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2012年4月下旬以來《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登出一組有關藝術品“查稅門”報道後,引發了業界對進口藝術品稅賦徵收的大討論。對降低內地進口藝術品高徵稅的呼聲已有多年,在我看來,中國應取消進口藝術品的關稅和增值稅。
首先,對藝術品進口徵收6%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是缺乏道理的。據了解,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南韓、白俄羅斯等國以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的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摩洛哥王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為1.25%。英國在零關稅之外,僅加徵5%的進口環節增值稅。中國已經跨入每人平均GDP5000美元的國家行列之中,人民的物質生活已得到基本保障,現如今民眾對於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增長,但是對藝術品高徵稅的方式極大地限制了這種精神享受。
博物館和美術館等非營利的公益組織,作為連接東西方文化和藝術的橋梁,其進口的藝術品本身就是用於收藏和展示,並不存在著藝術品交易,但是在面對藝術品的進口問題上,卻仍需繳納6%的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這對博物館和美術館推動藝術發展帶來很大障礙。假使博物館要進口價值100萬元的藝術品,但實需另付6萬的關稅和17萬的增值稅,這多出來的23萬元稅收費用大大增加了博物館收藏藝術品的成本,如果能將這些費用合理用於購買其他的藝術品,帶來更多的藝術展覽展示,難道這筆錢不是花得更有價值嗎?
其次,現有對藝術品徵收關稅、增值稅的方法,會導致藝術品流通市場的停滯。中國自古就有“盛世收古董,亂世藏黃金”的古訓。藝術品的價格受經濟和社會等因素的制約,價格不穩定,藝術品的經營者——畫廊已經承擔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因此,少交稅,要逃稅,合理避稅與非法逃稅,成為了不少藝術品經營者維持生計的必然選擇。正如引發這次大討論的案件主角,他們正是被巨大的利益驅動和誘惑,試圖逃脫高額的稅收,以身試法,最終鋃鐺入獄。
最後,長期設置高額稅收的關卡來限制藝術品的流通,必然使得我們的藝術領域無法與國際接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的《關於2012年關稅事實方案的通知》,決定自2012年起將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降低一半,調至6%,暫行一年。在此之前,雖然國內藝術品進口稅率相對國外偏高,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此前公佈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整體規模快速增長,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694億元,比2009年增長41%,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全球佔比23%,僅次於美國。而據諸多業內人士分析,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體規模將再度上揚,有望突破2000億元。如果取消藝術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無疑對鼓勵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帶動國內經濟增長,促進藝術市場全球化都有巨大的好處。
此外,這也符合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方向。政府現在一方面鼓勵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撥款補貼,另一方面又設置這樣的高徵稅門檻,這種矛盾手段使得很多世界級藝術品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無疑對於中西方的文化藝術交流是個巨大的損失。自“十二五”規劃公佈以來,各地紛紛興起了博物館建設的熱潮,政府花大量財力投資建設的博物館擁有完善的硬體設備,卻忽視了博物館最重要的展覽功用,如由於其建築設計師榮獲2012年普裏茲克建築學獎而于近期大熱的某博物館,與其造型簡約、外觀新穎的建築風格相悖的是,博物館所提供的展品缺乏新意,無法與國際接軌,難以調動參觀的積極性。這其實也是中國大多數博物館、美術館的通病,政府應在注重硬體建設的同時,更加大力扶持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軟體設施,讓博物館、美術館發揮其真正的藝術職能。
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國家需要緊隨國際趨勢,取消徵收藝術品的關稅和增值稅。政府應鼓勵藝術品的流通,增加國內藝術界引進國外優秀作品的積極性,從而與國際藝術市場接軌,帶給觀眾精神層面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
(作者繫上海玻璃博物館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