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攝影與形式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09:16:58 |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拉郎配”這個戲大家看過,很有意思。攝影裏經常拉花配,我很不喜歡。拉來的花總是配在畫面的最前景,很突出,虛情假意的手法令人一眼就看穿。其實作者是有苦心的,因為畫面前景太空,不得已而為之,至於認為加了花朵就更美些,那是屬於他自己的審美趣味了!“前景太空”,這是構圖中一個要害問題。無論是繪畫或攝影,畫面中面積愈大的部分,它所起的形象效果也就愈大。“畫龍點睛”適用到現代造型藝術中來時,關鍵是畫龍,那龐大的龍的身形是主體,是決定形式美的要害。如那大面積的龍身處理得不好,任憑你點上珍珠瑪瑙的眼睛也是徒然,古希臘雕刻家雕鑿出完美的人體後,不點眼珠。北海公園的白塔總吸引人,那是風景中的眼睛吧,但包括白塔的一幅風景攝影能否成功,關鍵不在白塔,而在佔畫面絕大部分面積的前景,那是龍身,這龍是虛是實,必須具有自己的體形和氣概,作者豈能以廉價的“拉花配”來聊以替代!一般情況下,遠景好看,因為到遠處景物重疊了,形象互相補充,容易顯得豐富多樣。令人棘手的是近景,由於透視作用,近景在畫面上總霸佔著大面積,它的形象又往往是空洞乏味的。天哪!我在風景畫中奮鬥數十年來經常碰面的死對頭就是這個近景。傳統山水畫的構圖講究“起、承、轉、合”,一般認為最困難的是“起”,即近景也。因此,選景首先是近景問題,要攝影白塔,在北海裏圍著它轉,關鍵也是近景問題。我總是以百分之八十的精力來對付近景的,我喜歡畫倒影,除了對詩意等等的追求外,在形式上講,倒影是易於解決、豐富近景的大片面積的。小街小巷往往入畫,因為近景狹窄,門窗相擠,形象變化多樣,比近景空曠的大街大馬路易於處理。“拉花配”本來是為了豐富近景,但,許多“漂亮”的局部拼湊不起美的整體來!法國現代風景畫家尤脫利羅專畫巴黎街道,近景往往只是一些人行道、舊的石子路、水泥墻、臺階……他著意刻畫近景的質感,那斑駁的殘痕透露出年華易逝的淡淡的愁緒。這使我想起我國山水畫中“遠山取其勢,近山取其質”的經驗之談。表現質感,那是攝影之所長,我見過不少表現沙漠的攝影,很精彩,那浩瀚的氣概緣于單純統一與微妙變化的結合,這往往使畫家感到束手無策,而攝影於此出色地解決了近景空洞的問題。不過單靠表現沙漠的質感不一定就美,動人的作品還由於把握了沙漠波濤神秘的線組織美,就是具有了形式美的身段。

我年年背著畫箱走江湖,江湖上常常遇到一些攝影工作者,多半是業餘的,他們都説也要學點畫,主要是要學取景和構圖。繪畫常表現作者心底的形象,攝影總是拍攝具體的客觀形象。當然攝影剪接等等手法日益發展,攝影作者將爭取到更大的自由。不過對初學者來講,如何在客觀對象中表現主觀的感情,第一個碰到的恐怕也就是取景和構圖問題。構圖問題是畫面安排的形式問題,要在造型藝術的領域裏工作,首先要重視形式,探討形式美的獨立性和科學性,不要怕“形式主義”的棍子。也許是職業病吧,我是經常地、隨時隨地以探尋形式美的目光來觀察自然的,無論是一群雜樹、一堆礁石,或是漩渦、或是投影……只要其中有美感,我總千方百計要挖掘來為自己所用,它們甚至往往成為我畫面構圖中的主角。我發覺形式之中有意境,從石頭的伏、臥中透露著作者的情思,像阿詩瑪這樣的石頭其實已是太直率的比喻了!我無法舉出多少條構圖的規律,因取景和構圖的目的是突出作者的意境,豈能以有限的規律來約束無限的意境。我曾對自己的學生説過:主要形象應佔領畫面的主要位置,即畫面的中央。但這個“主要形象”不易理解,有時“雲”、“霧”等虛的部分正是主要形象,因此畫面僅有的一些松、石之類的實體形象反而應靠邊站了。

載《大眾攝影》1981年第7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城建與城雕
上一頁畫與詩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背影風格 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