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楚國人創造了堪與中原文化分庭抗禮的楚文化,西元前223年為秦所滅之前的800餘年時間裏,楚文化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今天,省博物館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5月22日至8月30日該館將推出“鳳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展覽將展出包括4件重點國寶、38件重點文物在內的260余件楚文物精品,其中也包含省博的“鎮館之寶”----人物禦龍帛畫。
據了解,該展覽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4省博物館聯合舉辦,是省博2009年度首推的原創大展,是繼《走向盛唐》、《國家寶藏》後的又一次文物盛宴。展覽從全國範圍內遴選260余件(套)楚文物精品,將全面展示楚國的政治、軍事歷史,禮樂文明、藝術成就、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器、領袖群倫的絲織繡品、巧奪天工的漆器,五音繁會的樂器、翹袖折腰的舞蹈與詭譎奇異的美術成就,都將在此次展覽中得以展現。展覽囊括了各地“鎮館之寶”,如人物禦龍帛畫、越王勾踐銅劍、虎座鳳鳥架鼓、錯金鄂君啟銅節、曾侯乙夫人的編鐘、曾侯乙銅冰鑒、王子午銅鼎等等。
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省博還向媒體展出了神秘的“鎮館之寶”、被稱為先秦繪畫藝術“雙璧”之一的----“人物禦龍帛畫”。據介紹,該畫除去年奧運會期間在北京短暫展出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秘不示人的,而此次也將參與公開展出。據記者了解這幅畫實際上是當時楚人喪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時平放在槨蓋板與外棺中間的隔板上。這種“魂幡”源自於楚地為死者招魂的習俗,可能被巫師當成“招魂復魄”、“魂歸天為神”的轉換法器。一般是在葬儀中,懸挂竹竿上,送殯時,由送葬人高舉,在送葬隊伍前頭開路。畫面正中繪頭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長劍的男子,當為墓主人形象。他側身立於龍身,頭頂有一華蓋;龍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鶴(鳳),舟旁有一鯉魚隨行。人物衣著的飄帶、華蓋的垂穗都表示了風動的方向,可見龍舟迎風前進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