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羌族刺繡技藝展位前,劉延東與來自災區的藝人親切交談。
2月10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來到北京農業展覽館,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正在這裡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由文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與資訊化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家旅遊局、國家宗教局、國家文物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社會科學院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傳統技藝大展,共展出2322件珍貴實物,涉及木作、雕琢、燒造、冶煉、鑄造、鏨鍛、紡織、印染、縫紉、刺繡、編結、彩扎、髹飾、裝潢、制筆、造紙、印刷、製革、釀造、榨取、烹飪、炮製等專門技藝、技巧和知識。1176位民間藝人參與了展演活動。
參觀展覽前,劉延東和群眾一起觀看了廣場上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演出。來自北京、遼寧、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市的民間藝人表演了高蹺、中幡、花鼓燈、線獅、龍舞等地方特色鮮明的節目。劉延東看得十分投入,不時為藝人們的精彩表演鼓掌。
進入展館後,劉延東逐一參觀了剪紙畫繪、印刷裝潢、陶冶燒造、雕鐫塑作、五金鏨鍛、制茶釀造、木作編扎、織染紉繡、中醫等展廳。每到一處,她都和民間藝人們熱情握手、親切交談。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的保護和傳承,相關産品的價格和市場開發情況,民間藝人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以及各級政府是否給予傳統技藝足夠的重視和支援等,都是劉延東所關心的問題。
在山西中陽剪紙傳承人王計汝的展位前,劉延東仔細觀看她的作品,並關切地詢問她多大年紀。得知這位63歲的老藝人始終堅持從事剪紙這門手藝,劉延東連聲稱好。她鼓勵王計汝和其他剪紙藝人一起,把剪紙藝術發揚光大,使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河北衡水內畫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山的展位前,劉延東認真了解內畫所使用的材料和繪畫技巧,並詢問王習山有沒有帶徒弟。得知王習山辦有內畫傳習學校,劉延東很是欣慰。她説:“一定要把這些民間絕技傳承下去,家庭傳承、開辦學校都是很好的方法。”在安徽徽墨製作技藝展位前,劉延東還饒有興趣地參與了“手形墨”的製作過程,在一塊用傳統技藝做出來的墨泥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
在國家圖書館的古籍修復技藝展位前,看到支離破碎的古籍在修復專家的巧手中煥然一新,劉延東感嘆“太不容易了”,並囑咐要加大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力度。在內蒙古鄂溫克族樺樹皮製作技藝、河北永清秸稈扎刻技藝展位前,劉延東深有感觸地説:“這些原本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也能變廢為寶,可見群眾的智慧確實是無窮的。”在四川羌族刺繡技藝展位前,劉延東關切地詢問這些來自地震災區的民間藝人家裏損失大不大,是否住進了過渡安置房。她説:“汶川特大地震給羌族文化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保護和搶救羌族文化,是我們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對此十分重視,一定會把羌族的文化遺産保護好、發展好。”在山西黎侯虎製作技藝展位前,劉延東詳細了解了參展單位所實施的“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得知參與合作的婦女除幹農活和料理家務外,一天還能做兩三個布老虎,每個月能收入1000多元錢,劉延東很高興,説:“這種模式不錯,可以推廣。”
參觀結束後,劉延東對陪同參觀的專家學者和有關負責同志説,展覽非常精彩,看後讓人心情振奮。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創新精神,是中華文明的一種標誌和象徵,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很好地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方針,把這一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各級黨委、政府要重視和關心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給傳承人、民間藝人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劉延東強調,要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産潛力,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産業化發展水準。改革開放30年來,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産業化發展水準,不僅有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發展,而且將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以及溝通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感情、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加大宣傳力度,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走出去”。
當天晚上參觀展覽的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黃孟復、羅富和,以及在京的400多名部級領導幹部。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趙維綏、趙少華、王文章,部長助理丁偉等陪同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