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林(北京皇城藝術館)
沒有歷史的國家想方設法製造出歷史,有文化傳統的國家面臨著當代文化發展的衝擊,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所形成的衝突無時無刻不在推動歷史的發展。傳統的東西在過去都曾經是流行文化,現在的流行就是未來的歷史。事實上,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繪畫紀錄人類精神世界的作用越來越大。藝術家們雖然是獨立的創作,但是受環境影響太大,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無法脫離現實關係。我們能夠想到和做到的都表現在當下的創作裏,最後藝術家和作品一起成為標本供後來的人欣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京戲這個代表中國的符號,在現代的社會裏,已經逐漸的開始消失。洪量運用新的藝術語言,體現了對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慢慢消失的一種擔憂。藝術家用現代的繪畫形式來表現傳統的題材,在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建立起某種奇幻而且難以琢磨的聯繫,這也是他自身對於傳統文化外的一種解讀和思考。
洪量的作品在表現方面,借鑒並融入一些中國元素,比如點、線、面的節奏等,並在繪畫裏注入觀念。在長期的藝術探索中,現在的畢洪量,開始有了一個巨大的轉變,他開始思考空間建築和政治建築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的作用及與人的關係。畫面流露出更多的資訊。繪畫的成功跟它傳達的資訊量有關係,好的作品觀眾看完以後,會有回味的餘地,讓人們不自覺地去關注畫面和畫面背後的東西,而不止于畫面本身。引發人們去探究畫面承載的深層思想和審美趣味,比如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的融合、影響、滲透,甚至是對立統一,由於藝術家刻意保留了了人物的完整性,在畫面的處理上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更能突出主題。在當下尋找自己的語言進行無休止的自我複製早已成為時尚,只有大膽突破的人才能獲得藝術的新生。他沒有隨大流掉入卡通的漩渦,色彩運用和構圖方式偏于傳統,但是一切事物的發展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傳統技法裏運用了現代的構成,給人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感覺。也就是除了對傳統文化的吸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對文化體驗的反駁。藝術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傳統的,是否就已經是國際的?到底什麼是國際?傳統的不是現代的,現代的也將成為過去。對於畫面上的人物,將和現代人進行一次沒有結果的對話。
今天畢洪量以自己獨特的、內斂的個性和執著的藝術精神,職業藝術家的生存方式和自我建構的藝術價值體系,繼續思考和實踐自己的藝術探索道路。我期待著今後他能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能反映他個人的獨立文化判斷能力的當代藝術作品。
2007-6-20
繪畫與圖像
畢洪量簡歷
《之間-畢洪量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