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舞臺版的“美麗人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13 14:43:51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推薦劇目《一切就此完結》圍繞二戰前夕一名6 歲兒童阿格特的遷徙征途而展開,用喜劇的方式描述了那段20 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歷史,與那部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美麗人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938-1940 年間,9542 名猶太兒童從德國逃離,被倫敦等城市的家庭接收。《一切就此完結》説的就是這個拯救行動中,一個猶太小姑娘獨自坐上火車,離開親人去往異鄉的故事。多年以後她回到故鄉,親人與家園全都不復存在。然而,這齣戲並未用悲悲慼戚的調子來敘述這個悲慘故事。敘述者是小姑娘阿格特,她與她的娃娃米洛什形影不離。

她失去了的家庭是個美滿的大家庭,如果美滿的定義不只是一張人人綻放幸福微笑的合影的話。她的媽媽常大發雷霆,有時與他好發表言論又多半是廢話的爸爸大打出手;她的哥哥正處變聲的青春期,常常不務正業;她的叔叔是個不那麼引人注目的小個子,而爺爺—用她童言無忌的話説,就是“媽媽説他快死了,但總活得好好的,説不定明天會死”……比起樣板式的和美之家,這樣的家庭更像我們的家,當流露出像真正的家人一樣因克制和羞于表達而顯得細微與內斂的情感時,那情感便打動了我們。當聽到他們已不在人世,我們感到那幾團熱乎乎、喧囂躁動的生氣消失了,留下幾個無法彌補的空洞。阿格特的養父母也不是什麼正面高大的好人形象,有點虛榮、裝腔作勢和膽小怕事,但就像每一個人物一樣讓人覺得真實。那些吵吵鬧鬧的小人物簡直構成了一齣真正的喜劇,哪怕背景是嚴酷的,人們正在或即將死去。

對兒童來説,很多事的殘酷和可怕確實還不能體會,她只是感覺不太妙,惴惴不安,所以從她的角度,不會用沉重的口吻來描述這段20 世紀歐洲最黑暗的歷史。另一方面,一些成人不以為然的小事在孩子這裡卻會變成很糟糕很麻煩很可怕的事,比如阿格特尿了褲子,又在火車上心不在焉地“吃”掉了挂在自己脖子上的小硬紙片—那個紙片上寫著她的姓名住址,吃掉了牌子,她的家園也仿佛隨之化為烏有。

阿格特的扮演者是一位有著明顯猶太人面貌特徵的成年女子,她沒有試圖裝可愛、扮活潑(許多例子證明這樣做的演出後果是令人不忍卒睹的),她身材並不嬌小,但她出演的這名6 歲女孩卻是令人信服的。

舞臺上最主要的道具是一隻不算大的衣櫥。阿格特一家在災禍降臨之前就愛玩躲進衣櫥的遊戲,但那遊戲也透露著危險和不安的氣息。就像電影《美麗人生》裏父親讓兒子認為他們正在玩一個贏得坦克的遊戲,阿格特的家人們也同樣想讓阿格特相信她將經歷的只是一場遊戲似的冒險—最多的一次,那只衣櫥裏一共擠進了7 個人。這只衣櫥扮演的角色不止是衣櫥,在更多時候,它也是公共汽車、火車車廂或車站小屋。有限的舞臺空間就這樣被巧妙地加以擴展。

演員們都帶著各種各樣的口音,他們來自挪威、捷克、比利時等不同國家,演出中他們操持著各自擅長的樂器。這是新國際交流劇團(New InternationalEncounter)的特點。劇團核心人物阿力斯·拜恩(Alex Byrne)的介紹,讓我覺得他們的組成就像是傳奇故事中一個有著奇思妙想的年輕鐵匠在酒館裏招募到了各有所長的夥伴,然後越來越多,目前有11 個,來自歐洲各國。NIE 劇團成立於2001 年,那一年也正是“歐洲敘事三部曲”(《一切就此完結》、《我漫長的回家之路》和《半是憶起往昔》)創作的開端,他們的排練是在捷克北部一個小村莊裏進行的。那些不萊梅音樂家般的劇團成員各施所能,音樂、燈光、動畫、設計、文字、舞蹈、聲效、小丑、木偶、悲劇、歌唱……所有能想像到的元素,在NIE 劇團裏都有用武之地。而值得讚賞的是,儘管手頭能擺弄的花樣很多,他們卻對新潮實驗戲劇沒興趣,他們始終充滿熱情地在做的事情,就是講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們覺得故事是最有意思的。”阿力斯·拜恩説,“雖然阿格特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我們相信那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