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情結下的文化節
俄羅斯不僅僅是中國的一個鄰居,它還是影響中國最大的國家。不少中國人懷有"俄羅斯情結",在幾代中國人心中,俄羅斯是"衛國戰爭"、是《天鵝湖》、是"布拉吉",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少中國留蘇學生對蘇聯"老大哥"有著深厚的感情,8月30日歐美同學會組織參觀了首博的《太陽城》展覽,並在座談會上追憶往事。
2006年中國舉辦"俄羅斯年",以及從各方面展示其文化特色的俄羅斯文化節,這個展覽就是其中的重點項目。俄羅斯文化節從3月開始,將持續到明年1月。俄方為文化節安排了21個演出團體,演出項目有芭蕾舞、合唱、歌劇、交響樂、搖滾還有話劇、木偶劇、甚至鐳射表演。
而在9個展覽中,一頭一尾都是畫展:打頭炮的是3月到5月在中國美術館的《俄羅斯藝術三百年-國立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珍品展》,展出了110幅作品,其中包括克拉姆斯科依、列賓、希什金、列維坦等大師的傳世名作,展現了俄羅斯18世紀至20世紀繪畫發展的歷史長卷;作為閉幕展的則是10月到12月在中國美術館的《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現實主義作品展》。
俄羅斯駐中國大使謝爾蓋·拉佐夫説,"中國觀眾對我們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藝術非常熟悉,而很少了解當代俄羅斯戲劇和繪畫的發展。因此,我們希望向中國朋友介紹俄羅斯戲劇藝術,除了傳統上備受景仰的現實主義繪畫作品外,還將把俄羅斯著名象徵主義、社會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帶到中國。"《太陽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輝煌展》先在上海展出,在7月來到首博,接下來還將移師重慶等地。
奶嘴和汽車輪胎
展覽的入口處即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馬克思的頭部雕像、一尊小型列寧全身雕像、五幅以上史達林的油畫畫像,這些領袖人物的形象映襯著展廳內的幾面紅旗,散發出濃濃的政治色彩和革命意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令人回想起蘇聯的偉大年代: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後,蘇聯人民勤勞建設、忘我工作,以及為保衛家園而浴血奮戰。畫卷中的人物形象,有胸前別滿功勳章騎在戰馬上的《朱可夫元帥》,有身穿民族服裝手拿紅色選票的《女代表》,也有運動場上面色紅潤的《軍訓中的共青團員》。每個勞動場景皆能入畫-《裝木材》、《修理機車》、《打谷場上》、《油井邊》、《紡織車間》、《簽訂社會主義競賽合同》、《戰列艦上的政治學習》,甚至《在車間裏揭發敵人》。靜物寫生的物品也頗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奶嘴、紅色漆皮鞋和汽車輪胎放在一起,金黃的蘇維埃麵包則做成稻穗的形狀,擺成一個徽章。
由於民族和文化原因,俄羅斯人似乎偏愛歷史畫,展出的兩幅《法西斯逃離諾夫哥羅德》和《法西斯飛過》即表現了特定的歷史時刻。前者氣勢宏大,表現法西斯在逃離前毀壞雕塑,放火燒掉當地建築,火光沖天;後一幅更是在歷史畫中用細緻的筆觸刻畫出動人的細節:枯黃的草地遠處是叢林,一個淡黃色頭髮的小男孩屍體倒在草叢裏,頭頂有一小團殷紅的血跡,身邊站著一隻黑白相間的小狗,他們頭頂上方的天空有飛機掠過留下的雲跡。
展出的最後一部分是海報,海報中的人物形象同樣體格健碩、動作優美、鬥志昂揚,精神面貌與繪畫作品中並無二致。中國的觀眾即使從未見過這些海報也會覺得熟悉,因為在中國當代革命宣傳畫中,從工農兵、勞動模範到抗美援朝的宣傳,也都運用了同樣的人物刻畫方式。
"太陽城"的理想
此次展覽的編排有濃郁的主題感和時代感,呈現的是上個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的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風格。245件作品有油畫、海報、雕塑、瓷器、獎章,均來自俄羅斯國家博物展覽中心"羅西佐"、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國立俄羅斯博物館、伏爾加格勒美術館、彼爾姆國立美術館,其中不乏德涅卡、庫茨涅佐夫、馬施科夫等眾多名家的傳世作品。"太陽城"是此次蘇聯藝術展的名稱,這個詞源自17世紀早期空想共産主義者義大利人托瑪索·坎帕內拉。他抨擊了由私有制産生的各種弊病和罪惡,主張廢除私有制,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制度,人人必須勞動,而且一切生産和分配活動都由社會來組織。坎帕內拉在《太陽城》中提出的空想共産主義的體系,是之後很多空想社會主義體系的雛形。這次以"太陽城"作為展覽的名稱,描繪了一個理想的城市和一個理想的社會模型,在那裏,理想的人們愉快地生活著。
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蘇聯既是一個有爭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理想的生機勃勃的時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就反映了當時的理想生活,這種藝術風格在世界藝術領域也具有鮮明特色。
上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進入了社會主義現實建設的新時期,1934年,蘇聯確立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的指導原則。它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而又具體地描寫現實。而有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有官方性、高度理想化、獨裁政權下的藝術流派,根本不是現實主義,而成了一種非常理想化的自然化新古典主義(naturalized Neo-classic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