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寬敞明亮的廠房裏工人們穿梭于機床間,他們揮汗如雨製造著各種各樣的元器件。上個世紀末,隨著生産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這些這些簡練樸實的空間慢慢被閒置,漸漸被人遺忘。21世紀初始,一群文化精英相中了這些閒置的廠房,經歷了數十年風雨滄桑的廠房再次充滿了活力。 走進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的798廠廠房,這裡的景象恐怕很難讓人想像,過去這裡曾經是一個專門生産電子元器件的國家重點工廠,而如今油膩的機床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形態另類的現代藝術品。難怪在這裡工作了40年的老李師傅,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感覺有點暈。 要説這一切的變化還得從去年説起,那時一批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開始關注這些閒置的廠房,他們將廠房租賃下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 隨著改造後的798廠在藝術圈裏的名聲越來越大,許多獨立藝術家開始加盟,而相鄰的718廠、706廠也紛紛將廠房出租給一些文化機構,於是這裡形成了一個新型的藝術部落。巨大的現澆機構和明亮的天窗空曠的廠房為藝術家們施展材藝提供了空間上的滿足。在上百平米的空間中,藝術家們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現代藝術部落的藝術家們雲集於此,不僅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更重要的是為當地營造了一種新的文化。 藝術家多了,工作室多了,來參觀的人也多了,於是這裡也逐漸成為酒吧、餐廳看好的黃金地段。記者粗略的數了一下,酒吧餐廳現在已經有5、6家,説不定過些日子這裡還將出現更多的商業性很強的機構。日益濃郁的商業氣息會不會影響到原有的藝術氛圍呢? 按照這些藝術家們的話説,這裡是青年文化經過沉澱轉向成熟的過程,是個性理想的社會化産物。縱觀整個廠區,看著匆匆路過的老人,看著保留在各個工作室中陳舊的機床,看著一件件現代前衛的藝術作品,久居都市的人們會發現798其實就是一件記憶與現實最好的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