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藝術授權:內地博物館待挖掘的金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7 15:10:02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守著豐厚的文化資源,如何開創藝術授權商機?台北“故宮博物院”可謂給內地博物館上了一課。不久前,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前段《剩山圖》和後段《無用師卷》合璧展出,引起業內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對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藝術商機的深度探討。

據Artkey藝奇文創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剩山圖》還未到台北,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商店內,相關《富春山居圖》的商品已經引起一陣搶購熱潮。各種規格的“故宮藝奇典藏”複製畫、黃金畫以及包括硅膠類在內的數十種藝術授權類商品備受追捧。事實上,早在2006年,該集團就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量身制定《台北“故宮博物院”藝術授權指導手冊》,並開發衍生品進行銷售,使得台北“故宮博物院”目前一年的藝術授權收入達5.5億新台幣。

相對於台北的火爆熱銷,浙江省博物館則顯得格外冷清。記者致電浙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除兩種規格複製畫及絲織品等四五種商品外,《剩山圖》並無其他相關産品。

從“2008年開始,全國範圍內的博物館逐步實現免費開放,承擔門票收入損失的同時,博物館還要面對數倍增加的參觀者,硬體設施維護及人力資源成本都不斷地提高。” 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國際藝術授權秘書長郭羿承説。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文物系統現有1500多個博物館,年總支出約17億元,其中僅職工工資一項就佔近7億元。而博物館事業經費平均到每個館,每年只有60多萬元。資金匱乏難題直接導致很多珍貴文物和歷史文化資料處於保護不力的困境。

“其實,我國博物館的館藏藝術品,不論是圖像、造型,還是工藝、故事等均可以為設計師們提供豐富的設計元素,打開無限創作的靈感。因此,創作出來的文化商品不但極富中國古典文化內涵,還可使藝術品走入尋常百姓家。”郭羿承説。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藝術授權進行文創産品的開發,不但可以使博物館獲得收入,更好地完善博物館軟硬體設施,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公眾的審美水準,承接博物館提高人民大眾欣賞水準的教育目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