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東方早報》:眾説香港巴塞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4 13:35:31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Marc Splegler

(巴塞爾藝術總監):

藝術界變大了,對藝術感興趣的人也更多了,世界範圍內的畫廊也增加了,全世界的藝術家和藏家也比以前更多了,在藝術界已經變得十分國際化的情況下,不能再期望人人都到巴塞爾來了。對於今年參加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畫廊,亞洲的比例在總的參展商比例中比以前要高。我們在2010年去看香港博覽會的時候,發現它有很大的特點和動力,都與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相類似,而我們的CEO又與亞洲有很強的聯繫。所以我們從2011年開始商談購買香港藝博會,當然,談判是需要很多時間的,直到去年才最終確立下來。現在我們有三大博覽會,分別是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和香港。

現在我們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證甄選的客觀性。

廖偉棠

(香港作家):

涉及買賣,博覽會的展品從來不能説是代表藝術家最佳最純粹狀態水準的,正如本次展覽最敏感的一個論壇主題“市場是不是藝術品質的最佳標準?”所揭示的那樣,參展畫廊當然依賴市場標準,只不過有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別,也有開拓未來市場以及迎合既有市場之別而已。

相對而言,日本和歐洲畫廊冷靜很多,這種冷靜固然來自引領市場的底氣、自信,同時也和資本主義發達階段的平穩甚至沉悶的社會氣氛有關,而詮釋這種氣氛的努力變成美學之後,又得以深化這麼一個問題:“無為社會中,藝術家何為?”

王璜生

(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

以前的香港藝術博覽會就已經很不錯了,香港的藝術生態比較健全。

沈其斌

(證大文化公司):

整個巴塞爾博覽會只有一件傳統國畫參展,像個孤獨老人,為何?巴塞爾絕不是天堂!也不是標準!但我們要正視這種現象!

朱其

(藝術評論家):

傳統國畫賣得一直不錯,參不參加巴塞爾,人家還真的不在乎。著急參加的還就是當代藝術這個人群。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