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中國音樂節之怪現狀:高速狂奔過度消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6 09:24:52 | 文章來源: 南都娛樂週刊

 譚維維等較為大眾流行的歌手也時常出現在音樂節舞臺上

譚維維等較為大眾流行的歌手也時常出現在音樂節舞臺上

獨立音樂人的日子現在好過多了,演出邀約不斷,再也不用像以前需要走街串巷求爺爺告奶奶去駐場。音樂節的暴增,為曾經“窮搖”的獨立樂隊提供了一份相對可觀而穩定的收入,而許多音樂人的演出費也在今年水漲船高。這無疑是件好事,終於破除了“搖滾窮三代”的尷尬。然而,音樂人演出增多的另一面則是疲於趕場。“在路上”固然是獨立音樂人時常歌頌的理想,但奔波勞碌對於音樂人的創作狀態是否産生影響?南都娛樂採訪到了樂隊、獨立音樂廠牌以及音樂節主辦機構的各方代表,請他們各自暢所欲言。

采寫_本刊記者 蔡慧

特別鳴謝(排名不分先後):星月(熱波音樂節宣傳總監)、單蔚(迷笛演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Billy及徐凱鵬(獨立廠牌荔夫娛樂主要負責人,旗下擁有萬能青年旅店、腦濁、後海大鯊魚、木瑪等眾多受到音樂節以及年輕樂迷追捧的樂隊)、盧中強(音樂廠牌十三月總經理,推出過萬曉利,現旗下藝人馬條、鐘立風、川子等)、郭小寒(資深音樂記者,獨立音樂聯盟河聯盟經紀,旗下藝人周雲蓬、張瑋瑋等)以及獨立音樂人周雲蓬、痛仰樂隊主唱高虎、Carsick Cars主唱張守望等。

關於收入

“窮搖”脫貧,兩萬是音樂節樂隊演出底價

在採訪中,所有人都不回避“漲價”這個現實,從市場看,音樂節的井噴確實大幅度抬高了音樂人的演出價格。音樂節眾多造成市場擴大,然而所有音樂節主辦方都頭疼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可邀請藝人並不充足。十三月的盧中強曾分析過,有戶外大舞臺表演能力的、有票房號召的樂隊,中國不超過40支,但僅2010 年達到規模的戶外音樂節就超過40個,而且都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段時間,樂隊演出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有消息稱,在去年迅速躥紅的樂隊萬能青年旅店對外公開的演出價格已經提到了8萬元一場,而各大音樂節常客痛仰樂隊則早已超過十萬。

熱波的星月明確表示,在兩年前報價兩三萬的樂隊,現在都差不多報價八九萬了,漲到四五倍的也有。荔夫娛樂的經紀人徐凱鵬也並不避諱,上述所説的樂隊價格其實有一定彈性,像腦濁和萬能青年旅店今年演出各自約20個音樂節,但由於各種原因如熟人關係等,真正拿到期待價格的音樂節不到50%。但顯而易見,前幾年一直令盧中強憤憤不平的價格歧視現象—音樂節給內地樂隊的演出費常常幾千塊錢就打發,而給同臺的港臺藝人卻是幾十萬的“天價”—已經有所改善,儘管今年安徽某音樂節花了65萬請陳冠希,徐凱鵬對此也沒有抱怨,“這是歌迷基數和消費能力決定的”。盧中強也看到差距越來越小了,他透露,大部分參演樂隊相比較去年漲了50%,相比較2008年則基本上都實現了翻番,“兩萬已經是音樂節樂隊演出的底價了”。迷笛的單蔚也直言,“漲幅是要超過通貨膨脹的”。

荔夫娛樂公關經理Billy則覺得,樂隊的 “漲價”基本上是“值這個錢”,所有的樂隊包括萬能青年旅店的演出價格都是根據樂隊狀態和觀眾反應提前一年公司內部計劃的,並沒有臨時坐地起價。經紀人郭小寒也贊同這種説法,音樂人作為藝術生産者過去的收入跟投入其實並沒成為正比,也不能像歐美音樂人那樣一首歌通過版權保護就能衣食無憂一輩子,現在只是能夠有一份應得的收入,所謂的“漲價”只是行業走向良性化和正規化的必經之路。即便是在搖滾樂隊中被認為演出費相當高的痛仰樂隊,高虎也表示只是能維持生活,並不是過上了“搖滾明星”的生活。

關於受眾

音樂節推廣音樂的作用被過度放大

不能否認,音樂節使獨立音樂更加普及,使得樂隊獲得更多樂迷,褪除了搖滾樂在大眾中的妖魔化形象及遙不可及的距離感。很多樂隊都是在音樂節一戰成名,相信很多人對2003年Joyside在迷笛音樂節的演出仍然津津樂道。

Billy認為,音樂節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音樂人完全靠音樂去吸引人。去年摩登天空音樂節,賭鬼樂隊上臺演出,之前他們並沒有太高的知名度,但那天他們的狀態奇佳,台下反響熱烈,成為那個舞臺唯一被要求返場的樂隊。之後不久,他們就收到了摩登天空唱片的合約。星月所在機構主辦的熱波音樂節就經常會邀請獨立樂隊和主流明星同臺,她相信很多音樂人也深知音樂節的平臺作用,“現場去等譚維維和汪峰的人説不定聽到萬能青年旅店和CARSICK CARS 也就喜歡上他們了”。而張守望的切身感受則是:每次演完音樂節,都明顯覺得有更多的人關注CARSICK CARS的微網志或者豆瓣音樂人。

然而對於非樂迷的群體,徐凱鵬則並不樂觀,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良性的音樂節應該是80%會消費音樂的觀眾,但現在太多“像廟會或者趕集一樣”的音樂節,不少人通過音樂節接觸了獨立音樂,但至今仍是雖具備消費能力卻消費意願不明確,而像張北那樣一半以上都是當地村民的音樂節,則完全不是他們樂隊真正的消費群。“我們在做搖滾樂推廣的時候實際是放棄這些人的,”郭小寒也認為現在的音樂行業誇大了音樂節的作用,“每個藝人都是自媒體,有微網志、豆瓣小站,也有自己的行銷和經紀團隊,這是在傳統唱片産業瓦解情況下的新形式,音樂節只是其中一個環節。”

 周雲蓬坦承,音樂節讓音樂人增加了信心,但也影響了創作狀態。

周雲蓬坦承,音樂節讓音樂人增加了信心,但也影響了創作狀態。

關於心態

音樂人增加了信心,也增加了浮躁

大多人都和周雲蓬持有相同的觀點:“音樂節演出對樂隊來説當然是利多弊少,露天場地特別鍛鍊舞臺感,跟在劇場裏完全不同,歐美很多音樂人一年演幾百場,我們搖滾樂隊演出機會也還是少。大家演出多了分點錢,對做音樂也增加不少信心。”

站立於寬敞的舞臺,舞台下有數千樂迷同場歡呼、尖叫、搖擺,這是信心的增加,卻也無疑令人眩暈,也極易令人膨脹。我們所能看到的是,與音樂節的井噴相反,許多音樂人的創作在近兩年卻處於蟄伏期。很難説這與疲於奔波音樂節有必然聯繫,比如,痛仰這兩年幾乎成為參加音樂節演出最多的樂隊,主唱高虎卻不覺得有任何影響,“因為音樂節是有集中期的,在音樂節淡季的時候就能集中創作,生活旅遊”。但周雲蓬卻認為參加音樂節對創作狀態的影響無法忽視,“參加音樂節都很熱鬧,參加一天,則需要四五天來修復這種熱鬧造成的浮躁,我自己也在想明年減少一些,只參加那種對自己音樂有促進作用的音樂節。”

周雲蓬認為最可怕的是有時候為了商業,錢給多了,但是搖滾樂隊的風骨就削弱了。徐凱鵬也不無擔心地表示,他們發掘優秀樂隊最多的時候反而是樂隊收入最低的時候,反而這兩年音樂節盛行而樂隊整體品質似乎是下降的。單蔚與眾多國外樂隊有過接觸,他對此的認識是:中國搖滾樂職業化程度還在發展過程中,樂隊演出多、頻繁趕場並不是降低演出品質或者膨脹的藉口,國外樂隊每天都在演,同時演出同時創作,還要接受採訪、處理很多事務,樂隊成員還身兼數職,但是演出技術水準和認真態度都非常令人敬佩,值得中國樂隊學習。

音樂節一哄而上,許多細節難免出現不靠譜的情況,這也讓很多內心敏感的音樂人受到傷害。幾乎每個音樂人都吃過拿不到演出費的虧,而張守望覺得最令他崩潰的是現場音響不夠專業,演出效果太差,歌手張瑋瑋則因為一個不夠專業的調音師導致一場失敗的演出而徹夜難眠。Billy也在考慮要適當縮減一些音樂節演出,他認為音樂節市場是虛假繁榮,音樂節主辦方門檻越來越低,涉及利益方過多,很多事情無法控制,很多主辦方並不考慮樂隊是否搭配合適、某個時間段讓某個樂隊演出是否恰當,“很多人都説音樂節讓非搖滾樂受眾看到了搖滾樂,大意義上似乎是個好事,但中國大眾對這種音樂的接受度還沒有那麼高,通過主辦方的安排把一些完全不會對搖滾樂産生興趣的人攏到現場充人氣,不負責的情況一再發生對樂隊是很傷害的。”

盧中強則從資本角度考慮,認為現在的樂隊都是從地下“爹不疼娘不愛”的情況下含辛茹苦掙扎而出,跟現在音樂節市場化、有資本進入的躍進式的發展是脫節的,很多樂隊並不適應這種狀態,所以後繼乏力。反過來説,音樂節僅僅是音樂産業鏈中的一環,並不能囊括所有的東西,現在誇大音樂節的價值,音樂節過於冒進,再繁榮也是脫離了音樂業獨立發展,也是制約音樂人發展的瓶頸。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