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冀少峰談民營美術館:建館易,經營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2 11:44:30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成都站

民營美術館存在“開館即閉館”之狀態

記者:您覺得二線城市建立民營美術館與一線城市相比,優勢和劣勢分別有哪些?

冀少峰:一線城市像北京今日美術館的經驗是不可複製的,因為當時張子康有一種超凡的吸金能力和廣泛的藝術人脈。二線城市做民營美術館,基本上是開館即閉館。做第一個展覽都還可以,展覽品質也不可否認,我們也可以去幫忙,但是這個展覽之後怎麼辦,美術館的內部運營怎麼辦,要有一種內部的經營管理機制。每個美術館要有每年的展覽詳細規劃,一年起碼要做四個展覽,就要付出四個展覽基本的費用,而且這些展覽都是沒有回報的。美術館可以堅持一年,也可以堅持兩年,甚至可以堅持五年到八年,但這是沒有回報的,而且是個無底洞,作為一個經營者來講是很大的挑戰。一線城市像上海、北京、廣州這些城市,也就是僅僅只有北京今日美術館這麼一家民營美術館做的還是有模有樣,而且它也是不能複製的。民營美術館最大的弊病就是蓋美術館容易,經營美術館難,發展壯大美術館更是難上加難。

記者:上海這兩年民營美術館的發展勢頭還是挺好的,不過以後還得慢慢觀察。

冀少峰:上海紅坊藝術區、莫幹山藝術區都很冷清,出現了很多小的藝術空間,美術館是不能隨便改的,美術館的定義是有一個約定規範的,首先就是要保證非營利性。

記者:您之前也在北京寺上美術館任職過,現在他們的經營狀況您還清楚嗎?

冀少峰:現在聯繫非常少,寺上美術館在經營的第一天我就一直在反覆問一個問題,做美術館為什麼?美術館是讓大家來參觀的,是吸引大家來看的。但寺上美術館經常閉館,每週開一兩次,大多數藝術家的展覽在那兒看不了。

記者:當時開館展還是挺轟動的。

冀少峰:轟動並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做美術館要長期發展,在平平淡淡中能夠堅持下去才可以,轟轟烈烈並不能代表未來的發展。

民營美術館的發展有點熱情有餘,後勁不足

記者:從九十年代到現在,民營美術館的發展有哪些明顯的變化?

冀少峰:民營美術館的發展熱情有餘,後勁不足,這八個字非常貼切。大家起初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有熱情,但一旦做了一兩個活動之後美術館就偃旗息鼓了。這説明我們整個社會對美術館的認識還比較缺乏,對美術館的性質以及美術館對一個城市的作用,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是把美術館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甚至作為一種資本炫富的象徵,這只是對美術館膚淺的認識。另外,做美術館便於自己的收藏,通過美術館做展覽,在展覽當中進行收藏,這是比較便利的條件,但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和展覽成本。當你具備一種非常強大的實力,並作出非常有品質的展覽的時候,大家對你才有認同,但沒有兩三年的積澱,大家是不會的,所以這個資金要求也是巨大的,這都是一種潛在的隱性資本和象徵資本。

記者:您覺得民營美術館的舉步維艱,除了市場降溫因素之外,會不會跟國家政策對民營美術館沒有什麼照顧政策有關?

冀少峰:這個政策不太好制定,但我們對國家美術館都有一個政策的評定,比如對國家重點美術館有一個規範的要求,可是對民營美術館就無法制定政策。由於民營美術館藏品歸屬不清,導致民營美術館在這種情況下不能享受美術館諸多優惠政策。就拿美術館免費開放來説,不管民營美術館還是私人美術館,有的仍舊還在收門票,像今日美術館都不能享受到這種免費開放的補貼。當然,民營美術館也是一個好事,體現了一種民族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通過民營美術館蓬勃的興起,也體現了文化多元渠道辦文化,文化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一種多元性、民族性,民營美術館也給國營美術館同樣帶來一種挑戰,民營美術館的激情、靈活,也會給國營美術館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記者:最近這兩年美術館的建設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大大小小的民營美術館遍地開花,您看到這個現象會不會也會像您剛才提出的後勁不足,熱情有餘呢?

冀少峰:根本的原因就是把美術館經營看得太容易,作為一個民營美術館,除了今日美術館,其他美術館能讓你印象深刻的館長基本就沒有。早期上河美術館館長陳家剛,藝術總監周春芽,策劃人黃專;東宇美術館則是王易罡,之後很多民營美術館館長都不知道是誰了。這種情況下,一個美術館不管是國營還是民營,一定要有一個非常優秀的館長,這個館長無論是做批評還是做藝術家,他一定要有公益心和奉獻精神,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藝術見地和知名度。假如館長沒有公信力,在藝術界沒有威信,你怎麼去做活動呢?不可能總是依靠外邊請人的方式,因為這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現在大多數民營美術館都是老闆兼館長,這其實是極不合理的,可能你在房地産領域叱詫風雲,但文化建設你未必懂,你可以精通房地産,但你未必能做美術館,這是另一個行業。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