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上“藝術北京”藝術博覽會開場
4月21日和今天(4月29日)晚上,“中國藝術博覽會”和“藝術北京”兩場藝術博覽會相繼開場。去年我只去過“中藝博”,“藝術北京”沒有去,所以總的情況無從從自身經驗對比。不過,有參加過的許多朋友,多少還是可以聽到一些反應。從我今年所參加的兩場對比看,“藝術北京”似乎還場面大一些。有朋友認為今年的“藝術北京”比去年略好一些,但我問過工作人員,參展的畫廊也只有七十多家,加上媒體機構的展臺大約一百多家。而“中藝博”今年全部參展單位也差不多有八十多家,似乎比去年要少一點。
自從前年末的金融危機以後,國際藝術品市場一蹶不振,中國似乎更差一些。從十多年前開始的藝術市場大規模資本化以來,藝術品收藏成為投機金融機構和資本炒家的新産品,價格一路飆升,直到虛火泡沫無以復加。金融危機忽然來臨,一些炒家或因資金鏈條斷裂,或被風聲鶴唳的市場擊暈,一年之間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境遇。國際市場基本回歸原來的冷靜,交易回歸常態,但中國市場卻呈現典型的投機性表現,火熱之後是寒冷。原因不言自明,就是中國一直沒有建立基於文化本位的收藏市場,虛高的市場表現不過是如股票一樣的投機性行為使然。目前,西方到中國抄底的投機性炒家已經基本撤離,剩下的應該是比較本分收藏商和收藏家了。當然還有部分手裏囤積壓倉貨過多的炒家還無法脫身,還在堅持等待機會。總之,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進入一個真正的盤整期了。這未必不是好事。因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是一定要有的,也是未來一個肯定會理性和有前景的行業。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造成民間資本遊資的過度膨脹,前期在房地産市場投資熱時,大量的資金在那個領域打轉,現在隨著剛剛出臺的調控政策,必定會驅使一些資金尋找新的機會,所以一定會有部分資本重新窺測藝術品收藏市場。市場重振的機會在理論上還是存在的。
不過,一個靠投資心理支撐的市場註定是不會長久和沒有抵抗力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要想真正形成規模,還是必須回歸文化藝術的定位。行業內的經營商和藝術品生産者的藝術家,都必須冷靜地考慮自己的生存之道和成功之道,那就是放棄不切實際的一夜暴富念想,老老實實放下身價,將自己的事業當成一個正常勞動者兢兢業業的本分之道,積極向廣大的民眾消費能力傾斜,讓社會大眾能夠消費得起原創的藝術,讓藝術品能夠走進千家萬戶。當廣大的民眾能夠把藝術品當成正常的文化消費之時,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不但能夠穩固,而且也是做大做強之時。
4月21日傍晚,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北京國貿一層展廳如約舉行。
據説本次“中藝博”參展畫廊商不足六十家,少於去年。
全場展出的作品新意不多。
參觀人很踴躍。
4月29日傍晚,“藝術北京”在北京農展館舉行,場面要大一些。
各藝術媒體也都設攤進行自己的宣傳。
攝影媒體“攝影之友”雜誌和“青年視覺”雜誌的展位很氣魄。
作品多數也了無新意,常規類的畫廊作品居多。
藝術家封岩的新作很有意思,是印表機製作的實驗性作品。
影像作品約有十分之一。純粹的影像畫廊我只看到畫兒的See+和798時態空間。不過香格納畫廊卻展出了大量荒木經惟的作品。這是藝術機構泰康空間的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