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2藝術區” 2008深圳文博會分會場
中國當代畫廊精品藝術大展
主辦:格豐藝術機構
活動時間:2008年5月15日下午15:30
活動地點:“深圳22藝術區”一號樓二層格豐當代藝術館展廳
主要議程:
1、嘉賓、收藏家、藝術家、媒體簽到
2、派發相關展覽作品資料
3、參觀展會活動及酒會
4、作品介紹和銷售
一、展覽參與單位
策 展 人:張新建(全國政協委員、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學術主持:馮 斌(美術批評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四川美術館館長)
展覽總監:黃 瀧(格豐藝術機構藝術總監)
主 辦:格豐藝術機構
協 辦:中國當代藝術網(www.artc.net.cn)《中外文化交流》《中國證券報》收藏投資導刊
參展畫廊:奧賽畫廊、三尚藝術中心、威諾裏薩當代藝術中心、德加畫廊、格豐當代藝術館、檸檬畫廊、藍色空間、蜜雪兒藝術中心、上海大劇院畫廊、北京你畫廊、一畫廊、神暢畫廊、原子空間、金醒石藝術世界畫廊
二、活動背景資料
活動目的:
隨著國內外藝術交流的不斷發展,中國當代藝術腳步的不斷前進,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提高也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1、舉辦這次“中國當代畫廊藝術精品大展”目的在於注重當代藝術中對中國文化的表現和弘揚,通過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其中的中國文化的積澱,表現中國當代的文化風貌和氣質!傳達出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氣度。
2、本次活動著眼于中國當代藝術與大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貼近人民的生活。讓藝術與公眾對話,拉進藝術與公眾之間距離,讓大眾走進藝術的世界,從而使得當代藝術的充滿活力。
3、本次活動同時又著眼于抓住當代文化發展的脈搏,從貼近人民生活的視角出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藝術素質。從而逐漸增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感染力以及我國的軟實力。
文化意義:
1、本次活動將充分展示中國當代藝術成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橋梁,可使西方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中國藝術文化的繁榮發展,從而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同時為畫廊提供一個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展示交易的平臺;活躍藝術氛圍,促進藝術市場發展,挖掘和培養藝術人才,為藝術家和收藏家提供契機。
2、此次大展項目由文化部市場司,主管藝術品市場的張新建副司長親自指導、策劃,充分體現文化部市場司對南方藝術市場的大力支援,這對提升深圳形象,擴大深圳城市影響,推動深圳、廣東乃至全國文化産業發展,推動我國藝術市場、文化服務“走出去”起到巨大作用,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3、深圳22藝術區的建立和發展多次得到市文産辦,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為了響應市政府及文産辦的支援,特別舉辦該大展,該展覽的舉辦,繼承並延續歷屆文博會的宗旨。通過打造國際藝術平臺,實現中西方藝術文化的交流互動,在繁榮深圳市乃至泛朱三角洲文化主體的基礎上促進中國文化走向多元化的發展道路。
中國當代畫廊精品藝術展前言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市場豁然崛起,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時期,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模式逐漸轉變,過去主要以藝術家和批評家為主體的單一發展鏈條被打破。中國當代藝術生態鏈的整體發展得到學術及市場的充分帶動,從而催生了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收藏家和畫廊等藝術機構共生的藝術生態鏈。
隨著國際間藝術交流的不斷發展,中國當代藝術腳步的不斷前進,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至今已涌現不少轟動中外的優秀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積極超越傳統和解除習慣束縛,恢復藝術的自覺和獨立精神,探索如何以視覺語言表達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借助藝術重建中國人文生活的理想和信心。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提高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同時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畫廊僅在10年多的時間裏已由1990年代的邊緣地位,上升到藝術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但相對於國外,中國的藝術市場稍欠成熟,畫廊業並沒有完全發揮一級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畫廊作為藝術交易的一級市場,在藝術生態鏈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畫廊培養和發掘藝術家,推出藝術家作品,為收藏家提供系統化的意見。由於多方原因,目前中國畫廊還無法參照西方的傳統經驗來經營畫廊,出現了以個人工作室和策劃為特色的畫廊,但這同樣是中國畫廊業在不斷摸索和進步的表現。
格豐藝術機構舉辦這次中國當代畫廊精品,著眼于抓住當代文化發展的脈搏,以貼近人民生活的視角,力圖呈現當代藝術的成果,並嘗試共同探詢中國畫廊發展過程中的學術實力及市場狀態,對其背後的文化價值的深層問題進行更具本質的呈現。同時為畫廊提供一個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展示交易的平臺,促成不同區域畫廊在交流中尋找互映與互補,在各個層面上交接與滲透,進而探究在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作為本土畫廊的進一步發展的探討,加強畫廊在藝術品生態鏈上的作用。為挖掘和培養潛力藝術人才,為藝術家和收藏家提供契機。
格豐藝術機構
2008.4.22
當代美術零距離——寫在中國當代畫廊藝術精品大展之前
張新建(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
進入波瀾壯闊的21世紀,中國當代美術全線飄紅、市場火爆,我們應當為之喝彩,也有理由喝彩,但是與飄紅、火爆並存的偏頗、隱憂卻揮之不去。本次大展絕沒有熔五色石補天的奢望,也沒有藝海導航的使命,只是力圖從學術性和市場性相結合、現實性和趨勢性相統一的維度,探索中國當代美術歷史走向和發展空間。
一、 從關注市場價格到追求藝術創新
21世界的中國當代美術風光無限,藝評家用“井噴”、“飄紅”來形容本不為過,但是,在海內外的一片喝彩聲中,我們不難發現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中國當代美術品的市場價格而不是藝術創新。在市場經濟社會,關注美術品市場的價格並沒有錯,更何況中國美術品市場從來就真誠歡迎社會精英參與經營,社會資本投資獲利。然而經營並不是炒作,投資也不同於投機,任何一種商品市場炒作氣氛過濃,投機概率太高,必然形成短時間的市場價格泡沫化,如果對市場泡沫不予治理,甚至任其發展,泡沫終要破滅,井噴也要平息,市場“崩盤”以後,接下來就是長時間的沉寂、盤整,甚至一蹶不振,就像歷史上最大的經濟泡沫,荷蘭鬱金香神話一樣,今天鬱金香依然美麗,價格已成霄壤。為了避免重蹈荷蘭鬱金香泡沫的覆轍,中國藝術品市場有必要平抑過分炒作,遏制過度投機,消除市場泡沫,實現美術品價格的理性回歸和當代美術創作的創新發展。
按照初級政治經濟學教程,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藝術品的自身價值是市場價格的基礎。對於中國當代美術品的評價標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突破了傳統評價體系,甚至由於市場過度炒作的熱浪而使本不特別清晰的評價標準更加模糊起來,然而透過熱浪蒸騰的水汽和煙霧,中國美術理論家、美術史家對中國當代美術仍有大致相同的評價標準——時代精神、現代語言、中國氣派、世界潮流,也就是説一件堪稱優秀的中國當代美術作品,應當以時代精神關照和觸及當代社會的基本問題,以現代語言充滿智慧地闡發和表現藝術家的深切體驗與理性思考,以獨特視角和創新理念的藝術創作融入世界當代藝術潮流。無論理論創新還是藝術創造,優秀的當代美術品應當是表現獨特視角、獨特體驗、獨特理念和技法的“這一個”。古往今來的中外美術史證明,最具有獨創性、唯一性的美術作品最具有藝術價值和價格成長空間。
二、 從追捧時下當紅到尋求未來發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國當代美術在經歷了三十年的排斥、沉寂、培育之後,終於在21世紀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中國當代美術的春天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創新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當代美術品價值和價格被多年嚴重低估以後的恢復性或者回歸性的飆升,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國際財團大手筆的炒作,社會遊資大批量的介入。然而,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使是中國美術品的春天,也有風雪雷電、冰雹凍雨。首先,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入場資金不可能永無休止,當美術品價格飆升,甚至衝高登頂以後就會獲利了結,全身而退,接盤資金能否長期支撐高價位運作市場態勢則很難預料。其次,藝術品市場火爆之後,風雲人物引領潮流本無可厚非,但是“槍手”代筆涂鴨、批量生産成名佳作已成業內公開的秘密。公式化、概念化,陳陳相因,粗製濫造,供過於求,勢必給藝術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留下隱憂。因此,冷靜分析市場態勢,為時下當紅美術家和他們的創作注入創新生機和藝術活力的同時,更要探索中國當代美術和藝術品市場未來發展的康莊大道。
無須諱言,紅火的藝術品市場上,當代美術家及其美術作品總量不少而精品不多,來勢洶湧而後勁不足。為了實現中國當代美術的長期繁榮,持續發展,必須形成鼓勵創新、激勵探索的社會環境,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建立和完善美術創作領域傑出人才和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的機制和體制。同時,必須強調當今藝術品市場高居價格排行榜的領頭羊,他們的作品並不是當代美術的唯一標準,中國美術家應當有極大的信心和足夠的勇氣,創作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當代美術作品,並以獨具特色的東方當代美術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乃至 引領世界美術潮流 。
三、 從小眾孤芳自賞到回歸尋常百姓
中國當代美術雖然是藝術品市場熱捧得“寵兒”,但是仍未能擺脫生存空間的小眾市場。中國當代藝術家繼承了西方“前衛”藝術不與中産階級媚俗文化,不與大眾流行文化為伍的精英藝術理念,以反藝術、反傳統自居,殊不知早期西方“前衛”藝術的精英理念和疏離大眾的思想傾向,已經在1970年以後被後現代主義的“波普”意識所取代,“前衛”的精英藝術理念已經與社會主流文化和中産階級意識形態達成和解,而我國的一些當代美術家仍然不妥協的堅守著西方早期“前衛”藝術精神。
“前衛”永遠是少數人的專利,“前衛”藝術也不例外,但是,社會大眾至少是熱愛藝術的群體,在中國當代美術剛剛亮相的“星星畫會”上,就表現出走近當代美術的強烈渴望。面對觀眾熱切的詢問,當代美術家給出了“他就是它自己”,“不存在懂不懂”的經典答案。當代美術疏離人民大眾是可悲的,人民大眾拋棄了令他們不解,令他們反感的當代美術家及其作品則是可怕的,中國當代美術為此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教訓是相當沉痛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在政府開明,公眾包容,社會和諧的社會環境下,當代美術家卻突然産生了叛逆與批判失去目標的茫然與迷惘。
中國當代美術的確到了應當走向民間、回歸大眾的時候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當代美術品僅有少數企業家的炒作抬升、投資家的高端收藏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當代美術品最深厚的生存基礎和最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熱愛藝術、追求完美的社會公眾。應當説公共裝璜領域和中産階層的收藏空間都有待開發,中産階層是中國社會經濟實力雄厚、追求新潮品位的龐大群體,他們應當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家及其作品的知音或者潛在客戶。當然,他們依然渴望與美術家交流對話,在全新的審美層面理解具有“前衛”、新潮、實驗性質的中國當代美術作品。中國當代美術家堅持的“前衛”、新潮、實驗理念並不妨礙與社會公眾的交流對話,無論如何對話交流都比對立疏離更有利於中國當代美術的繁榮發展。
四、 從衝擊道德底線到構建社會和諧
中國當代藝術家從十年浩劫的文化沙漠中走出來,一身饑渴,一腔悲憤。當解放的靈魂與創作靈感相結合、相碰撞的時候,最耀眼的火花就是對政治高壓、文化專制的批判和反思,頑強探索著、拓展著應當中國美術的自由天地,他們對文化領域思想解放的積極貢獻是不容置疑的。由於特定時期中西方藝術資訊的阻隔,中國當代美術家繼承了西方早期“前衛”藝術家疏離公眾、追求怪異的傳統,以憤世嫉俗的偏激衝動和玩世不恭的潑皮無賴,追求震驚社會的轟動效應,甚至不惜以色情淫穢,血腥暴力的行為藝術、影像藝術衝擊現行法律和社會道德的底線。他們的驚世駭俗“傑作”走向了他們的初衷的反面,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強烈反感。其實,當代西方“前衛”藝術對抗的是中産階級的商品社會及其媚俗文化,而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法律道德底線並未構成直接的、根本的衝突,這是中國當代美術家不能不認真對待並努力調整的重大問題。
在倡導思想解放,鼓勵藝術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當代美術在經歷了挫折和沉寂之後,也到了重新定位、創新發展的新時期。當代美術家既不能被社會放逐,也不能自我放逐,長期處於非主流、非傳統、非民族、非時尚的尷尬地位,中國當代美術家的批判精神和叛逆性格應當成為解放思想、藝術創新的動力。擺脫離經叛道的孤傲和驚世駭俗的怪異,不僅不會使他們放棄對生存環境的思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而且會從另一個側面為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巨大而獨特的作用。
深圳22藝術區成立只有一年時間,一直堅持“原創、當代、國際”的理念,在深圳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演繹著中國當代美術的春天的故事。這次中國當代畫廊藝術精品大展,我們確定了中國當代美術走向主流、回歸大眾的目標,也許我們的美好願望連同大展都會落空,甚至失敗,但即使失敗了,我們也將從深圳殺出一條血路,走向中國當代美術光明的未來。
《般若心經.彼岸花》
布面油畫
180cmX140cm
2007
栗子
《窗》
石版畫
62x80cm
1971
保羅·德爾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