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時尚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北京夜店的前世今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9-05 09:08:08 | 文章來源: 千龍網
 

  當人們逐漸習慣於“天黑請睜眼”的生活,並樂在其中的時候,是否還會偶爾想想那些散落的記憶碎片,有關夜店的前世今生?

  90年代初期

  集體跳操的初級階段

  1990年,夜店在深圳、廣州出現,它的名字大多叫做“夜總會”。那時的夜店還沒有銳舞聚會,DJ也無處可尋。大家只是有了一個喝酒、聚會、聊天的場所。而在北京,處於90年代初期的人們還對夜生活知之甚少,不多的夜店族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要麼在佈置得如同多功能廳的酒吧中用“點歌紙”點歌,然後聽臺上的歌手唱著最流行的港臺歌曲;要麼到少數大型迪斯可舞廳跳舞。在舞蹈花樣並不多的年代,看上去更像是在做健身操。

  90年代中期

  被追捧的“卡拉永遠OK”

  1996年 5月,第一家網吧威蓋特在上海出現,這種高科技休閒方式很快被愛追潮流的年輕人接受。徹夜泡在網吧裏聊天、玩遊戲一度成了都市人消磨夜間生活的首選。而此時,Disco仍在大行其道。

  也是在那一年,一個剛高中畢業的北京男孩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北京第一家經批准的專業練歌房開業。於是,這個男孩召集六七個同學在那家練歌房“歡唱”了兩小時。臨走時,那從未被放下過的麥克風熱乎乎的。練歌房算是當時最火爆的夜店之一。

  90年代後期

  簋街與三里屯的交相呼應

  越夜越火的東直門簋街是當年那些“夜貓子”們深夜饕餮的地方。流行菜品不斷推陳出新,從麻辣小龍蝦到饞嘴蛙,再到如今吸引大量回頭客的烤魚,24小時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一些老食客都這麼形容當年簋街最興盛時的情景:“人人皆啖小龍蝦,夜夜歡歌到淩晨”。

  除此之外,從1999年開始,三里屯酒吧街開始火爆起來。在那個網路盛行的年代,更多的資訊被傳到網上,更多的人開始喜歡酒吧生活——每個週末到三里屯看演出,喝克羅娜成了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三里屯也成了夜生活的代名詞,雖然那時已經出現了黑吧。在海澱區,橡樹、嚎叫、開心樂園、萊茵河聲場,就像是“新東方”的一教、二教、三教和四教,只要有“課程”安排,必定滿員。千禧年前後,很多豪華“教室”落腳于東城區和朝陽區。

  21世紀

  被“非典”改變的夜店格局

  從2002年開始,後海的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當時還有一句俗話:“農民才去三里屯,文化人都去後海。”也是在這一年,大型迪吧再度流行,MIX、VICS、BANANA都備受歡迎。Suzie Wong、Babyface、唐會、Cargo、美麗會等等日漸火爆。當然,在三里屯南街、五道口、南鑼鼓巷也還有很多不錯的夜店——有特點,適合不同的消費群體。

  2003年,“非典”突如其來。當時,北京市文化局關於關閉一切娛樂場所的規定讓北京夜店格局産生了巨大變化:從前散落在北京城各地的夜店基本全部關門,除去屬於酒吧性質的MIX和VICS。“非典”結束後,工體並沒有衰落,大家發現特色夜店的有趣,和VICS一樣的小規模迪吧成為取代迪廳的東西。工體娛樂圈的高潮是2004年開始的工體100號的租賃,本來偌大的樓只有一家保齡球館,現在底層已經見縫插針地開了6家店,來自香港的投資公司開的“Babyface”和東北商人開的“唐會”是最著名的兩家。此外,更多的夜店大量涌現,真正做到了散佈于京城各處。與此同時,夜店經營者也從號稱通吃黑白兩道的“江湖人物”變為有著良好教育經歷,甚至有著海外背景的“高知人群”。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酒吧視覺設計 夜店慾念生活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