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創意與大千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19 13:42:40 |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那麼,大千世界的問題到底有哪些呢?

 

  問題一:一個介於平庸和醜陋之間的世界

 

  首先一個問題是,大千世界創造了一個這樣的世界,用理性的分析家的話來形容,就是這個世界介於平庸和醜陋之間。有時候,他們是各自獨立的個體;而事實上,他們看起來卻是一個整體,整體的結果就會導致一個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局面。現在,在博物館裏有這樣一種趨勢,藝術家從大千世界裏找到一些具體的東西,拋開一切混亂的干擾,將這件物品單獨展示,告訴人們,從本質上來看,這件物品是多麼的美麗。當然,這也僅僅只能證明這一點。有些個體物品可能是用金子製成的,但大千世界的審美有可能是以粗布為最優,當然,有時候是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的。舉例來説,洛杉磯可以説是醜陋的化身,除了偶爾會出現一些局部的魅力,比如,在深夜,你登上山頂,向下俯視,交錯的公路,忽明忽暗的車燈,這個城市也變成了一個令人心醉的地方。但這樣的美景真是少之又少。總的説來,我還是要説,大千世界還是行走在醜陋的邊緣。生活在這樣的醜陋之中,有些事物就受到了破壞,有些則受到了懲罰。監獄並不醜陋,因為它造價低廉,醜陋是懲罰的一種。大千世界的美好需要人類支付費用。

 

  居伊•德波,情境主義哲學家,將我們的文化稱為景觀社會。一個死氣沉沉的景觀,一個剝奪了感覺和敏感性的景觀。當我觀察在座的兩百位聽眾時,是的,我看到了兩百件不同的襯衫。這本應讓我感到熱淚盈眶,藝術和設計的努力使得我的生活多姿多彩,我應為此感到高興。但是,我卻絲毫笑不出來。人們身上的每一件襯衫,我猜測,對於穿著襯衫的人來説,沒有任何意義。作為一個整體的景觀並沒有提供任何深層的意義,一個更為複雜的編織圖案,沒有揭示一個更深層的真相。它沒有任何意義,除了表明瞭是Gap公司《財富》500強公司之一,主要經營服裝零售,在此處作者用gap一詞的雙關語義,意思是“差異”。

 

  大千世界的“多樣化”過於氾濫,導致它淹沒了美好,蓋過了所有人的所有的呼聲。大規模的眼花繚亂導致了一場緩慢而持久的痛苦。如果,有一種強烈的促進力量,使得有些人確實為了某種意義精心設計了一件襯衫,那麼大千世界的那些快速出現的、不必耗費過多努力的,大規模生産出來的襯衫會迅速把這一件有意義的襯衫擠出市場。還記得嬉皮的無政府主義者的年代裏,有一種工藝叫作“扎染”(tie-dyeing)嗎?現在,他們已經改做印刷了,你可以在塔吉特(Target)《財富》500強公司之一,總部所在地美國,主要經營零售。

 

  問題二:模糊了真實與虛擬的界限。


  我們人類有著與眾不同的大腦,這也是色情文學得以流行的原因。我們的大腦難以區分一個真正的裸體的人和一幅裸體的人的圖片,甚至文字描寫的裸體的人。是的,當然,我們知道這三者是有區別的,但是在最基本的反應和行動的層面,我們實際上難以區分他們。這也是我們大腦不足的一方面。

 

  這裡有一隻真正的狗、電視節目中的狗、一隻玩具狗以及虛擬和現實互動的狗,四幅PPT圖片,或者一頁印有四幅狗的圖片的書。你的確看到了這些狗,但事實是,在你的面前一隻狗也沒有。這是由我們大腦的構造決定的。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發現解決的辦法,我們仍然無法區分圖像、聲音以及文本符號。符號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都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過時”了,難以區分它們。我們常常會取笑早期的影迷看到電影中的火車駛來時,居然會不由自主地躲閃。但我們如今還是會對恐怖電影産生恐懼,為悲劇的愛情電影而落淚,看到色情文學的時候,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地出現反應。

 

  對於人類大腦的這種反應,大千世界不僅樂在其中,而且還常常促使我們混淆現實與反映現實的圖像。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我們就好像處於一個永不消退的迷霧之中,分不清符號與現實,圖像與真實存在的事物。當我聽CD的時候,就好像聽真人在我面前演奏一樣;當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就好像作者在對著我講故事;如果作者的文筆出色,我就好像置身於他所描畫的情境之中。從我喝的汽水,到我駕駛的汽車,從我襯衫上的圖案,到電視裏上演的自然節目,每一個現實都交錯著無數的非現實。正如他們説的,我們的大腦就像是在電腦科技的世界裏超負荷勞動的CPU一樣,也轉暈了。

 

  一切在這裡都是難以看透和分辨的,比如招牌和暗號、符號和語言、電視節目和新聞圖片等。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雙重的,似乎有個一模一樣的幽靈一般。在這裡,一切都有一個現實的自身和一個模倣的部分;在這裡,有一類現實電視,不僅在電視上播放,而且也在生活中表演。但我認為這些情況確實讓人難以忍受。大千世界的這面鏡子,讓人難以分辨什麼是真實的,讓人更加難以有效地做出應對和反饋。而且,事實上,確實存在這樣一個真實的世界,一個我們難以逃離的現實。況且,並不是人類在自始至終定義各種符號。大千世界,以及存在於這個大千世界的一切東西,在不斷地推動著我們,讓我們難以看清,難以理解,難以有所動作,難以明智地做出反應,更難以通過自身調節保持恒定性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我確信我們無法在某種程度上脫離參考和借鑒創造一個大千世界,而且事實上我們的確沒有實現。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汽車不僅是汽車,它本身也代表著一種含義。對於其他物品,對於我們,這樣複雜的語言,不僅能削弱我們的能力,更有可能殺人。存在於我們家裏的其他上萬種東西都具有同樣的本事。大千世界確實是一種語言。

 

  請允許我重申一遍第二個問題:大千世界模糊了真實與虛擬世界之間的界限。這種不斷地模糊,創造了一個壓抑著人們、混淆著人們的世界,並不斷帶來焦慮、偏執、混亂的情緒。資訊超載並不單純意味著過量的資訊。正如韋瑟博士所言,事實上,森林裏的資訊量遠遠超過城市的家庭中。真正的問題在於,象徵性的符號過量了。

 

  樹林裏有一朵花,它代表著一種含義。Kleenex,著名的面巾紙的牌子。——譯者注盒子上的花朵圖案卻同時具有數十種含義,甚至有些是相反的意思。同理,其他的物品也都存在著這種問題,有時甚至同時包含著“天然的”和“人造的”兩種意思。

 

  要是我們有兩個頭怎麼樣?一個用來看沒有符號象徵的世界,一個用來思考充滿符號的世界。隨著遺傳工程的迅速發展,或許這一理想很快就能變成現實。這樣是否就能減少一半的資訊量呢?我有一次在一個工程會議上開玩笑地提出這個想法。觀眾中立刻有人舉手示意我。“這有個明顯的問題”,這個蓄著鬍子的男人説道:“那你必須有第三個頭,作為另外兩個的仲介存在,否則,另外兩個會系統顛簸的。”“系統顛簸”是指電腦系統把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在不同程式間不斷地轉換,而且不做任何實際的事情。事實上,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我們所有人不都是處在這個“系統顛簸”的狀態之下嗎?

 

  問題三:世界上有一半人口每天以兩美元為生

 

  大千世界的第三個問題,可以用簡單的話表述: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口每天依靠不到兩美元為生,至少還有十億人每天僅僅靠一美元過活。換句話説,當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時,大部分人卻並非如此。我的一杯咖啡錢都夠世界上大多數人一天的生活費用了(這其中包括食品、住房、穿衣、教育,如果有的話,還包括娛樂,如果有的話,甚至包括醫療等)。

 

  大千世界基於這樣一個道德基礎,人們普遍認為,有些人更富裕,有些人更貧窮,但沒有人住在垃圾堆裏,每天依靠一美元生活。但這確實是事實,這也讓我們不禁對企業産生疑問。我們所指的並非是那些少數的社會邊緣人,那些不想工作的懶人們。我們討論的是另外一半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我們中的一些人並沒有對這一現象感到難過,他們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問題,(因為某些世界大事)而逐漸意識到這個世界開始收縮到多麼微小。事實上,導致這個世界不斷縮小的原因正是大千世界本身,它反映了整個地球的情況。


  大千世界必須要求區分出明顯的富貴和貧窮嗎?為了擁有大量的襯衫、褲子、汽車、電腦、早餐麥片以及石油,我們必須讓其他地方的勞動力變得如此低廉嗎?如果世界上的人都能得到我們的最低水準的薪水,這個大千世界的發展就會戛然而止嗎?我不知道,或許吧。

 

  另外一種反對的聲音宣稱:對於世界上的另外一半的人們來説,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接受這個大千世界的現狀。有一個證據讓我們相信這或許是正確的。一百年前,世界上90%的人都極端貧窮,可以説,發展到現在情況已經有所改觀了。

 

  如果接受了麥當勞,作為回報,你就能夠擁有這個包括醫藥、住房、電視的大千世界。這算是一筆交易嗎?首先一個問題是,這筆買賣是否合適呢?當今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反對這筆買賣,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深遠而美好的傳統文化的破壞。第二個問題是,我們能遵守這個買賣協議嗎?它確實是一筆交易嗎,還是僅僅是我們用來維持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常運作的手段?當我們把麥當勞建在了你們國家的歷史古跡的旁邊,當我們砍伐了你們的熱帶雨林,我們還會花費一美元雇用你們的勞動力嗎?這些問題導致了街頭騷亂的發生,而答案卻是未知的。

 

  問題四:大千世界可能毀滅整個地球

 

  第四個問題既不是一個關於美學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關於語言學的問題,更不是一個有關當有人在挨餓而你卻能吃上漢堡的行為是否正確的道德問題。這是一個關於大千世界是否會毀滅整個地球的現實問題。當然,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以算做道德問題。只有基於道德層面,我們才能回答,是的,毀滅地球是極端錯誤的行為。整個宇宙才不關心地球是否存在。宇宙或許某天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把地球摧毀了。

 

  當某天,大千世界用盡了地球的資源,就像離開了水的魚兒一樣,我們的道路只有一條——窒息而死。我們不僅會用盡石油和樹木,還會把耕地、金屬、植物、動物、氧氣通通消耗殆盡。一旦這些資源消耗一空,其他所有的體系也都將不復存在。最終,任何人類社會都不可能存在,或許某些極少數的物種能夠在毒性中生存下來。通過污染整個地球或許是一個更快走向這個結局的途徑。我們已經污染了空氣,污染了水源和土壤,甚至破壞了整個生態圈,改變了整個氣候模式。

 

  我們也逐漸意識到了大千世界的這種影響,我們在學校裏教育市民污染的危害,並開始向大千世界本身徵收消費稅。

 

  最後,大千世界必然遵循一個古老的慣例——戰爭。當然,並不是大千世界發明瞭戰爭,但它的確善於製造戰爭。大千世界的真正戰爭,並不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同於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場戰爭。核彈可以算做是大千世界製造的最完美的一件武器,並且我們已經生産出足夠毀滅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了。


  歷史上從未有過能和大千世界的軍隊所抗衡的武裝力量。大千世界中數量最多的物品之一要算武器了。我們知道,那些擁有最先進的武器的國家都是大千世界的一員。我們也看到了,當其他國家看起來要有所發展的時候,這些先進的國家採取了何種瘋狂的舉動。這些堅硬的盔甲似乎成了大千世界存在的必要條件。但對於目前這個由光纜連接的世界來説,這並不算是一個牢固的基礎。

 

  一直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大千世界是熱愛和平的,因為只有和平的環境才能創造財富。賣冰箱總比扔炸彈的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如果大部分的原材料,大部分的廉價勞動力都不是來自於這些大千世界中的國家,而是來自那些每天依靠兩美元為生的土地,那時,軍隊以及它的威力就不僅僅是用來展示的了。它們將發揮作用。

 

  問題五:改變物種會讓生命維持系統崩潰

 

  大千世界有著摧毀地球,建造一個有意義的世界的能力,而這僅僅是因為它可以生産不同顏色的襯衫。有誰在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預測到大千世界能夠創造出如此多的物種,有大有小,它的習慣和秉性都是完全未知的;又有誰能夠預料到,我們居然以解決溫飽問題把它們釋放到生物圈中?我們並沒有為了殺人而生産汽車,也沒有為了引起混亂而發明電腦,然而我們卻正在通過製造新生物而改變整個生態圈。

 

  大千世界的第五個問題是無法停止的。它沒有一個可以發揮作用的界限。通過用新的改良的産品佔據超市,人們正在試圖改變生態的大千世界,以便能夠生産更多的東西來填滿貨架。我們不斷地創造新品種,每一個新産品出現的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大千世界的其他産品帶來的問題。殺蟲劑對你的農作物産生了危害?交給生物工程師來解決吧!讓我們來研究一種新的農作物,這樣它們就不會被殺蟲劑影響了,而我們就能大量使用毒藥來對付害蟲了。

 

  在我列舉了這五個大千世界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後,你肯定會生出這樣的疑問。

 

  第一,它産生了一個具有破壞力的醜陋的世界。

 

  第二,它在某種程度上模糊了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界線,使得我們難以做出明智的反應。

 

  第三,它讓世界上一半的人口處於貧困的境地。

 

  第四,它使得世界處於崩潰的邊緣。

 

  第五,它想當然地以為改變物種不會造成地球的毀滅。


  當然,處於大千世界的人們無法清楚地看到這些問題,只能了解一個大概情況。大千世界就是有這個魔力,它使得身處其中的人看到生存的基礎如此雄厚,有大量而豐富的産品可供選擇,簡直與天堂無異。

 

  我為什麼還要繼續為這個大千世界製造東西呢?是為了獲得製作東西的快感嗎?是因為我是這個文化的一分子,我無法獨立於這個環境而生存?還是因為大千世界是一台完美的機器,它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其他問題都可以不用考慮?是因為維持生計太艱難了嗎?抑或是世界本來就是矛盾的?只有積極作用的經濟體系、人類群體是不存在的。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的矛盾,都有自己的迷茫,都有可以毀滅地球的弊端。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無法獨立於它而生存。稍後,我會給大家列舉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以供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裏的人們參考。

 

  大千世界基於一個不斷變化的理念,如果我們能夠找出使大千世界不斷變化的方法,那麼它就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解決我提出的上述問題。我應該不會被當做異教徒綁在木樁上燒死的。

 

  對於身處大千世界的人來説,使大千世界不斷變化的觀念無異於我站在這裡,説:“嘿,知道嗎?我覺得我們得把微軟的word程式改進一下了,讓它變得更完美。”或者説:“我覺得我們得再把汽車的設計修改一下,讓它在行駛時更快速和安全。”或者説:“去年的襯衫樣式太土了,我們今年要設計一款新潮的。”這些語句之間或許有所區別,在傲慢的程度上,在範圍上,但其實,改變,正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改變這個大千世界是很複雜的。對於開創者來説,只有一個大千世界。這裡有一個管理體系,一旦你改變了這個管理體系,很多其他的體系就被打破了。當然,我們必須要非常小心;用它們自身的邏輯摧毀它們,科克船長在深層空間摧毀人造智慧電腦的方法正是如此。我們還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嘗試著去改變這個現狀,即使我們在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隨之而來的問題。

 

  我們可以將創意的七個模式應用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自己的部落,以及整個大千世界之中。至少,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在某一天……你知道,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的。那時,我就可以很理直氣壯地説:“我是一名工程師!”

 

  每當我在演講中提及這些觀念時,無一例外,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難道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嗎?畢竟,需要是發明之母,創意關乎天賦,我們能做的只有改變定義。全都被你説了!”


  接下來,我將總結橫跨很多領域的解決辦法。有些辦法可能不會改變大千世界的原貌,只是對邊緣地帶有所影響。而另外有一些可能會使它變成一種全新的狀態。有些建議可能只有達達主義1916—1923年出現在歐洲的一種繪畫風格。其原則是“破壞一切”,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現實。——譯者注者能夠接受。但是,總的説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同樣的解決辦法。我認為這些辦法正是普遍為人所接受的,或許也只有這些解決辦法了。

 

  解決辦法之一:我們可以通過一項法律。

 

  內容是:你的一生只能做五件東西。沒錯!只有五件。其他的作品就會被毀掉或者把你關進監獄。你用數字五與這個地球上的人口總數六十億相乘,你會得到一個超級龐大的數字,這就是大千世界會增加的物品的數目。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目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這一輩子只能做五件東西,那麼你在設計其中的每一件物品的時候所花費的心思,將遠遠超出現在你在每件作品上的花費。那麼設計品質就會大幅提升,一切都會變好!

 

  我非常喜歡這個辦法。但這需要強大的法律體系和治安體系做保障。換句話説,這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做後盾。多麼悲哀!但至少要有一個非常活躍的法庭,當人們試圖狡辯什麼是新東西,以及什麼是現有的東西,或者説只是一個簡單的複製品時,法官知道如何判定。媽媽親手烹飪的濃湯算新東西嗎?對於一年中,每週出一期的雜誌算一件東西,還是五十二件産品?一張包含十二首歌曲的專輯,算一件音樂作品嗎?我們該如何計算一部電視劇的産量?我猜這至少得有不少於一萬張紙以及一千英尺長度的畫作。

 

  解決辦法之二:很簡單,對大千世界説“不”。

 

  這是世界上很多正統基督教人士所提倡的。也是很多美國清教徒所倡導的,而且很多非神職人員也認為,我們的現狀動搖了清教的基礎。梭羅就住在瓦爾登湖邊,而肯尼迪也只是住在森林裏的小木屋中。這是一個悠久的傳統,這也可能是當我在公共場合演講有關這些內容的時候,人們會感到緊張的原因。因為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或多或少的,在心底深處對大千世界有某種排斥。或許你根本不吃垃圾食品,或許你根本不穿胸前有圖案設計的襯衫,或許你根本不看日間的電視節目,也或許你認為砍伐熱帶雨林改為耕地是極端錯誤的。

 

  當人們發現他同時堅持兩種價值體系的時候,常常會選擇其中之一,並一頭走到底。很難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或許大千世界的影響過於巨大和沉重,因為我們內心似乎都有一種強烈的抵制它的慾望。抵制抑或接受,只有一種選擇。我們很難讓一對父母對他們的孩子説:“你每天可以看一小時的電視節目。”根本沒有,或者我們把它交給時間來完成,這樣或許會變得容易許多。


  解決方法三:重質不重量

 

  解決辦法之三,也是人們常常提出的一個建議,圍繞的是大千世界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大千世界創造的不是大量的優質産品,而是大量的垃圾産品。好餐館不嫌多。那些讓人噁心的垃圾食品才是超出人們忍耐限度的。重質不重量的這個解決辦法建議,只要我們稍稍關閉這個門,生活將會更美好。

 

  重建大千世界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呢?

 

  第一,它需要一個全新的崇尚手藝的生産模式,因為通常我們都會發現,人的手才是品質的保證。

 

  第二,它需要較高的品質、耐用的材料、結合人的智力,而非價格低廉、非耐用的、機器製成品。

 

  第三,它需要昂貴的複雜的設計方式,也包括較高的顧客忠誠度和反饋。更直接地説,它需要的是複製那些目前為富人提供的産品的生産方式。想想我們如何為有錢人設計和建造房屋,如何為普通人造房子,二者之間的區別在哪?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這個解決辦法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而這個條件就是,在貨幣從一部分人手轉机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的速度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品質重於數量。這是一個嚴格的要求,並且它是否會受到影響,結論尚不明確。

 

  而且,只有在下面這個條件成立時,它才能夠發揮作用,這就是,必須進行廣泛的再教育,使得大多數消費者相信,同等高端的設計,並非奢望,而是必需。什麼才算是必需呢?就某種程度而言,就是當別人看到你穿著20美元的衣服時,他們認為你簡直是有病;而當他們看到你穿著100美元的衣服,即使你一連五天都穿著同一件,也不會把你當做異類。

 

  我認為這個命題是有問題的。大千世界是一個極其民主的環境,在這裡,當有十件便宜的襯衫和兩件昂貴的襯衫讓你來選的話,人們真的很難做出決定。而且,必須一提的是,在當今這個時代,即使有錢人家的孩子,也非常喜歡吃麥當勞。

 

  解決方法四:發展零增長率經濟

 

  解決辦法之四,是目前一個很流行的概念——“經濟零增長”。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宣揚“每年的經濟增長必須保持在3%~5%”,否則就會被視為是經濟衰退,所以,解決辦法之四的關鍵就是改變人們的這一觀念。如果我們每年保持一個無論多少數額美元的穩固的發展趨勢,我們還會有這些困擾嗎?


  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到生態的問題。舉例來説,我們除了要照顧財政上的問題,還要顧及到環境問題。一切物品,從襯衫到洗衣機,都應該是完全可回收再利用的。當你的産品壽命已盡,它們應該回到工廠,進行再次的回收和加工,進入新一輪的生産過程。包裝也應該是環保的,這樣當你把包裝拆除,你可以隨意扔在後院裏,等它們腐爛變質,成為植物的肥料,而不會給環境造成更多的負擔。必須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使它達到一個平衡,即從原産國流出的和流入的數量應該保持一致。我們種植樹木的速度應該和我們砍伐森林的速度保持一致。我們必須找到礦産的替代物,將礦産充分利用,使得礦産廢物能夠作為原材料使用。我們必須採取實際行動,積極地凈化空氣,並且凈化的程度要等於或者超出我們所污染的程度。

 

  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大力發展服務行業,減少製造業的工作。創造一個服務業的大千世界。服務,其實是一種虛擬的東西。人們普遍認為,擁有一個私人的傭人比擁有一輛汽車的生活檔次高出很多。確實,雇人開車接送自己,比自己親自駕駛要舒服得多。而每天出入各種高級酒店的滋味也比自己裹著圍裙下廚房更加舒服。正如你所看到的,這不是一個清教徒贊成的,反對大千世界的未來。

 

  與零增長經濟的大千世界觀點相關的(而我個人感覺非常厭惡的)一種觀念,也是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就是通過特製的眼鏡和手套,讓所有都成為虛擬的。所有的感受都是通過電腦感知的。一切都只不過是數據而已。一旦你擁有一台電腦,並把它組裝起來,那麼它變成了一切。你會排斥一切雜誌和書籍。他們都只不過是文字代碼和圖片文件而已。為什麼還要去度假呢?全世界都有攝像頭,通過電腦,你可以足不出戶地欣賞到泰姬陵或者巴西的海灘。加入一個聊天室,感覺會更棒。衣服也都變成神的護身,你可以隨意買賣裝備。你可以用虛擬的傢具佈置你虛擬的房屋,隨意選擇你喜歡的虛擬的鄰居。

 

  這並不瘋狂,我11歲的兒子不僅把他大部分的時間用於佈置他的虛擬房間,更把他的虛擬房間放到網路上銷售,以賺取虛擬貨幣。當你可以擁有七輛虛擬保時捷,隨意馳騁在任意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城市的時候,你為什麼還會在乎是否能夠擁有一輛真實的保時捷呢?而且那些虛擬的保時捷不會撞毀——只要按下一個鍵,它又恢復原狀了。

 

  上述辦法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奏效的,因為,正如我先前提到的,我們的大腦是有缺陷的,在網上駕駛一輛保時捷與在現實生活中駕駛的感覺只是有所區別,二者並不完全一樣,或者正如遊戲玩家所説的,有那麼點不一樣。但如果這麼一點點不一樣,能夠將整個世界從被摧毀的邊緣拯救回來,那也是值得的。讓我們充分利用我們這可憐的大腦吧,直到我們那些生物工程師找到解決的辦法。或許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小一點。


  解決方法五:只製作優秀的物品

 

  解決辦法之五,就是讓我們都只製作優秀的物品——也就是重要的物品。只生産食品、藥物、房屋,以及必須的衣服,或許也包括通信工具,可以加上一兩件交通工具,當然,也要有藝術品。藝術品其實也不錯,還要包括音樂,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音樂。

 

  保留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捨棄那些糟粕。捨棄那些製作粗糙的電視動畫片,低劣的襯衫,那種自己拼搭的木板傢具,低俗的小説,只要那種手工的傢具,治療癌症的藥物,真正優秀的戲劇和書籍。

 

  甚至不用考慮法律體系是否需要,這個辦法是否有效還是需要質疑的。它真的把握住了創新的關鍵之處,包括生産新的便宜的襯衫和漢堡,生産稀有的極具價值的藥品,新的通信工具了嗎?只在我們指定的領域加快創新,這樣現實嗎?創新難道不是在深層次聯繫的嗎?在凱馬特商場(K-Mart)出售的商品和剛剛研製的一種特效藥或許在發明之初便是同根的兄弟。這很常見,譬如,設計玩具的設計師,同時也會設計醫療器械。同一個人,以幾乎同樣的工作方式,或許在某個早上淋浴的時候,突發奇想,有了這樣一個靈感。

 

  解決方法六: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口過多

 

  解決辦法之六。我喜歡這個大千世界,儘管它正如人們所説,在發展過程中會有多麼的糟糕,至令人厭惡。但我對它的感情源於這樣的一種想法:總的來説,這個大千世界是充滿樂趣的、令人興奮的、富有魅力的、使人滿意的,而且是令人感興趣、願意投入並樂在其中的,同時也是性感的、多樣化又積極樂觀的。而我不喜歡它的原因又在於,如果地球上全部的六十億人口,全都以一種與美國人民同等的生活方式來生活的話,那麼這個地球將被徹底毀滅。甚至即使他們以一種在美國人民看來很貧窮的水準生活,這個結果依然不會改變。就算這個世界上的半數人口都以每天兩美元的水準生活,這個大千世界依舊可能會毀滅地球。

 

  但是,如果,假設這個星球上只有五億人口,結果又會怎樣?儘管這個數字難以實現,但我猜測,它足以能夠滿足世界上的所有人都過著一種奢侈的生活,也足夠滿足地球的自我更新和修復。整個世界將變成一個流水的宴席。這五億人口可以每十年從一個大洲移民至另一個大洲,讓其他大洲有六十年的時間用來休養生息和重建。或者我們可以分佈在各個大洲,只生活在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千英畝的土地上,樂得逍遙,而整個大自然也變得沒有負擔,可以不斷再生和復原。


  這個辦法會有效果嗎?這五億人口中,會不會也有半數人口過著每天不足兩美元的生活?或者,在沒有嚴格的控制措施的前提下,這五億人口會不會很快又增至五十億?或者,極有可能的是,這五億人口又發明瞭其他更奢侈的生活方式,導致對資源的需求更高,資源消耗更大?而且,我們要如何才能實現人口只剩五億的目標,另外這五十五億人口該怎麼辦?你能描繪出這樣一個像目前一樣的多彩未來,或者一個類似的環境,在這裡各個部落之間和平共處,沒有戰爭嗎?

 

  或許在其他解決方法均告失效的情況下,我們會在有生之年嘗試這個解決之道。

 

  解決方法七:接受這個大千世界

 

  最後,我提出這個“解決辦法”,讓我意識到,先驗論在我們的文化裏仍然像一條暗流一樣在涌動。

 

  我們的這個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了。而人類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短到甚至在這個時間段上都無法用極細的鉛筆尖標注出來。我們不過是銀河系數十億顆星星中的一顆,更別説數十億的其他行星,以及它們自己的“大千世界”了,而且這也只是數十億星系中的一個。整個宇宙已經有數十億年的歷史了,甚至還將持續更長的時間。而這或許也只是數十億宇宙中的一個。而它們或許也是處在不斷迴圈和不斷呼吸之中的。

 

  與宇宙的範圍相比,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來看,我們都微乎其微。整個人類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人類的力量是毫無作用可言的。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接受這個現狀呢?

 

  我們是大千世界的創造者,不是別的什麼人物。正是我們,不錯,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創造新的物品。所以,有一些道德上的瑣碎的東西我認為有必要在此提出來,放在我整個演講和整本書中最重要的結尾部分。這來自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者,他的名字是:斯圖•卡德(Stu Card)。

 

  我認為,這是個非常好的建議。

上一頁引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夠了!創意:一輩子只做五樣東西的設計奇才的宣告》
·
· 引言
· 創意與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