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千古探秘——考古與發現”展覽重點文物説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8 13:54:2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6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

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

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關於中山國的記載寥若辰星,在為數不多的記載中,也是歧義互見而支離破碎,從而使中山國的歷史更顯撲朔迷離。隨著中山國都城址及王墓的發現,那承載著歷史訊息,見證了曾經輝煌的一件件文物,默默訴説著一段段逝去的歷史,一個個歷史謎團逐漸揭開……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出土時漆木質的案面已經腐朽,只存有案面框架和架座。“錯”,是金銀鑲嵌的一種工藝。“案”,是古人所用桌子。該方案整體設計巧妙,結構複雜而嚴密,做工精湛,堪稱稀世珍寶。案面正方形,下有四龍四鳳案座。四神龍昂首挺立於四方,頭頂承托案面,前肢撐立於環形底座上,雙翼向後張開,聚于中央,呈半球形。龍尾相交處其上各立一鳳,巧妙地形成一幅四龍四鳳相互糾結的絕妙圖案。環形底座下由四隻跪臥的梅花鹿支撐,神態安祥自如。器身各部的紋飾均用細密而繁縟的金銀絲嵌錯而成。四龍頭頂有一斗二升的鬥栱,其上承方形案框的四角,框內原嵌的漆木案面已蕩然無存。其構圖動靜結合,疏密得當,一幅特殊的龍飛鳳舞圖躍然眼前,形象生動逼真,代表了戰國高超的工藝技術水準。

7 戴帷帽仕女俑

唐代(618-907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騎馬女俑面容飽滿,身材豐腴,穿袒胸碎花白衫,束高腰長裙,表現了盛唐時期的女子所特有的大膽張揚女性柔美特質,當時流行的著裝風格,女子們敢於衝破傳統禁錮,騎馬踏春、塞外遠遊,追求自由豪放的生活。折射了大唐王朝是一個民族融合、思想開放的朝代。

8 舞伎絹畫

唐代 (618-907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此為絹本,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的張禮臣墓,為隨葬的六扇《舞樂圖》屏風畫之一,分別繪4樂伎2舞伎。從中可以領略到初唐仕女的常見的造型粧飾:臉型清俊、身材苗條纖細,面部運用細膩的暈染技法,表現少女的姣麗,充分體現當時的一種審美觀念。從長安出土的初唐墓的壁畫舞女中,可以想像到此舞伎揚臂揮巾而舞的姿態。這幅《舞伎圖》是初唐仕女畫的代表,是我國能見到的、最早有確切年代的,畫在絹上描繪婦女生活的作品,反映唐代仕女畫細密絢麗的藝術風格。

9 通關文書

唐代 (618-917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阿斯塔那509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本件由3張紙粘接,前後殘缺,上下完整,基本內容清楚。現存24行文字,文上多處印有瓜洲都督府、沙州、伊州之印。“過所”是為通過各種關卡而向官府申領的通行證明(通行證)。此件是兩份過所,一份是瓜州都督府發給石染典的過所,另一份是石染典在沙州領到的過所。過所上特意註明了一同前往的奴僕姓名和牲畜頭數。在第一份過所裏,記述了石染典曾攜帶著安西都護髮給的過所,從安西來到瓜州進行“市易”後,要返回安西。又向瓜州都督府請求發放回去的過所,從瓜州到安西,鐵門關是必經之路,因而在過所上特別註明了鐵門關。過所的後面有沿途各邊防部隊的“勘過”,説明在沿途還必須接受嚴格的檢查。反映出唐王朝的各種法令在西域地區也同樣推行。

10 彩繪胡商俑

唐代 (618-907年)

河南省洛陽市出土

河南省洛陽市博物館藏

“胡商”主要是指來自中亞、西亞和南亞國家的商人,有時也指中國北方和嶺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商人。這件彩繪胡商俑鼻梁高挺,眼窩深陷,濃眉闊口,絡腮鬍須,頭帶尖帽,身著翻領右開襟長袍,腰間繫帶,其上係一小香囊,左手執壺,肩背行囊。胡商面部表情深沉複雜,造型生動,表現了那些來往于中國內地的中亞、西亞商旅在絲綢之路上勞碌奔波的形象。這些商人對研究唐朝的經濟狀況和東西方貿易和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首都博物館聯合全國25家文博機構8月承辦展覽
· 北京將舉辦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
· 《2008五月記憶》油畫展首博開幕 繪出堅忍表情
· 大型油畫《堅忍卓絕--2008五月記憶》將在京展出
· 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