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雙駿圖盤。這件明萬曆年間的青花雙駿圖盤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因盤底的圖畫中有兩匹駿馬而得名。這種風格的瓷器是歐洲商人最早來中國訂制的外銷品,歐洲人稱為“克拉克瓷”,日本人則稱作“芙蓉手”。因為在歐美地區十分流行,還曾經被歐洲人、日本人仿製。
陶船。這是一艘航行于內河兼淺海岸的客貨兩用船。船分前中後三艙。船尾有望樓。船前係錨,後有舵。船頭兩邊安插漿架三根,艙內橫架梁擔八條,以加強船體結構的牢固及加深吃水量。從它的規模結構來看,説明廣州人民在造船方面已掌握了高超技術。“舵”的發明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造船史的一大貢獻。
廣彩貼花開光人物紋雙螭耳扁瓶。這件清乾隆年間的件扁瓶在彩繪之外,又貼上纏枝牡丹花和雙螭耳,增添了外觀的質感。此類瓶一般是成套組合作陳設用,這種貼塑形式是仿製德國邁斯瓷(Meissen)的式樣,屬於來樣加工産品。邁斯是德國中東部城市,早在18世紀時已有瓷器業,在歐洲瓷器中非常著名。因為廣彩多銷往外國,接受訂單,因此受到了它的影響,也體現了廣州制瓷工藝。
紅木雕八仙白緞繡花鳥挂屏(四屏)。清代製品,共有四屏,每屏高136釐米,寬51釐米。此挂屏充分體現了廣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繡制平整光滑,手感柔軟,立體感強的主要特色,堪稱廣繡中的精品,是當年廣東作為貢品獻給皇宮的。每幅挂屏背面都有“廣東彩元字號”的字樣。
“外國奴隸”陶燈。這是兩件漢代的陶燈。在廣州,這種用奴隸形象為座的陶燈,從西漢武帝以後開始出現。許多人物形象多鬍鬚,多體毛,具東非人的特徵。此即古籍所謂“崑崙奴”,當時被富家富族從海外買來供家內役使。攝影/王維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