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唐代中國——7至10世紀的黃金時代(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8-23 21:56:20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觀眾在一幅唐代壁畫前駐足


拜佔庭博物館門口


帶有異域風格的雕塑展品

    8月的希臘首都雅典匯聚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書寫有巨大的漢字——“唐”的黃色旌旗在雅典的街頭飄動,“唐代中國——7至10世紀的黃金時代”藝術品展正在雅典的拜佔庭博物館舉行。為期近兩個月的展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醇厚濃郁的大唐之風浮動在古老而長新的雅典。

    此次展覽共有130多件展品,分別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和龍門石窟研究院,其中一些圖片如《孔子行教像》和《武則天像》等分別來自希臘科孚島上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

    展覽共分4個展區:“宮廷與政務”、“面向西方”、“今生和來世”以及“佛教”。這些即使在中國也難得有機會一次全部欣賞的珍貴展品,佈置在古雅幽靜的拜佔庭博物館的整整三層展廳。展廳大墻上放映的是中國舞蹈的曼妙影像,低低迴旋在展廳內的是委婉纏綿的二胡曲子。這是中國唐代藝術品首次在希臘亮相,是來自東方文明古國的藝術珍品和西方古老文明發源地一次機緣深厚的相遇。

    常能看到希臘人一家老幼一起看展覽的場景,他們在銅鑒、瓷器、石雕和唐三彩雕塑等展品前徘徊良久,專注的神情讓人生出許多感動。拜佔庭博物館對學生免費開放,吸引了許多學生來參觀,在展覽的留言冊上可以見到藝術學院的學生們頗有學理內涵的留言和評價。職業為醫生的迪米特裏先生説,他在開展後已經來過3次,讓他感到很奇怪的是,每次來到唐代藝術的展廳,都能夠感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內心的安寧,甚至有一種“故鄉”一般的感受。當他聽説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的時候,他當即興奮地説出了一位希臘詩人幾乎涵義相同的詩句。

    希臘的藝術家們在中國的唐代藝術展品中,不斷驚奇地發現著兩個古老文明在精神圖景和細節深處的驚人相似之處。在此次展品中,有萬里之遙的中國唐代墓穴出土的希臘拜佔庭圖案的銀幣,有唐代瓷器花紋上顯示的希臘傳統圖案的影響痕跡。古老的文物承載著神奇而豐厚的文化密碼,等待著我們今天去破譯和解讀。

    這是一枚來自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都城長安的希臘古錢幣,上面有拜佔庭時期伊拉克裏略王國的圖案,唐代的宮廷社會已經注意到了萬里之外的另一個王國的存在。凝視著這樣一枚古幣,讓人感覺這樣的一次展覽凝結著無數重時空的深厚機緣。專程從外地趕來參觀的艾蘭娜女士用一個希臘詞語來形容她看到這些珍貴展品時的感受:“卡拉姆利比”,它的含義在中文裏就是巨大的欣喜和惆悵交織在一起的感覺。這是只有面對真正的藝術珍品時才會生發出的時空慨嘆之思,是人生難得的寶貴精神享受。觸發她思緒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唐朝的藝術品,而促成這次展覽的深厚動力,則來自今天,來自中國在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長足發展,來自於中國和希臘兩個文明古國之間不斷增進發展的友誼。加強中希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兩個文明古國的共同事業,以積極的態度發掘古老的歷史文化,從古往先賢的智慧中催生文明重新起飛的動力,中國和希臘兩個文明古國對世界文化的格局構建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將在中國舉辦的“希臘文化年”同樣令人期待。

    黑格爾説“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故鄉之感。”這樣的描述也同樣適用於中國。希臘和中國——古老文明發源地的相似地位都給人以“精神故鄉”的滋養和慰藉。讓我們從古老文明的展品中解讀、詮釋出富有生機的“文化符碼”,讓這樣相映生輝的文明寶鑒成為我們共同構建和諧世界圖景的重要精神資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