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2006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7月21日-7月30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6-14 21:40:21 | 文章來源: 視覺同盟

    世紀對話——代碼:藍色
2006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

    2006年7月21日-2006年7月30日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創意空間藝術中心,北京立方藝術中心                    中國北京

    
    主辦:
清華大學,中國
北京歌華集團,中國

    協辦:
ZKM |藝術與媒體中心,德國
V2_多變媒體學會,荷蘭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
Ars Electronica 電子藝術中心,奧地利
Transmediale藝術中心,德國
Nabi藝術中心,南韓
Molior集團,加拿大


宗旨:

    近年來,以數位為媒介,以網路為平臺的新媒體藝術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在全球各地興起,這一高科技時代的新生事物不僅向傳統的創作媒體思維方式提出了挑戰,也就人文領域各個層面向藝術家提出了新的課題。 “世紀對話”旨在創造一個建設性的對話機制,以促進中國藝術家在數字藝術的作品創作和理論研究與世界前沿的廣泛交流。

    2004年和2005年舉辦的兩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確立了新媒體藝術設計在中國作為引領前沿的學科地位,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有關媒體的一致高度讚譽,社會反響熱烈。

    2006年7月21日至7月30日,我們將再次舉辦這一國際新媒體的年度盛會——“2006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

    本次活動將由中國清華大學、北京歌華新媒體藝術中心、德國藝術與媒體中心ZKM、荷蘭V2_主辦,由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廣州美院、北京師範大學、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Ars Electronic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國科學博物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美國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國際創意共同體、(Creative Common)、帕森斯設計學院、南韓Nabi藝術中心、美國紐約理工大學共同協辦。

    展覽及論壇將邀請國際各大知名學府和藝術組織,圍繞“代碼:藍色”主題,在“世紀對話”的命題下,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開放、透明、及寬容的情懷展開一系列藝術展示和學術交流活動,以復興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中國海洋傳統。屆時,東西方世界的藝術新思想將在古老的神州大地碰撞激蕩、共鳴昇華!相信這將是2006年中國又一場激動人心的國際盛會!

    我們誠摯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進一步拓展高層次、前沿性的國際對話平臺,交流新媒體藝術領域內最新的進展和趨勢,以提高新媒體藝術創作水準和促進新媒體藝術教育的發展,從而開拓我國資訊文化産業,促進資訊産業的高速可持續發展,並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文化的建設步伐。

    
主題展:代碼:藍色——潮流匯聚
Code:Blue – confluence of currents

    15世紀初葉,早在哥倫布踏上美洲大陸的80年前,由航海家鄭和率領的中國船隊就已經多次橫跨印度洋,抵達好望角,與沿線的國家部族建立和平友好關係,並積極推進各項文化交流和貿易活動。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崛起為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並重振歷史中的海洋大國作為,復興血脈中的商業創新精神。中國曾經的閉關自守所導致的一種孤立的“土地”文明只是一種暫時的歷史中斷,與中華文化的內在本質相去甚遠。

    
“代號:藍色”試圖在中國曾經擁有的海洋意識和她在日漸交融的框架下積極介入並參與全球經濟及文化交流間建立起一種象徵性的聯繫,這些影響見諸於貿易/商業,移民/遷徙,個人/國家,東方/西方,南方/北方等各個領域。其動式充滿了二分性,或奔流著富有解放力的浪潮,或暗含潛在的危險水域。展覽和論壇也隱喻性地尋找不同文化和經濟潮流的匯合,並提出一種和解與對和平的烏托邦式的憧景,以及一種以藍色為精神象徵的開放、透明、寬容和超越。

    應邀參展的國際國內知名藝術團體及藝術家將在“代碼:藍色”的主題下,以獨特的視角和藝術作品對當代社會做出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對發展更新的社會文化及經濟態勢提出多元注解,並對“創造性”以及時代體驗予以重新構建。展覽將囊括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新媒體藝術形式:遙在藝術、虛擬現實藝術、無線網路藝術、人工智慧藝術、生物及奈米藝術、交互影視、軟體藝術、遊戲藝術以及其他借助媒體技術的新藝術形式。這將是又一次科技與藝術高度結合的新媒體藝術展示活動。

    
代碼:藍色——新媒體藝術實踐、教育及産業論壇:

    Inspired by "blue" as transparency and deepness, flow and volatility, expanse and transcendence, the symposium will examine the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global flux of information in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networks, reflect on the remapping and reconfigur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s under the new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al constellation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explore novel ways of artistic intervention in the post-bubble era of Web2 hype in which a world market consolidates the once discursive, de-centralized net space, and an attention economy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model, creating new social classes and cultural strata. By re-contextualizing utopian visions and avant-garde propositions that have been the driving force of electronic art and discourse, the symposium proposes the potentials of media art as interventionist, constructing reflexive relationships with technological vehicles at the threshold of a new paradigm shift, seeking alternatives at the crossroad of planetary civilization in which global economic redistribution and transcultural production both converge and collide.

    Artists, theorists and media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ill engage the audience with their visions, propositions and strategies elaborating on the symbolic sign of Blue - the language of promise.

    第一部分:
世界藝術/地區文化——全球文化分析
World Art/ Regional Culture - Reasoning Global Culture

    第二部分:
當下的未來——全球化時代的藝術體系
The Future of the Present - Art Institution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第三部分:
藍色視野——藝術的介入、策略與前景
The Vision of Blue - Artistic Interventions, Strategies and Prospects 

    
特邀顧問:
李政道,諾貝爾獎獲得者,教授,著名物理學家
顧秉林,教授,清華大學校長 院士
吳冠中,教授,著名畫家
張  汀,教授,著名畫家
謝維和,教授,清華大學副校長
張鳳昌,教授,清華大學副校長
王明旨,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靳尚宜,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 主席
劉大為,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 常務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産業部,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
中國美術家協會,領導
北京市科委,領導
沈向洋(Harry Shum),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李焜耀(KY. Lee),明基(Benq)公司董事長

    大會組織委員會:
主席:
李當歧,教授,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
副主席:
Peter Weibel,教授,ZKM德國藝術與媒體中心主席,首席執行官 
魯曉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
王建琪,館長,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中國
秘書長:王昱東

    藝術總監:魯曉波, 張嘎
策展人: 張嘎, Timothy Druckrey
策展顧問:Alex Adriaansens, Peter Weibel, Soh Yeong Roh
展覽運作:11-ART.COM

    支援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産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
中國美術家協會

    贊助單位: 
北京市政府
北京歌華集團
明基集團 台灣
荷蘭駐北京大使館
荷蘭Mondriaan 基金會
德國外交部
北京歌德學院
愛爾蘭文化部
Bundeskanzleramt/Kunst 奧地利
Kulturabteilung des Landes Tirol
David Bermant基金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加拿大外交與國際貿易部
Ministr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du QuŽbec
Ministre de la culture et des communications du QuŽbec
Conseil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du QuŽbec
Conseil des arts de MontrŽal
Conseil des arts du Canada
CIAM (Centre interuniversiatire des arts mŽdiatiques)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