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中國帶來了一個展現中國形象的全新舞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世博會主題為城市生活帶來了新的啟示,世博園區的建設對推動周邊區域乃至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交通和環境的改善、生活品質及人文環境的提高等,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從更為宏觀的角度去全面評價園區的總體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世博會不僅是一次國際性的盛會,世博會結束後,其園區及一些永久性場館的後續開發和利用還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使之對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多功能廳效果圖
作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核心,“和諧”理念,一直貫穿在中國古老文化的發展歷史之中。政府和世博建設主管部門所提出的以使用功能為主導的,注重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園區建設原則很好地體現了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由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及美國D+P設計聯合體所提交的世博中心方案較好地響應了這一準則。作為世博園區濱江綠地內的永久性保留建築,方案較充分地考慮到了與周邊環境、建築的融合和協調,如與其北側的浦江及世博公園、東側的世博軸、慶典廣場及其周邊的其他保留建築和規劃場館等的空間與尺度關係,其整體的建築形態與盧浦大橋也有較好的對話關係,方案體現了世博中心的莊重、典雅的建築個性。
會場內景效果圖
方案的佈局凸現了世博中心在世博期間的使用需求及展會後的可持續的有效利用,使之成為能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及各種國際綜合性活動的一流國際會展中心。對於這一類人流大量集聚,功能較為複雜,使用要求較高的國際會展中心,其內外部交通的有效組織,使用功能的合理分區,使用空間的高效靈活,建築的人性化設計、公共空間的儀式感和氣氛的營造、建築的安全保衛、會議通訊系統的高效暢通等等均較之其他建築有著更高的要求,建築還需做好第2層空間的研究,設計要組織空間、創造空間。方案對此有充分的思考和體現,方案圍繞世博中心的四大核心功能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四個輔助功能,將建築劃分成東部會議及西部活動接待兩大功能區域,並通過中部的公眾大廳將兩部分功能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中部大廳不僅為主入口交通組織空間,且成為東西向沿江展開建築的南北向視覺通廊。入口大廳通過平臺、樓電梯等,聯接了南側入口廣場到北側的防洪堤和世博公園,成為整個建築的核心空間。宴會廳處的室外大平臺,也為建築的多樣性活動提供了更豐富的場所。
以功能出發的建築作為城市背景,方案較好地體現了濱江建築的形態特徵。上部主體通過立面懸挑及虛實對比,使之具有漂浮輕靈的體態。對應世博軸的東端,15米大懸挑的結構設計頗具氣勢和力度感。方案簡潔的立面形式,為建築表皮節能和環保的進一步細化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以更好地結合內部功能對於採光、通風、觀景等的不同要求,並結合建築遮陽、建築燈光等的處理,呈現細膩的表面肌理和豐富的建築表情,使整體造型理性與浪漫交織,表達出當代建築的活力。
本屆世博會環保和可持續的主題,也需要在具體的建築實施過程中加以體現。有關節能、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等問題,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該項目的設計方案中運用了太陽能技術,並結合冰蓄冷系統等各種技術手段,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採用雨水的自然蓄滲回灌和空調凝結水與雨水收集、處理和再利用等方法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在運用建築和設備的新技術、新材料的同時,也充分採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等傳統技術手段,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生態理念。
相信通過各有關方面的努力,世博中心將成為也應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築、一座充滿智慧的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