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蝴蝶》理查德•威爾遜影像展(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06-20 21:39:00 | 文章來源: 世藝網

 

    《蝴蝶》理查德•威爾遜影像展將於24日在站台中國798項目空間開展。

    《蝴蝶》是英國藝術家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以VIDEO的方式,來記錄基於他的一件作品創作的過程,旨在探討與揭示對於演變的認知,以及試圖恢復逝去的某種形態的渴求。

    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買了一架報廢的Cessna 噴氣式飛機。他重新組裝它,剝去它原有的可以識別身份的油漆,露出鋁制機身。然後用專門用來擠壓報廢的機械的工業粉碎機將其擠壓成一個大致的球狀。這個巨大的金屬固體被懸挂在一個廠房的天花板上。

    威爾遜(WILSON)的VIDEO作品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這個巨大的金屬球被懸挂在4個柱子中間。最初的物體被擠壓成一種壓縮的形式,沒有留下多少空間讓觀眾能夠得知它以前的樣子。

    隨著影片的推進,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和他的助手們在這個巨物上拴上纜繩。這些纜繩被用力拉緊,並被拴在廠房的墻上,然後通過人工滑輪牽引裝置用人力不斷加力。這個懸浮于空中的金屬球體就這樣,在它的各個部分被這些纜繩的牽引和以車體修復工藝下慢慢的開始恢復它的原狀。

    威爾遜(WILSON)和他的助手們就這樣只用這些手工工具和纜繩,通過利用建築結構的方式工作了四個星期,使飛機再次回到其原先的形狀。

    這個過程被不斷的以圖片和VIDEO的方式記錄了下來。這部VIDEO作品就是經過剪輯的使飛機再次回到其原先的形狀的過程。在片子的結尾,通過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和他的助手們的手,這件雕塑作品最後達到它最接近最初形狀的狀態。

    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

    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的雕塑作品有其源於美國上世紀70年代初的實物雕塑和裝置藝術的根基。但在他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同時又帶有一些工程師、建築師和用手頭現成工具擺弄修理的人的味道。他是倫敦東部再迴圈人工製品文化的繼承者,一個真正的繼承19 世紀英國工程師ISAMBARD KINGDOM BRUNEL的工程學野心的繼承者和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大地藝術的繼承者。但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的作品也不能忽視另一位美國藝術家戈登•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 CLARK)的存在。克拉克上世紀70年代在紐約的建築干涉顯示了藝術家們大規模改變環境的潛在可能。

    威爾遜(WILSON)是一個“馬戲團演出者”和“偶像破壞者”。他創作于這個世紀的 “船樓”的想法就是將一艘實際大小的遠洋輪船,除去它的前後的部分,以便河水能流過它的船體,然後把它插入倫敦泰晤士河的泥漿的一件巨大雕塑。 這個“船樓”目前是他的工作室的所在地。
 
    威爾遜(WILSON)是一位頑皮的藝術家,他的遊戲規模壯觀。他認為從物理角度説,旋轉一整座大樓的前面沒什麼。在他過去的作品中,他在一個畫廊裏挖地以發現地下水位;將一個畫廊的墻全部變成窗戶;移動他的位於倫敦東部的家的鋼架結構橫穿世界,從英國運到日本。在他的作品《蝴蝶》裏,他擠壓了一整架飛機。
 
    作為兩次特納大獎的競爭者,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以他雄心勃勃和宏偉的與展覽所處建築本身發生關係的裝置作品獲得廣泛的國際讚譽。眾所週知的,是他的位於Saatchi 收藏中的作品20:50中的驚人的黑色機油反射裝置。威爾遜(WILSON)工作於世界範圍內,通過改變作品和事件與其被呈現的物體之間的內容或關係,以大規模的方案計劃不斷瓦解著我們對於每日現實的理解。
 
    展覽日期:2006年6月24日 — 7月16日

    組織者: 站台中國當代藝術機構

    策展人:邵大衛(David Thorp)

    開幕酒會: 2006年6月24日下午3點

    地點:站台中國798項目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內311樓4層(川菜6號對面,北京新銳畫廊樓上)

    聯繫方式:+86 10 6432 0169 / 6435 7195

    info@platformchina.org   

    www.platformchina.org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