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秋拍開始,一個個拍賣記錄被迅速刷新,當人們還沉浸在中國書畫邁入“億元時代”的震撼時,黃庭堅的《砥柱銘》便在6月3日保利春拍夜場拍賣中以4.368億元刷新了人們的感知:對中國書畫的猜想已不該停留在“是否能過億”,而是應該展望“可以拍出幾個億”;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設想,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藝術品可以超越畢加索、梵谷等西方大師的作品。
但是,《砥柱銘》創下天價同樣引發了不少人的冷靜思考:除了拍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還有什麼因素促成《砥柱銘》此番的天價?幾百個字拍了4個億,是價格虛高還是物有所值?“黃庭堅們”和“畢加索們”存在可比性嗎?
被誰收藏?
《砥柱銘》開始拍賣時已近晚上11點,但是《中國商報》記者在北京亞洲大酒店看到,保利春拍夜場拍賣現場仍然人滿為患,絲毫感覺不到入夜的氣息。用“站無虛席”已經不能描述當時的情況,很多人甚至是站在放置錄影機的高臺上參與、觀看競拍的。最終,電話委託席上的一位買家以3.9億元拔得頭籌,成為了《砥柱銘》的新主人。加上12%的佣金,《砥柱銘》總成交額高達4.368億元,這個數字可以説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拍賣結束後,著名拍賣師、擔任《砥柱銘》助拍的劉新惠先生興奮地表示,這場持續了近半小時的單件作品拍賣創造了3個拍賣記錄:成為中國最昂貴的書法作品;也取代了5年前在倫敦佳士得拍出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藝術品;同時,文物藝術品拍賣過程中1000萬元的競價階梯也是前所未有的。劉新惠説:“今晚是見證歷史的時刻,在場的每一位都成了歷史的見證者”。
這件作品的最終擁有者被各界廣泛猜測。由於最終出價者是電話委託競投,所以更顯神秘。出於對競買人情況保密的考慮,拍賣公司至今對此諱莫如深。但經過本報記者多方了解,得知這件瑰寶應該是被一位中國買家收入囊中,這至少可以打消拍賣前許多人擔心這件作品流失海外的擔憂。
憑什麼創天價?
本報記者在拍賣結束後第一時間採訪了保利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迎春。蔣迎春表示,除了這件作品本身的珍貴性不容忽視外,目前國內有利的經濟環境也是此番《砥柱銘》創出天價的必要條件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可以支配的財富不斷累積,花在藝術品市場的錢也越來越多。在五六年前,1億元在內地拍賣界還被視為天文數字,到了今天,這個價格已經不能代表最頂尖中國藝術品的價值。
另外,蔣迎春還提出,《砥柱銘》是從日本有鄰博物館回流的藝術品,若不是中國經濟強盛了,海外文物也不可能重回祖國懷抱。因此可以説,是拍品品質高、國內經濟發展快、市場機遇好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砥柱銘》的成功。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在拍前就非常看好這件作品,“3億到5億是合理區間”,他説。董國強認為,《砥柱銘》的成功有多方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拍前準備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北京保利提供了詳細的資料,讓參拍的藏家了解了這件作品的幾乎全部細節,因此有利於藏家有的放矢,並且正確預估作品的價值。
4個億值不值?
拍賣結束後,關於《砥柱銘》的討論聲不絕於耳,其中最為集中的一個議題,便是這幅作品值不值4個億。《砥柱銘》上書82行400余字,4.368億元的價格意味著每一個字價值都超過百萬元,難免有人認為這個價格“虛高了”,但是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砥柱銘》此次的價格是名副其實的,“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作品擁有了相應的價格而已”。
據介紹,《砥柱銘》長達8.24米,加上歷代題跋總長近15米,是現存最長的黃庭堅大字行楷,手卷上還有宋王厚之、賈似道,明項元汴等歷代著名收藏家的鈐印。卷後最早的題跋距黃庭堅去世不足50年,不僅佐證手卷為真跡,更成為“附帶”的5件罕見南宋書法作品。
對此手卷的價值,台北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傅申是這樣評價的:“黃庭堅與蘇東坡齊名,憑其‘宋四家’之一的地位,片言只字皆屬可珍,更何況此卷如此之長,從南宋初到清末的題跋就有6米多,較之蔡、蘇、米諸家作品,實屬罕見。”宋代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宋代文化的成果至今仍影響著中國和中國人,而黃庭堅是那個時代數一數二的文化大家,其作品的歷史、文化與藝術價值都是難以衡量的。
雖然坊間有人對《砥柱銘》是否為黃庭堅親筆抱有疑義,但是達成共識的一點,即是這件作品從北宋流傳至今,尺幅如此之大、藝術如此精湛的法書在幾百年間幾易其手,又能保存得如此之好,已經是至珍至罕。更何況提出疑義的人並沒有真憑實據,而從宋代至清末歷代大鑒賞家的題跋倒是言之鑿鑿。從這些方面看,《砥柱銘》堪稱“絕無僅有”。
也有人拿2002年拍賣的《研山銘》和《砥柱銘》做了比較。同為“宋四家”的作品,2002年,米芾《研山銘》以近似協商的方式被國家文博機構以2999萬元收藏。8年來,齊白石等一批近現代畫家的作品價格都上漲了10倍,假設今天《研山銘》再度上拍,該值多少錢呢?何況作品的大小、書法的字數,《砥柱銘》都十倍于《研山銘》以上。
《新民晚報》資深記者林明傑則從另一個角度來闡釋了《砥柱銘》“值”在哪。他認為,一個驚人的價格其實説明中國藏家的心態發生了可喜變化。“如果真是中國人買下了這件作品,那麼意義就很深刻了,這説明中國人終於認可自己的文化了”。林明傑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人都在批判自己的傳統文化,而今天,有人肯出大價錢購買自己的文化遺産,以正確的眼光看待、欣賞中國經典藝術品,這是一大進步,昭示著中國人已經懂得尊重歷史了,並且能夠更有感情、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這件作品同時還有鞭策作用,時刻讓中國人牢記自己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時走過的彎路,從這個角度來説,它拍再高點也值。”
與畢加索有可比性嗎?
有相關專家認為,《砥柱銘》此番出色表現對中國書法界是個極大的利好消息。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但是目前書法作品的價格卻普遍偏低,市場價格與價值相符的作品屈指可數,因此此次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書法揚眉吐氣”。蔣迎春表示,藝術品其實是無法定價的,它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民族感情都很難用金錢衡量,但是評價一個藝術家的指標之一就是其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因此“《砥柱銘》的這個價格讓中國人振奮”。
如果縱觀國際藝術品市場,《砥柱銘》處於什麼地位呢?4.368億元的價格折合成美元約為6400萬,雖然已經是最昂貴的中國藝術品,但是與西方繪畫大師的作品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蔣迎春對此抱有樂觀態度,他説:“隨著中國文化進一步傳播和國內經濟進一步發展,將會帶動更多的國內外藏家關注中國大師藝術品,到那時,中國藝術品的價格還會更高”。董國強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從來不缺資金而是缺乏信心,此次《砥柱銘》給拍賣界打了一針強心劑,預示著“中國藝術家超越畢加索指日可待”。
不過也有人認為沒有必要將黃庭堅與畢加索進行對比。林明傑告訴記者,《砥柱銘》是中國文化最強盛時期誕生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必要去和西方藝術作品做比較。因為在黃庭堅們所處的時代,東方是全世界文化藝術最高峰。而畢加索們則誕生於另一個歷史階段,那時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當時的藝術主流代表著思想解放和人格平等。在林明傑眼裏,“不管是哪國的藝術家,只要他對推動人類進步起了積極作用,其作品就都有極高的價值,而有價值的作品必然會獲得相應的價格,不需要和誰做對比”。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媒體人士也提出,目前不必將黃庭堅與畢加索進行比較,因為畢加索是世界的畢加索,但是黃庭堅目前只是中國的黃庭堅。放眼全球誰人不識畢加索?但是黃庭堅卻只在中國、最多在華語圈被人熟識,從小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人目前還無法也無心欣賞中國書畫的美,從認可度上來説二者還有差距,文化背景、藝術形式、歷史作用也沒有可比性。“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發展到今天,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早就不急著‘超英趕美’了,我們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培育自己的市場,傳播自己的文化,發展自己的經濟。世界記錄、畢加索,根本不用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