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藝術界的“藝二代”不等同於“富二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31 12:57:23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和“富二代”、“星二代” 相似的名謂和出身,讓年少成名的“藝二代”優越與質疑並存。那麼,“藝二代”這一齣身於“畫香門第”的青年藝術群體有何特質,他們對當代藝術界構成何種影響,能否延續父輩輝煌?

80後“藝二代”的代表,周春芽的女兒周褐褐

躋身大家行列的“藝二代”目前為數寥寥

如同“星二代”、“富二代”一樣,“藝二代”與生俱來的父輩光環,使他們長期遊走、聚焦于媒體和公眾的關注之下。“藝二代”們從名聲顯赫的父母長輩身上承襲了藝術界的資源、創作理念及技巧,其成長環境中得天獨厚的藝術啟蒙氛圍,也讓那些草根出身的年輕藝術家難望其項背。

從古至今,出身畫界、書法界名門的“藝二代”,以“子承父業”的形式延續家學,早已不是新鮮事。東晉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唐代的李思訓和李昭道、清代的王時敏和王原祁,都是“藝二代”的標準榜樣,他們的畫風、筆觸、創作風格和理念如出一轍,完美地應合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古諺。

進入當代,藝術界“父子相傳”仍是普遍現象,齊白石、齊良遲父子,李苦禪、李燕父子,李可染、李小可父子,傅抱石、傅二石父子,郭味蕖、郭怡琮父子,潘天壽和潘公凱,靳尚誼和靳軍,袁雲甫和袁加、袁佐,羅中立和羅丹,周春芽和周褐褐等等,這一對對“父子兵”,也成為當代藝壇的一道別致風景。

成名迅捷、天賦早慧、畫技成熟較早等固然是“藝二代”們的先天優勢,但從另一個層面分析,甫一齣道就被迫接受與父輩比對、相較、PK的社會輿論,並且這種 “比較”一直貫穿其整個藝術生涯,過於耀眼的“父輩光環”有沒有可能對“藝二代”的成名之路造成約束?從小反覆臨摹父輩作品,以此作為藝術啟蒙基石的“藝二代”,會不會出現“吃老本”、“創新能力弱”等缺陷?一些過早成名的“藝二代”,會不會如“富二代”那樣侍寵生驕?

這些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在一些藝術學者看來,有些曾被寄寓厚望的“藝二代”,其後來的藝術成就遜於父輩,或者僅僅是依仗父輩名氣在藝術圈的邊緣地帶茍延殘喘,作品品質並不能服眾;有些“藝二代”創作完全複製了父輩風格,突破甚少;有的“藝二代”脫離了“純藝術”的範疇,轉型為藝術經營、藝術經紀、設計創意等“擦邊球”角色,與“藝術家”之路漸行漸遠。而真正繼承發揚了父輩藝術精髓,自成一派並躋身大家行列的“藝二代”可謂為數寥寥。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