術創作有很高的追求,他們從來都宣稱‘我要做我自己’,超越父輩,是他們和業已成名的長輩的共同願想。”
據田野介紹,拒絕父輩鋪路,在藝術上保持操守、骨氣的“藝二代”絕非“富二代”的藝術版。“很多‘藝二代’在繪畫上表現出來的早期天賦,並非享用了多少父輩資源或優越條件,而是在遺傳基因上天生地對景物、顏色、繪畫等具有高度敏感,他們的靈性、感知、潛意識等與從事藝術所需的天賦比較吻合;此外,長期對藝術氛圍的耳濡目染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在田野的印象中,大多數“藝二代”並沒有沾染上“拼爹”的習氣,拋卻父輩元 素,他們也只是個獨立的藝術人。
《中國畫家》雜誌社執行主編、深圳資深藝術評論人江維全則指出80後“藝二代”有別於傳統“藝二代”的優勢:“‘80後’ 藝二代的優勢不在於技法,而在於觀念上。首先,由於西方當代藝術思潮不斷涌入,80後‘藝二代’可以拋卻傳統小作坊式的‘家學’、‘父傳親授’模式,他們多元化的藝術觀念吸收途徑如網路、手機、新媒體等,也將對他們的藝術知識結構構成長遠影響,在他們身上,最有可能實現西方現代藝術元素與中國古韻的完美融合;此外,由於社交網路的擴大、交通條件的優越,他們有機會從小就大量接觸畫界名人和藝壇名家,能夠師採眾家所長———這些優勢,既超越了古代的‘藝二代’,又是常規意義上的‘富二代’所不能比擬的。”
深圳本土畫家馬順先的意見亦與江不謀而合:“‘50後、60後藝二代受限于政治和學習條件,藝術資訊只能來源於父輩或極其窄小的途徑,現在,對於70、80後藝二代來講已經完全不是問題,這些新興’藝二代‘可能’既讀過經,又留過洋‘,當然有理由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