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
近年印度藝術在中國不斷發展,從2006年阿拉裏奧畫廊舉辦Hungry God——印度當代藝術大展首次為中國觀眾介紹印度當代藝術,到2009年7月上海當代藝術館的“印度現在”展,2010年9月四川成都的“印度現代藝術展:現代性的氣質”,10月從西天到中土——印中社會思想對話在上海舉行,“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登陸台北。不僅如此,印度藝術在國外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其發展勢頭之迅猛曾有人認為印度當代藝術要趕超中國,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保利執行懂事趙旭先生。
記者:您平時關注印度當代藝術嗎?
趙旭:偶爾關注。平時上網看看展覽,看看作品。
記者:印度當代藝術在08年金融危機之前發展較為迅速,現今又在中國各地舉辦展覽,您是如何看待印度當代藝術的發展?
趙旭:印度的藝術家蘇伯德·庫普塔曾在北京阿拉裏奧畫廊辦過展覽,水準很差。印度的國情需要了解一下,經濟發展非常厲害,而且還能動刀槍,那些豪門也會玩命。但是印度藝術家出身貧寒,比中國藝術家的出身要貧寒數倍。中國藝術家不是生活在貧民窟裏,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而印度藝術家很多都是在貧民窟里長大,所以他們天生的藝術才氣可能比中國藝術家要差得遠,當然他們也有一些怪才。
印度富人階層和收藏藝術者相當富有,由於他們的支援印度有一些藝術家後來生活得很好,但印度成功的藝術家非常少,在當代藝術方面始終沒有形成氣候。不像在中國有保障,中國藝術家成功以後許多畫廊會與他們合作,這樣他們的生活會穩定。但印度不是,印度沒有幾個像樣的藝術家,很多都是兼職創作。像剛才提到的庫普塔曾一度在英國、香港等地拍賣很成功,但後來就退出消失了。所以在印度當代藝術的人很少,他們貧富差距太大,形成不了氣候。金融危機下,中國當代藝術也受到強烈的打擊,但只要中國經濟好轉後,藝術又開始活躍起來,藝術家在國內外舉辦展覽,涌現許多新的收藏家。
而且印度信仰印度教,不是佛教,佛教産生印度,但在印度最終從佛教演變為印度教,印度教很難理解,特別是國外的人懂得不多,這也不利於印度藝術的發展。
記者:現在有人説收藏印度藝術的是收藏家,而中國的是投機商,您是如何看待的?
趙旭:在我看來收藏傳統藝術的可能會有一些,收藏佛教藝術的很少,但印度當代藝術沒有收藏家。
記者:藝術發展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中國便是一個證明。現在印度經濟迅猛發展,有印度專家稱印度在2020年會成為亞洲經濟的唯一主導力量,如果是這樣,印度藝術是否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成為收藏界下一個熱點?
趙旭:絕無可能。因為印度沒有形成濃厚的文化藝術氣候,所以這種可能為零。中國不同,中國有各大美院,全國有一百多所美術學院,還有很多畫院,藝術氛圍很好。而印度沒有,他們只有幾個美院,而且人非常少。
記者:所以您認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要遠遠超過印度當代藝術。
趙旭:當然,中國當代藝術要比印度當代藝術好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