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敵:杜岩、呂瀅作品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07 14:29: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假想敵:杜岩、呂瀅作品展

開幕時間:2010.01.10 16:00

展覽時間:2010.01.10-2010.01.31

主辦機構:荔空間

展覽地點:荔空間 北京朝陽區草場地紅一號F座

策展人:顧振清

藝術家: 杜岩、呂瀅

 

2010年1月10日開幕的《假想敵》當代藝術展是藝術家杜岩和呂瀅在北京舉辦的首次雙個展,也是荔空間2010年新年第一展。兩份不同風格的作品在靜異的暗室中成為恰好的組合,步入展場,便身臨其境。對於藝術,作品和生活,兩位藝術家通過關鍵詞表達了各自的思考和態度,更可作為觀者體驗的引導線。

杜岩

“來去”:悲觀與信仰可能是平衡生活的良方,對於所謂的藝術也許有點作用,也許一無是處,因為理智或瘋狂都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真實與虛假、自由與限制都將失去力量,前提是我們能完全認識和控制我們自己。

“自在”:真的可以那麼自在嗎?就像那麼不自在。

“有時候”:有時候你認為你完全了解這個世界,以及明天。有時候你會對現在産生莫名的苦惱和疑惑,以及昨天。

“體驗”:基於限定的體驗,可以讓我們産生某種慾望與情緒,並獲得判斷,但同時也應了解到自己是被限定的東西。

“可以確定”:對於一般意義上確定的事情,我總會覺得不太確定,這是我能確定的。

“關於作品”:它們也許早已存在。只是我在那時候把它們呈現出來。

呂瀅

“若即若離”:真理,任何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都想刨根問底,但我覺得找不到真正的,在自己生命有限的週期裏,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極限中,勉強的答案。這種答案也毫無意義。所以,藝術與我就是若即若離的關係。我也不想再逼迫自己找到答案,看清真相。

“自在其中”:活著就很難自在其中,但是做藝術可以。

“自由與快樂”:尋找自由的目的是什麼?真的自由需要被釋放嗎?自由的早已自由了,被限制的永遠被拘禁。

“愛在當下”:誰都想知道明天發生什麼,這樣可以把風險降到最小。這樣會把眼前本有的忽視掉,所以,有什麼,愛什麼。再做明天的,這樣明天的也有了。

“給你點什麼?”:藝術還是得給別人點什麼,我一直這麼想。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