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9月13日報道,印度議會上月通過法案,批准重建那爛陀大學的計劃方案。這讓印度學者重建那爛陀大學的夢想更進一步,也彰顯了印度要重振其全球文化大國的“雄心”。那爛陀大學曾是玄奘留學取經之地,它的重建意味著什麼呢?
歷史上是個神聖的名字
那爛陀寺遺址位於印度北部的比哈爾邦,在西元5至12世紀曾是佛學聖地。“那爛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蓮花給予者”,而“蓮花”在古代印度象徵“知識”,所以,“那爛陀”有“知識給予者”的含義。據維基百科網站介紹,當年的那爛陀寺主要傳授哲學、邏輯學、語言學、天文學、數學、醫學等知識。在鼎盛時期,曾有藏書900萬卷,僧侶學子上萬人,教師2000人。曾在那爛陀寺求學的多為亞洲學生,中國唐朝的“留學生”玄奘曆盡艱辛到“西天”取經,就是到那爛陀寺留學。
1193年,突厥入侵印度,那爛陀寺毀於一旦,這也成了印度佛教式微的轉捩點,而當時牛津大學才剛剛步入國際舞臺。1915年起,德國和印度的考古學家根據線索,參照中國古代典籍《大唐西域記》的記載,進行30多年較大規模的發掘,清理出10多處遺址,並將此處列為國家古跡。
比哈爾邦一所私立大學的歷史系教授萊維肯特•辛格説:“在歷史上,那爛陀是一個神聖的名字,但它的結局是令人悲傷的。它的一切都被燒燬了,但它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新加坡政府十分積極
20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已有重建那爛陀國際大學的計劃,2006年得到印度高層的重視,當時的印度總統卡拉姆設立國際指導小組,成員包括印度學者、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以及中國與日本學者。
據法新社報道,阿馬蒂亞•森是重建那爛陀大學的主要支援者之一,他説:“那爛陀寺是世界歷史上最高文化成就之一,堪比英國牛津大學最大、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學院。我們致力於讓它重生。”他認為,重建那爛陀將促成印度學術的復興,吸引來自亞洲各地的學生。阿馬蒂亞介紹説,這座佛教基地將建立一支覆蓋哲學、數學、醫學和資訊技術等各領域的教師隊伍,兩年內將可開始運營。
阿馬蒂亞自身並沒有宗教信仰,大約20年前,他在聯合國工作的友人馬赫布卜•哈吉要他設計一套可衡量人類處境的“人類發展指數”,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佛陀”。阿馬蒂亞認為,佛陀思想對世界起到了較大貢獻,“佛陀發展出一套在不必有外在神明存在的情況下,通過自覺自省實現道德圓滿的理論。這一點在今天顯得特別重要,不僅因為有很多人不相信神明的存在,也因為只有道德操守不建立於某一神明之上,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才可能在道德操守課題上,找到共同點”。
在推動那爛陀重建方面,新加坡政府十分積極。新加坡外長、那爛陀國際顧問團成員楊榮文曾表示,重建那爛陀大學意義重大,印度和東亞的“重逢”將是本世紀的重頭戲。2009年,新加坡設立了東南亞研究院那爛陀研究中心,並舉辦了名為“那爛陀——南亞與東亞的佛教文化聯繫”的國際研討會,有世界各地的上百名佛教領袖及學者出席,並重點研討了在那爛陀設立國際大學的計劃。據法新社報道,楊榮文透露,已有一些富裕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團體表示,願意資助那爛陀重建。
印度德里大學國際關係分析員奇特拉森•古普塔表示:“與我們的鄰國進行更多的文化與教育交流是正確的導向。”
靠那爛陀“扭轉乾坤”?
根據印度教育諮詢委員會提出的那爛陀大學重建計劃報告,該校第一期5年計劃將成立7所學院,有學生4000多人、教師400多人。在全部10年計劃完成後,教師人數可望增至近600人,校長將由國際知名學者出任。學校建設將倣照古代那爛陀大學,所有師生都住校。
據報告,比哈爾邦政府已購置建校用地,正尋求各界捐款,新加坡和印度政府已答應給予資助,英國的牛津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及法國的巴黎大學和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也積極提供合作。法新社稱,那爛陀大學校園的建設需5億美元,另外,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5億美元,畢竟比哈爾邦是印度最窮困的地區之一。
據法新社報道,印度人口目前將近12億,卻僅有350所大學,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印度國家知識委員會建議,在未來10年,印度需新建約1500所大學。很多印度富裕家庭選擇送孩子出國,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完成學業,但這些留學生大多選擇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印度。
那爛陀大學的重建,對印度來説意味著什麼?重建那爛陀大學的支援者們認為,那爛陀大學將“扭轉乾坤”,終有一天,外國學生將競相來印度留學。新德里的教育學家范昆•帕薩科説:“重建那爛陀無疑是個正確抉擇,但我們必須理解那爛陀的真正意義。那爛陀給了印度一個打開大門的機會,將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以及外國學術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