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2009藝術博覽會為新一輪的提升打下基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2 09:05:49 | 文章來源: 美術焦點
 


藝術博覽會現場(圖片:藝術中國)

地區的力量

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儘管受到金融海嘯和甲型流感的雙重夾擊,但2009藝博會的人氣卻不降反升。挾著亞洲拍賣周的東風,大量藏家聚首香港,VIP們紛紛表示現場萬人空巷直如走進嘉年華會,城中富賈名流如霍震霆也親自出席,台灣的重要收藏家一撥一撥地到場。在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2009年的藝術市場在消極預期中開鑼,藝術北京、CIGE今年的表現不容樂觀,香港藝術博覽會也不免引來類似的擔憂。從現場看來,這樣的擔憂似乎是多餘的。儘管銷售榜單並未見紅,參展畫廊的負責人仍紛紛表示明年將繼續參加。香港藝博會因其藝術品進出口免稅的有利條件、自由開放的氛圍、國際自由港的貿易環境、舉辦各種大型博覽會的經驗和硬體設備以及優秀的服務業傳統,有著內地藝博會無法比擬的優勢。亞洲市場的強大是必然趨勢,而香港藝術博覽會則是亞洲地區實力最強的博覽會,起到整合亞洲資源、聚集全球購買力的作用。白立方總監卓林、SCAI THE BATHHOUSE總監久保田真帆(Maho Kubota)不約而同地預言,香港藝博會將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成為足以與巴塞爾抗衡的國際性博覽會品牌,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公眾參與度是香港藝術博覽會的一大特色。香港特區政府一向致力於推廣文化建設,薈萃世界各地藝術團體的藝壇盛事香港藝術節至今已開辦三十七屆,2008年的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盛況空前,入場觀眾超過2萬人,今年一樣吸引了大量公眾的參與。藝術、市場、城市的生態系統在香港發展的程度相對比其他國內城市要成熟。

雅昌藝術網採訪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富元時,蕭富元這樣介紹台灣的畫廊博覽會與大陸其他博覽會的區別與特點:台灣的博覽會是因為台灣整個藝術市場的衰退,沒有像大陸這麼強。我在台灣也有畫廊,所以很清楚。因為台灣跟大陸最大的不同在於收藏家,就是買家。大陸可能有90%的買家是為了投資賺錢的,只有10%的買家是收藏型的,我買了,不一定要賣,我是喜歡,然後自己收藏,當然過了幾年,長得很高,賣一點,也無可厚非,但是大陸佔90%。台灣至少有佔到50%是收藏,50%是投資的,就是各佔一半,台灣的情況是這樣的。當金融風暴起來的時候,可能投資方面會萎縮,等於完全不敢做投資了,因為整個市場下來以後,你的東西買了以後賣不掉,今天買,明天跌,他們就不敢再繼續買,可能大陸剩下10%的市場,但是台灣還有50%的市場。你會發覺這一撥,從2008年末開始衰退,到2009年,到現在,整個台灣的市場是比大陸好的。台灣的博覽會相對來講,在亞洲現在來講,第一名可能是香港,如果以市場的買賣來講,第二名應該是台灣,就是買賣會比較多,生意比較好。其實除了大陸跟台灣畫廊以外的亞洲畫廊,都會想到台灣去,因為台灣有市場,尤其是日本,日本的畫廊來北京的,我看去年好像是三家、四家,他們到台灣可能有二十家,南韓也是很多畫廊都跑到了台灣去,因為南韓的藝術品跟日本的藝術品,台灣是有很多人在收藏的,在大陸他們是沒有市場的,因為大陸還是以大陸本土的藝術家為主。所以他們就會去台灣,我聽説今年的博覽會,他們的招商已經基本上快完成了,可是他們是在八月底才要辦,但是大陸的博覽會都是在四月就要辦,到現在還在招商,就可以知道這個是有影響的。其實畫廊博覽會是非常地多,從我剛開始,記得好像在1997年、1998年的時候,中國就有一個廣州藝術博覽會,也有一個上海藝術博覽會,北京有兩個,一個是中國藝術博覽會,那個時候還沒有CIGE,是中國藝術博覽會,還有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一共有四個。後來演變多了一個CIGE出來,又是一個博覽會;又多了一個藝術北京,又有一個博覽會;文化部市場司底下有一個市場發展中心,又做收藏藝術博覽會,我覺得現在藝術博覽會有很多。後來上海又有一個當代的博覽會,博覽會這麼多,但是在中國現在大家比較注意的有三個博覽會,也認為它是比較屬於畫廊式的博覽會:一個就是上海的當代藝術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做的;一個就是藝術北京,在農展館做的一個博覽會;一個就是CIGE,是在國貿。這三個博覽會,目前來講是大家比較注意的。但是,這個可能在2008年之前,這幾個博覽會有兩三年都發展得不錯,到了2009年,因為整個金融風暴開始,畫廊確實也遇到了一個非常不景氣的階段,尤其是國外受傷得更嚴重,所以很多國外的畫廊就不到中國來參加博覽會,可能2009年的博覽會衰退得比較多。這個衰退比較多,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香港博覽會開始起來了。以前香港是沒有博覽會的,到了2008年開始第一屆,辦得非常不錯,然後2009年第二次,也辦得非常好。所以現在香港博覽會慢慢地已經超越了中國這三個博覽會,因為這個有一種骨牌效應,磁鐵效應,所以國外畫廊要參加亞洲博覽會的時候,會選擇在香港。慢慢的,可能這一兩年中國的博覽會會變成以本土為中心,以中國的畫廊為中心的一個博覽會,這個可能會稍微有衰退的現象,我覺得是跟整個經濟有關係。

對於金融危機的在中國內地的不斷深化和影響,各個藝術博覽會也在對市場細分和加強其品牌化的打造。,“買得起的藝術”、“經典藝術”、“酒店藝術展”的多元化形式的出現,也是應對新的市場那個和藝術博覽會發展的需要。各種應對市場的策略無疑是對行業的發展是具有推動作用的,市場化對青年藝術家的挖掘和推廣也是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和演變的重要現象,但對青年藝術家在市場中的發展也有待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思考,為市場新的提升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