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音樂節兇猛 未來兩年將突破一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2 16:50:54 | 文章來源: 南都週刊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長江迷笛音樂節、摩登天空音樂節、麗江雪山音樂節、杭州熱波音樂節,四大資格最老的國內戶外音樂節品牌集中登場,在全國各地更有四五個名目不同的音樂節紛紛上演。

張帆:音樂節是社交

那些沒有品牌的音樂節才只能靠樂隊,迷笛音樂節不請某些大牌我們照樣很多觀眾,音樂節是社交,如果大家都知道迷笛音樂節聚人氣就都會來。

 

張帆

迷笛音樂節創辦者、迷笛音樂學校校長,2000年在校園內舉辦第一屆迷笛音樂節,首次將西方戶外搖滾音樂節引進中國。

作為中國最大搖滾音樂節的創辦者,張帆在搖滾圈內被親切地稱為“校長”,他的外形和談吐讓很多第一次見他的人都覺得意外,“張帆是很被尊敬的一個人,他的氣質是非常不搖滾的,有一種文質彬彬很儒雅的感覺”,木馬樂隊的經紀人YOYO對張帆的印象代表著大多數人的想法。

被認為“非常不搖滾”的張帆,其實學生時代恰恰是個搖滾憤怒青年,在人大附中讀高中時與人組樂隊參加人大第一屆歌曲賽,他與樂隊一起在臺上自彈自唱了八首歌,其中有一些搖滾歌曲,當時還是1985年,年級組長被嚇得半死地將他們從臺上強行拉了下來,但是他們的表演還是獲得了大賽的第一名。

大學畢業後張帆原本想自己組樂隊做歌手,買了一堆設備,因為沒什麼事兒可幹,他常常到當時專售樂器設備的迷笛公司,借著幫忙的機會玩設備,後來陰差陽錯地就受邀成了迷笛學校的第二任校長。學校1993年年初成立的,當時張帆26歲,迷笛學校一方面做迷笛設備培訓,另一方面做搖滾學校,在校學生規模一直保持在三四百人左右。

在張帆的手機短信裏,存著一些迷笛學校的學生發來的短信,諸如“校長,請問郵政銀行在哪?”、“食堂菜經常翻炒,挂羊頭賣狗肉”等等。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張帆會在大會上公佈自己的手機號碼,讓學生們有任何事情隨時與校長直接聯繫。

2010年9月20日,張帆從鎮江回到北京。去年“五一”的迷笛音樂節接受鎮江政府的資助,首次離開駐紮了十年的北京,移師鎮江嘗試異地操作。今年,“鎮江迷笛音樂節”改名為“長江迷笛音樂節”,鎮江政府投資500萬,于國慶節期間再次舉行。

“迷笛音樂節作為國內第一個音樂節做到現在,其實對我來説這輩子做成了這一件事已經很驕傲,很知足了”,頓了頓,他又補充了一句“很自滿了,我覺得我這輩子幹到現在可以收工了”。

(以下為張帆接受《南都週刊》專訪的口述整理。)

“中國的搖滾圈子是最乾淨的”

我最初是通過看國外音樂節的錄影帶知道有戶外音樂節這麼一回事的。1993年迷笛學校成立那會,我會找很多音樂節現場的錄影帶給學生們看。前蘇聯的音樂節特別多,還看過重金屬音樂節的影片以及一些紀錄片。那時候就很憧憬,覺得中國也有這樣的音樂節多好。但當時只是想在國內找個地方樂一樂。這個想法提出來後特別激動啊,然後就去做了。

現在回過頭來分析,2000年的時候,整個中國除了迷笛學校還真是任何一個機構都做不了音樂節。那會兒如果想在一個大一點的場地做搖滾音樂會的話只能在學校裏,如果在公園做肯定被“槍斃”,在中央音樂學院和北京大學肯定不可能的,在中學裏更不可能。在迷笛校園裏不牽扯到公安的審批,我們是打了個擦邊球。第二,做音樂節沒有樂隊怎麼弄?我們自産自銷的樂隊演出就解決了;觀眾呢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學生被我們“洗腦”讓他們喜歡這種音樂,他們再找上他們的朋友,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沒有投資方不行,但是迷笛學校本身還是有盈利的,我們自己拿錢來辦音樂節,賠錢沒問題,明年再辦一次。

當時的樂手都是很純粹的,喜歡音樂,喜歡搖滾樂,想發表看法,想跟觀眾溝通,想把音樂作為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現,有的人會在臺上罵人。現在就很少,從2005年後一般就不會罵人了。可能覺得罵也沒有用吧,出現了更多有建設性的東西,重金屬的開始做一些比較溫柔的音樂,比如痛仰這個樂隊,音樂的前半場是比較唯美抒情的民謠搖滾、流行搖滾,但是到後半節還是重金屬音樂,結合得比較完美。説明樂隊慢慢在自我提高了。所以我覺得迷笛11年了,迷笛跟樂隊一起成長。觀眾其實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音樂節每天有20000多人入場,但是最初的時候現場最多是2000多人吧。

很多人覺得搖滾樂除了仇是沒有愛的,不是。搖滾樂手在舞臺上他是表現出仇視,在台下都是謙謙君子。真的,因為他也宣泄完了。你看我現在的樣子,很多人見我第一面就説:“啊,你是做搖滾的?你做音樂節?”我説對啊,就是我這號人才做,咬人的狗不叫,不一定是長頭髮邋遢樣,天天罵罵咧咧,臟了吧唧,混蛋一個才搞搖滾,真正搞搖滾的人是紳士,真的。這些搖滾樂隊的人好人佔99%。我跟崔健有一個共識:我們中國的搖滾圈子是最乾淨的,是所有的藝術界裏最乾淨的一群人。

“迷笛肯定能超過超女”

現在最好的連鎖音樂節是The Big Day Off,澳大利亞的音樂節,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雪梨等六個城市巡演。其實迷笛以後可以做成巡迴演出,但是一定要條件成熟。或者有很穩固的消費人群,可以投資不會賠本,或者有地方政府支援。

我們可以推廣文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一定要有地方政府支援才能去做,不能老讓員工、公司賠錢,那員工吃什麼喝什麼。做一個音樂節可以盈利幾十萬,但是一個失誤的決策可以賠償百萬,可能兩年都沒緩過來。所以要謹慎,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特色的保持上,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對我們也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做好了溝通—我們不希望他們的領導上臺講話,我們希望現場沒有警察,他們同意了。我們希望是按照迷笛音樂節一貫的基因來發展,所以樂隊的選擇完全由我們而定,他們完全尊重我們。

迷笛在異地的操作模式,我們能保證的是在長三角目前只在鎮江,別的不做了。可能以後在中國西南有一個,西北有一個,華南有一個。也許也有香港音樂節。但是如果沒有當地政府支援,我們也絕對不能去。我和老沈(沈黎暉)的機構都是私人機構,我們都還沒有到大筆投錢大筆賠錢的時候。

在中國,到目前為止,除了北京上海還沒有一個城市培養起足夠的觀眾群體,音樂節的消費市場還不夠好,不像超女,到哪都很多人買票。我希望以後迷笛能超過超女,這是肯定的,年輕人都熱愛這種文化,但是我們對年輕人對音樂的培養要有一個過程。

“彼此尊重才能越來越往上走”

我覺得中國的音樂節到了洗牌的時候了。洗樂隊的牌,洗音樂節主辦機構的牌,洗音樂節投資機構的牌。首先是樂隊的洗牌,有些樂隊一直標價很高,所以各個音樂節都不請他們,最後往往就出局了。

這些樂隊可能是很優秀的,或者自認為或者我認為,但是你沒有這個市場號召力,因為我請你這個樂隊的話可能能吸引五百個觀眾,但是我把請你這個樂隊的錢請四個跟你差不多的樂隊,這四個差不多的樂隊可能可以吸引兩千多觀眾,這很簡單,這就是市場,全世界都這樣。樂隊要冷靜,樂隊不冷靜,樂隊的經紀公司要冷靜,要腳踏實地去做這樣才有更多的受眾群,才能和更多的演出機構做朋友,彼此尊重才能越來越往上走。

有一些機構很有錢,真想做音樂節,會不斷地追加投資,可能有十年的長遠計劃,今年投200萬,賠了明年還投200萬,第三年投300萬,直到把品牌做起來,而那些像炒股、賭博一樣想趁機賺一筆的投資機構,賠了明年就不做了,這些應該洗掉。

音樂節組織機構的洗牌,有一些沒有經驗的主辦方做的音樂節,事到臨頭才發現完蛋了,都做不了,又沒有經驗又不負責任,又不虛心向我們請教。哪怕你問我啊,所有音樂節的主辦方,我把我電腦裏的所有東西都給他們。現在我起碼是七八個音樂節的顧問,不挂名,就免費做顧問。摩登天空是我第一個做顧問的,然後是熱波、張北……

那些沒有品牌的音樂節才只能靠樂隊,迷笛音樂節不請某些大牌我們照樣很多觀眾,音樂節是社交,如果大家都知道迷笛音樂節聚人氣就都會來,品牌建設很重要。但是有些音樂節第一次搞,只好用音樂人來吸引,沒有辦法。

我覺得音樂節也應該有個適當的行規,把價格適當地規範。我給音樂節做顧問時,都會給他們列一個注意事項的單子,並提供給所有的音樂節製作機構,包括團隊的組織、一個音樂節有多少要做的事情、審批、怎麼跟政府溝通都列出來,拷貝給他們,迷笛請的所有樂隊的報酬是多少我都告訴他們。只有把樂隊的價格公平透明,市場才能發展。合理的市場是統一透明的價格,彼此尊重彼此好好合作,這樣全國的音樂節市場才能好好做起來,而不是説互相挖墻腳。

   上一頁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