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今日美術館——張念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18 17:47: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拍攝


 

  主辦:今日美術館
  時間:2008年4月18日 – 28日
  地址:今日美術館2號館二層展廳(北京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
  內容:繪畫·紀實系列——通過繪畫方式對地標性建築符號進行解讀
  雕塑·自省系列——通過雕塑方式反思、自省個人的意義
  張念在藝術創作中一直關注生存環境的文化史變遷。他以藝術的方式記錄著和解讀著我們的城市文明。
  這次展覽就是張念與我們的城市共同呈現給觀眾的“新”的城市。
  主要涉及以下觀念範疇:
  什麼才是我們的城市記憶?
  如何通過紀實性的繪畫風格延續我們的城市文脈?
  通過宏大敘事手法在精神缺失的現代語境下倡導新文化精神。

  張念:孵“蛋“之後是《等待》

  今日美術館的展覽大廳被上萬盆鮮花覆蓋,令人懷疑這裡究竟在舉辦藝術展還是花卉展。實際上,這些散發著春天氣息的花朵構成了藝術家張念個展《等待》最生動的一部分。

  在今日美術館展覽現場,花朵後面的墻壁上,三百多塊五彩斑斕的三角形色塊碼放成鳥巢的圖案,花朵的上方,懸吊下來的不銹鋼“巨蛋”則反射出觀眾眼前這一片欣欣向榮的圖景。生命、誕生和等待的神秘感在這件裝置作品中得以直白地表述。張念認為,二十年來自己在藝術上等待和孕育的過程,由於與中國奧運的標誌性建築“神奇地相遇”而獲得了最豐富的表達,因此,用鮮花來頌揚,用自己的藝術創作向2008年的中國致敬,是他作為藝術家最開心和感覺最神聖的事情。

  新作:“蛋”的延續

  有人説,在國家大劇院和鳥巢竣工之際,張念推出自己以這兩大建築為主題的個展不免有應景投機之嫌。對此,張念不置可否:自己用“巢”、“蛋”這樣的符號創作已經延續多年,只不過有許多作品是用觀念來表達,普通觀眾無從了解而已。“如果只是為了畫這些建築匆匆拿起畫筆,在我看來不僅是無聊,而且是可笑的一件事情。二十年,這兩個建築把我的作品帶向大眾和社會。”

  20年前張念就以“蛋”為載體進行藝術創作,至於為什麼從一開始就選擇“蛋”作為自己藝術觀念的載體,張念説“有一點隱含的原因是,在八十年代我們想做新的藝術,想用新的方式去突破藝術原有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像未孵化的雞蛋一樣很小的個體。蛋,這種符號就這樣開始跟隨我很多年,現在想捨棄都不容易。”

  創作歷程

  從幾年前國家大劇院的工地挖坑開始,張念就不停地往那裏跑,拍攝了許多圖片。他就像在猜一個謎語,在猜想著什麼樣的建築才能與這樣的大坑相匹配?終於,大劇院就像一隻巨大的雞蛋呈現在藝術家面前,“在我想像裏它很亮,周圍的景色都能折射到蛋殼上面。我把我的想像畫在畫裏。看著它從搭框架一點點成形,這個建築與我的作品發生了關係。”

  説張念被這些建築迷住了一點都不過分。他曾經沉迷于大劇院的玻璃窗,“透明的玻璃在黃昏時看上去,好像蛋殼破裂了一般。”而鳥巢動工之後,他又被那些迷宮一樣的鋼架結構吸引,工程的一點進展都可能帶給他創作的靈感。“春節時我路過鳥巢,那裏剛好在試燈,那種半明半暗的紅色直接就被我表現在畫面中。”但是,張念表示自己也遇到了“創作難題”,就是很難把人物放入畫面。他結合自己進入鳥巢工地後的感受表示,任何一個生命體在這座巨大體量的建築面前都顯得太渺小甚至被壓抑了。

  正是為了讓觀眾也感受到建築的宏偉,張念特意為展覽創作了十多張三米以上的大畫。繪製這些巨幅油畫的過程非常艱苦,因為要搭起架子,每天還要幾十次地爬上爬下修改,幾乎挑戰了體力的極限。張念説自己為此就睡在工作室,“這些畫好像能控制藝術家的精神。畫的時候還不覺得累,但一旦放下畫筆,整個人就癱倒在沙發上。”

  在展覽中,這些巨幅繪畫作品衝擊著觀眾的視覺,為了讓腦海中的‘巢’和‘蛋’得到最好的展現張念選擇了畫大,因為它從另一個側面也體現了創作時藝術家內心的激動。”

  《等待》繼續夢想

  張念為《等待》系列畫作最終選擇了寫實的表現方法,而用作背景的天空,他用了濃重甚至凝重到超現實的色彩,他希望人們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畫的是什麼,那些怪異離譜的表達都配不上大劇院和鳥巢帶給自己的神聖感覺。他試圖把其中一張以金黃色天空作背景的鳥巢作品,畫得輕鬆一點有些時尚的味道,但“不知道怎麼一齣手就畫成血色黃昏了,可能因為我們這一代藝術家的心重。”

  出生於六十年代的張唸經歷過理想的動搖,在那些居無定所的日子裏,作為藝術家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間帶著天窗的大畫室畫畫”。如今這一切都變成了現實,張念除了珍惜,就是真誠地讚頌。“説自己畫這些畫是為了奧運做貢獻吧,有點空。但是,我感到我們這些藝術家真是遇到了千載難逢的盛事。只要看看中國歷史就會知道,除了在宋朝藝術家可以像個浪人一樣活著,許多時候可以説藝術家是最沒有用的人,他們不會做什麼具體的事整天胡思亂想。可是藝術家創造的是另外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他們也只有在特別好的社會條件下才能生存下來,才能形成一個時代的新文化。”張念用特別樸素的語言總結了自己二十年與“蛋”分不開的感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像二十年前我孵蛋時從未想到過會出現這樣的建築,但現在覺得在中國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可能的。世界新文化可能會誕生在這片土壤上。我用我的作品回應心中大國的夢想,以及作為一個藝術家創作的初衷。”

 



張念在作品前


 

  張念簡歷
  1964年,出生於四川
  1988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88年,任教于廣東汕頭大學藝術學院
  現生活工作于北京

  個展
  1987 北京音樂廳畫廊
  1991 張念現代繪畫作品展•北京民族文化宮
  1992 張念作品展•北京當代美術館
  2006 移動的記憶•上海東大名
  光芒時刻•北京今日美術館

  聯展
  1989 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
  1993 中國現代繪畫展•班道夫 •德國
  2000 中國新藝術展•東京•日本
  2001 多媒體藝術展•荷蘭
  2002 對話——中國現代藝術展•義大利
  2005 關係•台北美術館•高雄美術館•台灣
  2006 2006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北京世紀壇美術館
  2007 從西南出發•廣東美術館• 廣州

  著作
  1998 編著《中國新銳藝術》
  2003 編著《世界藝術狀態:現成物像與藝術》

  今日美術館
  郵箱:pub.todayart@gmail.com
  電話:+8610-58769690
  網站: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展覽諮詢電話:+8610-58760600-6035
  網站: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開館時間:每天10:00-17:00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安德里·彼赫威茨攝影作品展
· [專稿]鄭永仁攝影個展——《暗流》
· [專稿] 高發症候群-都市製造
· [專稿]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A+A’2008
· [專稿] 等待——張念個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