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當代藝術的幾種概念
有關“當代藝術”,人們常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需要,給出不同的解釋。當我們聽到某人在使用“當代藝術”的概念時,需要判斷他是在何種意義上使用“當代藝術”的。
時間概念:這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時間概念,即使用者用它來表示發生在近期的所有藝術。它的問題是當代的時間概念的範圍,是近10年,還是近5年?
藝術史概念:對藝術史家來説,這是指一種現代主義之後的藝術,在不同的藝術史家那裏,因為對現代主義的上限與下限時間有不同看法,對當代藝術的起始也就不同。我們在不同的藝術史著作中,可以看到使用“1970年以來的藝術”、“1945年以來的藝術”、“1960年以來的藝術”等不同用法。但無論如何,藝術史家們都確認,存在著一種不同於20世紀早期以來的現代主義藝術的一種藝術,但如何界定這類藝術卻因為藝術史家的價值觀取向不同而有很多的闡釋空間。
藝術批評的概念:對藝術批評家來説,當代藝術是指具有“當代性”的藝術。這裡的問題是什麼是“當代性”?它是否指“前衛性”?而什麼又是“前衛性”?它與“現代性”有什麼關係?
視覺文化理論概念:作為視覺文化理論的研究對象,當代藝術包含了現代主義藝術和後現代主義藝術。這裡的問題是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在視覺文化分析中的不同特點是什麼?從廣泛的文化角度看視覺藝術,它具有哪些特點?如何看待藝術中的語言革命與社會革命?
中國藝術環境中的策略概念:80年代以來,在中國藝術的發展進程中,最初使用頻率最高的是現代藝術和前衛藝術,這是有其歷史背景和藝術環境針對性的,這一狀況在19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之後有了根本的變化,因為現代藝術的概念在此具有體制外藝術的特徵,在申請展覽與媒體傳播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1996年我與黃專、楊小彥在北京籌備藝術展覽時,使用了“中國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的名稱,以便於通過審批。延續至今,許多畫廊展覽冠以“當代藝術”的前綴,既有追隨時尚的原因,也有表明身份、提升價值的策略考慮。
作為商業運作分類的概念:在西方的大型藝術拍賣公司中,常常將業務部門分類,以便於組織和推廣業務,例如繪畫類就分為古典藝術、19世紀藝術、印象派藝術、現代藝術、戰後藝術、當代藝術,其中既有時間的因素,也有藝術風格與價值取向的因素。
二、當代藝術的時間區分
英文“當代”(CONTEMPORARY)的辭典解釋,有com、with的意思,通常指:
存在和發生在同一時期。
同年齡的。
近一時期出現的相同的風格。
關於同一時期的人和事。
有關“當代藝術”這一概念,流行的社會解釋可以從新聞媒體的使用中看到,在許多新聞媒體和不了解藝術界的人那裏,常使用以下的解釋:
“當代藝術按國際標準,是指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的藝術。在中國,當代藝術通常指1979年中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以來的油畫、雕塑、版畫領域裏有所創新、顛覆既有規範的藝術,包括攝影、裝置、觀念、行為、錄影、多媒體等新藝術形式。”
“在歐洲和美國,當代藝術一詞通常用以指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逐漸形成的具體的藝術流派。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對於當代藝術的定義有許多,但最被市場所接受的,就是當代的藝術家探討有關這個年代的人和生活的各種話題,用一切可能的媒材和方法,一切可能的手段呈現出來。如繪畫、雕塑、裝置、電影(實驗電影)、VIDEO等等。”(CCTV.COM)
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所謂當代)在西方的分野是清晰的。從勃發於世紀初的野獸主義,立體主義等開始,關注的是藝術的本體,探討的是審美的價值,到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達半個世紀。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陸續離世,以及60年代的波普、觀念藝術等的興起,現代藝術已經讓位給六七十年代涌起的後現代,它們分屬於兩個範疇。它不同於中國,發軔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現當代藝術,他們和數代的傳統藝術家並存。“當代”由於它的時間性,因此混淆就不可避免,現在我們講“當代”,應該是指狹義的當代觀念影響下的藝術。
澳門著名藝術家繆鵬飛認為:“雖然有人從時間上、文化上來區分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分水嶺是在1989年,但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上,就有許多行為藝術和後現代的作品,而90年代後,仍有堅持本體研究及材料實驗的抽象藝術並存發展。因此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沒有明確的分水嶺。”【1】
還有一個例證,美籍華人美術史家王受之在其撰寫的《世界現代建築史》一書中,將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到1970年代作為現代主義時期,1970年代以後劃為後現代主義時期。而王斯德、錢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當代史(1945-1991)》(第2版),則將西方當代史的開始從1945年算起。可見,在不同門類,對當代的歷史分期是有差異的,所依據的歷史基礎是不同的。
三、經典的當代藝術史內容
王受之的《世界當代藝術史》以比較通俗的方式介紹了世界當代藝術20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的軌跡。作者希望比較專業地闡述一些藝術運動,包括新波普主義、當代抽象繪畫、新表現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同時也就一些地域性的當代藝術情況,如美國紐約、紐約以外的地區、加勒比海地區、拉丁美洲、非洲、亞洲的當代藝術現狀給予介紹,使讀者能夠從縱、橫兩方面對當代藝術情況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認識和了解。《世界當代藝術史》是一本反映60年代以來世界藝術發展情況的著作,撰寫的目的是彌補中文著作對這個階段的史論的空缺。此書撰寫的主要參考資料是近30年來美國主要博物館和畫廊的展覽目錄,以及部分專業著作,其中必須提到的是愛德華·魯西-史密斯撰寫的《今日藝術》,這本由費頓出版公司出版的著作可以説是目前有關當代藝術發展的最完整的論述,王受之的《世界當代藝術史》的撰寫脈絡主要受到這本論著的影響。
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在《當代藝術》(中文版由王升才、張愛東、卿上力譯,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一書中,布萊頓·泰勒闡述了當今世界範圍內的當代藝術的思想觀點與做法。他從極簡主義、概念主義到錄影和電影,從繪畫、雕塑到表演藝術和裝置藝術等方面揭示了當代藝術是如何吸引、煽動和困惑觀眾的。《當代藝術》闡釋了當今世界主流藝術因網路的普及而充滿活力。本書同時審視和研究了20世紀後期和21世紀初當代藝術的主要爭論觀點,論述了網路、數位藝術對當代藝術的影響。《當代藝術》還配有許多精美彩色插圖和要事年表,是廣大藝術愛好者探究當代藝術的理想讀物。
作者布萊頓·泰勒是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藝術史教授,著有《布爾什維克時期的藝術與文學》、《蘇聯藝術》、《今日藝術》、《民族藝術:展覽與倫敦觀眾》和《拼貼畫:現代藝術製作技法》等專著。
此書的目錄如下,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西方藝術史家有關當代藝術的歸納與藝術史敘述方式:
前言
1.現代主義之選擇
2.勝利與衰退:20世紀70年代
女權主義之要求
表演藝術
電影與電視
激進藝術的傳播
3.繪畫之政治:1972-1990年
繪畫與雕塑之倖存
肖像與“表現”大辯論
後現代主義
繪畫與女性
4.圖像與實物:20世紀80年代
攝影是一種藝術
物品與市場
繪畫與挪用
5.博物館內外:1984-1998年
藝術本身就是主題
衰變的裝置展品
館長的作用
一些反紀念碑
6.個性特徵之標誌:1985-2000年
敘述人體
西海岸後現代主義
都市浪人(與其他人)
千年情結
7.其他地區:1992-2002年
非洲與亞洲的崛起
東歐文藝復興
第11屆文獻展
8.新的複雜性:1999-2004年
混亂理論
藝術博物館:商業中心還是聖殿
電影的空間
數位圖像
我們可以看到“當代藝術”在內容與地域上的廣泛和龐雜,從女性主義到電影、數位藝術,當代藝術確實已經成為了西方藝術的主流形態,具有不言而喻的權重性。當然,當代藝術這種席捲一切的霸權性也引起了許多知識分子的警惕與反思。1993年,法國《世界報》的一二月專號《辯論》(Le Mondedes Debats)以《當代藝術:畫家或是騙子?》為標題,概要地報道了當時法國文化界正在發生的一場大論戰,其中有高行健(法籍中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章,對當代藝術的假大空進行了尖銳的批評。這可以算做是西方藝術界對當代藝術的自我反省,考慮到法國藝術界對美國的當代藝術持續佔居西方當代藝術主導地位的不同看法,這一活動也可以看做法國藝術界對美國當代藝術的批評。
遠在美國的徐冰在90年代後期與陳丹青的爭論中,已經看到了西方當代藝術中的某種假大空與圈子化的現象,在表面的形式或者表面的邏輯裏與現代藝術史的上下文相吻合,看起來很標準的現代藝術的樣式,而實際上缺乏精神內涵與社會內容。徐冰力求將自己的藝術從當代藝術的圈子中走出,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態度,走大眾化、平民化的綜合性道路。在最近的一次接受《收藏投資導刊》的採訪中,徐冰認為“當代藝術現在走入一個窄道裏,只有從其他領域,才能為它帶來新的血液。”徐冰稱自己現在完全不考慮自己的創作是不是“藝術”,只要工作是創造性的、對人類有益處,就會認真去做,將藝術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徐冰將藝術工作與人類的發明創造相提並論,認為兩者在對人的思維的啟示性、原創性方面是一致的。他的這一思想,恰恰是近40年來,西方後現代主義的思想所開啟的藝術越過自身,進入到更廣闊的人類文化思想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發展趨勢。
0我頂0我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