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聞立鵬:中國油畫需補傳統文化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24 21:47:41 | 文章來源: 楚天都市報   何君輝

技術無妨西化,甚至可以儘量西化,但本質和精神卻要自己的。——聞一多

藝術的大海中,一路向西方探尋的結果,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看到了東方藝術的身影。我在古典傳統中聞到了現代藝術的某種氣息,在現代藝術中又隱約看到原始藝術、民間藝術的閃光。——聞立鵬

近年來,中國油畫價格在拍賣市場持續升溫,屢屢創下“拍案驚奇”之效應。中國油畫家是否迎來了“黃金時期”?

“這是難得的成就,也難免有一些問題。”日前來漢參加《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的著名油畫家聞立鵬(聞一多之子),給晚輩潑了瓢冷水。

“我現在覺得最大的危險是畫家本我精神的喪失。”聞立鵬説,這與上世紀初父親聞一多所提出的“本位文化”不謀而合——藝術無論新到什麼程度,總不能沒有一個民族的本位精神存在於其中。

藝術家名片

聞立鵬,1931年生。1947年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北方大學美術系學習,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研究班。1983年至1991年任該院油畫系主任,現任中央美院教授、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作品被國內外眾多美術館收藏。聞立鵬畫風講究精練和諧,嚮往寧靜的崇高,追求悲劇性的英雄主義。

“新詩之父”主張古詩教育

作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聞一多所作的新詩在韻律和格式上可謂“洋派十足”,可誰知道他在教育子女時卻採取了不折不扣的“老派作風”?

聞立鵬説:“在我們很小的時候,他就要求我們背誦唐詩宋詞,以‘發思古之幽情’。”

聞立鵬記得每逢中秋節,父親都會買一些月餅和栗子,一家人圍坐在天井裏賞月,講述關於中秋節的傳説。下雪時,父親會約朋友一起去踏雪尋梅,孩子跟隨著一起唱“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

“藝術家語言的形成,與傳統藝術和當下的文化環境緊密聯繫。”聞立鵬説。可惜他很遺憾地發現,如今中國年輕一代油畫家,形成了“西方的一切是最好的”的觀點,甚至有人甘當“梵谷第二”、“畢加索第三”,他們亟需補上傳統文化這一課。

“中為西用”描摹中國氣派

由於是在西方藝術觀念與形態框架下進行創作,中國大部分青年油畫家還不知該如何把握本國文化的基點。

談到這一問題,聞立鵬説,青年畫家的迷惑,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也曾有過。第一個為他解惑的是著名畫家羅工柳。“老師認為,油畫傳入中國還不久,學人家的東西必須學到手,然後再求變求新。”遵循這樣的理念,1963年聞立鵬創作了以黑和土紅為基調的《國際歌》(如圖),他説靈感來自於敦煌壁畫。

幫他答疑的第二個人,則是父親聞一多。不久前,聞立鵬在輯錄《聞一多書信手輯》時,收錄了一封上世紀初父親寫給朋友的英文信,其中闡述説:藝術不是“翻譯”過來的,無論是中為西用還是洋為中用,必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父親的話跨越近一個世紀,如今聽來仍然振聾發聵。”聞立鵬説。

市場經濟左右畫家提筆

“現在是市場經濟,市場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畫家的方向,一些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畫了。”聞立鵬認為,“必須警惕市場這把雙刃劍,否則青年畫家會被市場左右,最後被市場淹沒。”

聞立鵬特別提到了中國寫實油畫——它們的“好看、像、新”容易為老百姓所接受,但很多作品難以帶給人精神衝擊,其原因就在於缺少精神和品格。中國油畫藝術要回歸傳統文化,創造油畫藝術的“中國學派”,才能保持長久旺盛的生命力,聞立鵬提出解決之道。

採訪最後,聞立鵬還給晚輩們留下這樣的忠告:一個有出息的油畫家,要做藝術的守望者,不為潮流、時尚、利益所驅動,始終堅持油畫藝術的一方凈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