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市規劃委獲悉,《北京中心城地區濕地系統規劃研究》已通過專家評審,這是本市首次完成對北京中心城地區濕地規劃的系統性研究,在此基礎上,《北京中心城濕地系統規劃方案》初步編制完成。
現狀
中心城濕地面積僅佔2.08%
濕地、海洋、森林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也被稱為“地球之腎”,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其對於一個地區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韋明傑告訴記者,簡單地理解,中心城濕地就是城中的水域,包括天然和人工的河湖。據他介紹,《北京中心城地區濕地系統規劃研究》範圍東到永定河,西至溫榆河、北運河,南到涼水河,北至南沙河、溫榆河。研究顯示,在總面積184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濕地面積僅佔2.08%。韋明傑介紹説,中心城濕地面積佔到3%至4%屬於比較理想的,因此,這次研究表明,本市濕地面積比較少。
據了解,北京曾是河流、水系眾多的“風水寶地”,境內有大小河流200余條,但隨著城市發展和多年乾旱等原因,北京的濕地生態系統正在面臨著巨大壓力。歷史上北京的濕地面積佔到總面積的15%,而據目前的統計,北京的濕地僅剩5萬公頃左右,不到總面積3%。
韋明傑分析説,北京濕地減少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近年來降水明顯減少;其次是人口增加,用水量提高;此外就是城市建設中,人為地將濕地改作它用了。
影響
兩棲爬行動物驟減
北京處於北方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乾燥,而兩棲爬行動物都缺少保溫結構和體溫調節能力。此外,由於北京連續多年降水量較少,許多河流乾涸斷流。特別是在眾多河流上游修建攔水壩和水庫,近些年又建了許多橡膠壩截流,使河流的下游大多乾涸。同時,北京又有許多坑塘、水渠、河道被污染,導致依賴水環境繁殖、棲息的兩棲爬行動物急劇減少,甚至在一些地區消失。北京濕地及附近的珍稀鳥類無論是種類還是種群數量都少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歷史總記錄曾多達300多種,而兩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濕地及其附近珍稀鳥類只有154種,北京濕地鳥類的減少,也説明瞭北京濕地環境的逐漸惡化。生物多樣性是環境好壞的指示燈,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環境越穩定,受破壞的機會越少。濕地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凈化水源,由生物和泥土對污染物進行吸附、分解。而現在植物都承受不了嚴重污染死掉了,濕地凈化水源的作用明顯消弱,污染物質全都積存在底泥裏了。
對策
亞北將建濕地示範區
目前北京城市濕地的系統研究與建設相對滯後,而很多人並不了解濕地的作用。因此,一些濕地的綜合價值並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研究發現,每5公頃複合型濕地系統每天可以凈化1萬立方米流量的污水處理廠出水;而在增設濕地的區域其下風方降溫幅度為0.2至1.0℃,風速每秒增加了0.1至0.2米。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末,官廳水庫受到嚴重污染的五類水,在流經83公里的河道到達三家店水閘之後,已經成為三類水了。韋明傑對記者説:“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質可以達到二級,屬於五類水,這部分水如果直接流入河湖,水環境並不理想,但如果這些水經過濕地的凈化後再流入河湖,水環境則可以明顯改善。”
據介紹,2008年奧運會前,本市將在亞北地區建一塊20公頃左右的人工濕地。作為示範項目,濕地將“吸收”北小河污水處理廠、清河污水處理廠的出水,經過凈化後流到湖中。
韋明傑表示,北京土地資源有限,因此,中心城濕地更應該注重其綜合價值的開發。他舉例説,石景山區的西郊砂石坑是蓄洪區,現在只是一個大深坑,目前正在考慮對其進行綜合利用,維持一定面積的水面,使它既有蓄洪作用,又有景觀效果。
連結
北京三大特色濕地
順義楊鎮的天然蘆葦沼澤濕地:又稱漢石橋水庫濕地,位於楊鎮和李遂鎮交界處,佔地約1.5萬畝,茂密的蘆葦蕩和豐富的生物,形成了京郊平原獨有的荒野景觀,素有“小白洋淀”之稱,上百種鳥類和幾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在此棲息生存,春天還有天鵝光顧。
門頭溝的三家店蒲草濕地:這裡有大片長滿蒲草的濕地,蒲草是這片濕地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