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期待中日韓聯手打造統一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23 11:02:36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邱家和

辛美沙

  ——東京博覽會執行總監辛美沙專訪

  2009東京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 2009)將於4月3日舉行,記者日前專訪了東京藝博會的執行總監辛美沙女士。她透露,這一屆東京藝博會吸引的143家畫廊中有16家來自國際,其中中國畫廊5家(上海1家、香港、台北各2家)。由於吸收了29家經營歷史在5年之內的新畫廊,博覽會專門為它們開設了第二會場,而且這些新畫廊都經營當代藝術。這説明日本近年來的當代藝術熱方興未艾,也説明日本藝術市場對經濟危機的免疫力。

  從NICAF變身到東京藝博會

  類似于上海藝博會,從2005年起開辦的東京藝博會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從現代繪畫、日本畫、古董到當代藝術一應俱全。辛美沙指出,1992年橫濱首辦日本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NICAF),當時正遇上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營運狀態不好,一直維持到2002年,最後決定改做綜合性的博覽會並遷址東京,成為如今的東京藝術博覽會。東京藝術博覽會選擇在4月舉行,因為這是東京櫻花盛開的季節,又與其他重要的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日程沒有衝突,到今年已是第4屆了。

  她表示,日本的畫廊歷來以經營日本畫、古董和現代美術為主,當代藝術還剛剛起步。那些經營日本畫與現代美術的畫廊,大多是封閉性的,顧客群體也多是老買家。通過參加博覽會,他們可以交流客戶,也可與喜歡當代藝術的客戶交流。此外,日本畫廊業隨著代際更替,出現了新一代來接掌畫廊,由此帶來畫廊經營方向和方式的轉變,還帶來一種國際化的趨勢。比如做古美術的畫廊,也會去歐洲參觀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因此,她指出東京藝術博覽會的舉辦不僅為畫廊大大增加了客戶和藝術市場的資訊,還了解了畫廊業的經營動向,已成為如今日本畫廊必不可少的日程。

  日本本土就是藝博會的國際吸引力

  説到東京藝博會的定位,辛美沙告訴記者,亞洲有許多博覽會,她也到中國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藝博會考察,都是以規模大、國際化為特點。那麼東京該怎麼做?她説:“在資金實力上沒法比,但可以動腦筋。我的想法是把日本本地的作品呈現給大家。”她指出,現在是全球化時代,顧客什麼地方都可以去,東京博覽會要吸引他們,就要向他們提供只有在東京可以買到的、高品質的作品。

  辛美沙強調,對國際化要看怎麼理解,如果只看參加的畫廊,似乎可以把東京藝術博覽會看作只是地方性的博覽會,但從買家看並非如此。東京藝博會的亞洲買家特別多,包括中國大陸與港臺、也包括南韓、印尼等地的買家。她還説,上個世紀90年代後,托中國當代藝術的福人們開始非常關注東方(中國、印度、日本、南韓等)藝術。日本當代藝術也引起了關注,價格又比較低廉,去年還吸引到像烏利·希克那樣的國際頂級藏家到會。

  聯手中韓,期待東亞統一的市場

  她表示,當代藝術熱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藝術品的評價很複雜,但用價格數據很明白易懂,結果造成藝術的評價方式也變了:過去是好的藝術品才是貴的,現在變成了貴的就是好的。因此目前藝術市場下滑,是冷靜思考的機會,而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最困難。相比之下日本藝術市場一直比較平穩,又經歷過泡沫破裂的市場洗禮,影響會比較小,而且日本買家以收藏為主。

  她還透露,今年東京藝博會申請畫廊反而多了,刷新了歷史紀錄。她坦言,由於今年經濟不好,藝博會的情況會怎樣無法預測,但買家變得冷靜理性,對市場是好現象。不過她認為經濟危機對藝術市場的影響還很有限,她舉出了巴黎的伊夫聖羅蘭的拍賣會的盛況,還指出,在危機中人們反而增加對飾品的投資,説明經濟危機對藝術市場影響有限。

  她還表示,東亞都是漢字文化圈,是否可能形成統一的文化市場?中國買家有人喜歡日本當代藝術,所以東京藝博會開始招聘會漢語的員工。此外,他們也經常與中國的中藝博(CIGE)、藝術北京等保持聯繫。她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中日韓三國的藝博會聯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倉田陽一郎:世界級藝術家將來肯定出自中國
· 亞洲整合:開闢中國文物海外回流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