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星光大道。2004年4月開始對外開放。它位於香港尖沙咀東部海濱,全長122米,其主旨是表彰電影名人、展示香港電影發展史。同好萊塢星光大道一樣,這裡有100位著名電影人留下了他們的手印。香港藝術館位於星光大道的一頭。
香港藝術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博物館之一。藝術館創立於1962年,最初設于大會堂高座,至1991年位於香港文化中心的新館落成,乃移遷到現址。藝術館轄下還有茶具文物館分館,位於香港公園之內。 "將藝術普及于群眾"是香港藝術館的主要工作方針。藝術館也不定期安排各種為配合展覽而進行的教育及推廣活動,借此加深公眾對藝術創作的認識和興趣。
藝術館致力保存中國文化精髓和推廣香港藝術,至今蒐集的藏品有14000多件,包括中國書畫、古代文物珍品、具歷史意義的畫作及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成果。藏品精選部分于長期展覽廳展出,其專題展覽廳亦經常舉辦本地及從世界各地邀請來的短期展覽。
黃永玉八十藝展專題講座在香港藝術館地庫演講廳分別舉行
2004年12月22日下午2點30分至4點30分,李輝先生(傳記作家)主講《黃永玉八十本色》。
22日下午6點30分至8點30分,陳履生先生主講《走過黃永玉藝術的道路》。
2005年1月8日下午2點30分至4點30分,黃永玉先生主講《黃永玉和你談天説地》。
展廳內請勿吸煙、進餐、觸摸展品,請勿接打電話,歡迎留言、拍照。
這次展覽在展廳外的過道內設有意見本,當然這不是先生要求的,而是藝術館的常設的公眾性的工作,他本人是不喜歡這些東西的。1999年,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一次畫展,當時有一位觀眾看到先生就問他有沒有意見簿,先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説,你只要好好看畫就行了,提什麼意見?先生説展出的都是他的辛勤之作,即使畫得不好,相信觀眾也會原諒的。
黃老早在23歲時就在香港舉辦過他的第一個畫展,那麼在香港人眼中的黃永玉是什麼樣的?王銘先生(世界象棋聯合會永久名譽主席)説:"香港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黃永玉的作品和他的為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黃永玉先生從義大利回香港,曾在我兩層的辦公室舉辦過一個畫展,當時香港《信報》某位總編輯的母親、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特意前來觀看。在看了幾圈後離開時老人又回轉身來,指著黃永玉的鼻子説了句:'黃永玉你不是人!'這話嚇了我們一跳,正不知如何是好,老人又接著説了下半句:'你是天上掉下來的畫神!'"王銘先生説二十多年過去了,黃永玉的畫已達爐火純青的境界。
(《黃永玉辦展眾"老頭"捧場》,《北京娛樂信報》2004年3月30日 記者李冰)
1948年,先生經由台灣到了香港。剛到香港,先生一邊給電影公司寫劇本,一邊堅持刻木刻。這一年他在蕭乾等友人的幫助下,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舉辦了他第一次個人畫展,反響不錯,就接著在思豪飯店舉辦畫展。1951年,他第二次在思豪飯店舉辦了畫展,這次的影響更為深遠,他在香港名聲漸起。不久通過熟人介紹,先生進入了香港《大公報》任美術編輯。湊巧的是,日後成為武俠小説大師級人物的金庸也在《大公報》裏任職。當時《大公報》的職員薪水並不高,先生每月的薪水只有100港元,交掉房租後剩下不到一半了。日子雖然清貧,但也樂在其中。
這次畫展,90齣頭的黃苗子和年近90的鬱風夫婦也專程從北京趕過去參加開幕式。在4月舉行的北京展中,二老就已經觀看了黃永玉先生的畫作,雖然這次展覽中的有些作品都在北京展出過,但他們還是不遠千里過來給好朋友捧場。
先生説鳳凰人情感很專注,做朋友就是一世的朋友了。這一點可以從先生的身上得到充分的證明。
先生與苗子、鬱風夫婦之間的友誼是在1947年左右開始的,至今已經持續了近60年,先生回憶説第一次的友誼是那樣的甜蜜。那時先生才二十齣頭,正在上海灘上闖蕩,苗子夫婦要買先生的木刻作品,一段堅貞的友誼就這樣建立起來,即使雙方都很困難的時候依然如此。
先生的許多朋友中,苗子、鬱風夫婦首先受到"文化大革命"衝擊。當時先生還不知道他們已經被批鬥,仍然帶著禮物去看他們,有一次先生拎著一條魚去黃苗子家,苗子告訴他不要經常過來了。一切都明瞭了。他們拉拉手,彼此互囑珍重,就走了。後來,形勢越來越嚴峻,苗子夫婦被抓了,先生的處境也不好,但他每次經過"二流堂"時心裏總是念叨苗子他們是否平安。
60年的風風雨雨過去了,這份甜蜜的友誼已發酵成了香馥濃郁的老酒了,釅釅的,入口是那樣地平和,喝到肚裏又是那樣地熾烈。
而先生與夫人張梅溪的感情,也是如此,經久不衰。
黃永玉先生在香港的山之半居。80年代中期,黃永玉再次來到香港。這座城市在時隔30多年後再次包容了他。在這個寬容的城市,他有了新的創作,也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這時的他已在鳳凰之外漂泊了60年。新家位於太平山的半山腰,所以取名為"山之半居"。由李可染先生題寫。
12月24日晚,黃先生舉行家宴,招待各位來賓。家中來了很多客人,鞋子放了一地,蔚為大觀。先生每到一地都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很多是先生認識的人帶過來的。號稱"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黃撈也曾是這裡的常客。有一次,黃撈失戀了,先生為了安慰他,送給他一幅畫,並在畫上題了一句話:失戀是一件有詩意的事。這個因《滄海一聲笑》而讓人熟知的才子詞人説:你這個浮沉隨浪的江湖客只談了一次戀愛,不懂失戀。
先生愛狗,養了很多狗,品種各異,有馬斯提夫犬、愛斯基摩犬、德國羅特威納狗、大丹狗等。其中的馬斯提夫犬"立果"和"卡咪"是先生鍾愛的兩隻狗,它們是1994年一位友人送給先生的,先後跟隨先生輾轉各地,最後被安置在北京,先生建萬荷堂的一個原因就是想給它們足夠的空間撒歡。
在先生的觀念裏,訓狗就把狗當成了奴隸,沒有什麼樂趣可言。所以,先生雖然養了這麼多狗,跟它們嬉戲,但從沒有訓練它們,任它們自由生長。這和他對待藝術一樣。
我們在談話的時候,狗來了,見人熱情過分,它的喘氣動靜比較大,不時會有一些鼻腔內的異物噴出。所以,先生叫大家要注意。待它玩了一會兒,先生就把它關起來了,以防客人遇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