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2,調整年:藝術品市場相當股市6000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4 13:48:57 | 文章來源: 《頂層》

那天匡時的董國強賞飯,預訂了三桌,看看人數才兩桌多一點,結伴而來的劉益謙説,就兩桌行了,大家拼一拼吧,現在經濟這麼不好......席間,董國強頻頻讚揚秋拍從海外徵集到的那件元人書法長卷,説這國寶真是生不逢時啊,要擱在上半年春拍,應該能拍兩個億。結果,長卷在匡時2011秋拍上,拍出了1.01億元(連佣金)。

調整,無可奈何的調整,哪怕有那麼多文交所黃梅天的黴菌般冒出來,哪怕到處都在議論藝術基金、金融大佬入市,哪怕媒體上都在説文化強國藝術盛世,調整,仍是2011年秋拍預示的2012年“天氣預報“。

強勢板塊忽然蔫了

古代書畫是最先蔫了的。屢屢創新高的新聞還在回蕩著呢,2011嘉德秋拍就傳出8件《石渠寶笈》著錄過的古畫有6件流拍。那晚之後,眼睛盯著嘉德風向標的其他各大公司老總轉身就開始同各自的賣家商談壓低價錢,如果還帶著春拍的慣性思維,嘉德夜場就是你們的下場。果然,大部分藏家都乖乖聽話,調低估價,但幾個大公司的古畫專場仍不溫不火。匡時極為推崇的唐寅存世唯一無疑問真跡《行書自書詩》以4887.5萬元成交,石濤、董其昌、鄭板橋等幾件大作均以數千萬元成交,雖在“億元時代”的“號角”下顯得不太給力,但吸取了嘉德的教訓,至少避免了流拍的難堪。

而保利的古畫專場中,估價2000萬至3000萬徐渭行書流拍,最高估價的八大山人花鳥冊頁估價4500萬,成交價4600萬,王鐸詩軸、金農書法均低於估價成交,多件估價在200萬元以上的拍品流拍,成交率僅47%。

古畫是“億元時代”的先鋒之一,但資金的窘迫和市場心態的畏縮,使得這一板塊暫時只能維持低姿態。

近現代是市場另一大強勢板塊,2011秋拍似乎受了齊白石那件《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的因媒體轟炸有贗品之嫌的影響,多件熟貨流拍。

嘉德秋拍,程十發的連環畫原作《召樹屯與喃喏娜》,2005年曾經拍出1100萬元,此次1500萬起拍,至1900萬元無人舉牌,慘遭流拍;張大千《華山遊稿》手卷,2006年曾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以52萬元成交,此次380萬元起拍,遭流拍;張大千一幅上半年出現在香港蘇富比的拍品,下半年就加價在內地拍場出現,結果也遭流拍,搶錢也應該有底線吧;嘉德夜場,多件估價高昂的近現代十大名家名作流拍。

相比之下,張大千《倣宋人山寺圖》匡時2009年秋拍成交1400多萬,2011年秋拍拍得4000萬元;徐悲鴻《珍妮小姐畫像》、《九州無事樂耕耘》、《巴人汲水圖》等2011年秋天估價最高的徐悲鴻名作都是市場熟貨,也都幸運地高溢價成交;啟功創紀錄的長卷《琵琶行》是2009年拍過的,當時成交392萬元,這次拍到805萬元。如果上述熟貨都是真實成交,那真是火中取栗,當為賣家擦把汗而稱幸了。

流拍之聲頻傳,使得市場迅速颳起謹慎風,最後的結果,各大公司均在拍後聲稱“藏家理性成熟”,而在半年前,其拍後評語多為“熱浪滾滾”、“如火如荼”之類。

當代藝術改換陣容風格轉變

中國當代藝術是近年來無論學術和市場都爭議最大的板塊,2011年秋拍香港蘇富比的尤倫斯最後一個專場並沒有給出一個高調的尾聲,之後的香港佳士得“新中國的自畫像”專場,14件估價均過百萬的重頭拍品,6件流拍,4件低於估價成交,真可謂淒悽慘慘慼慼。其後的保利,春拍幾個當代藝術專場加起來總成交4.4億,而秋拍僅為3.7億。

中國當代藝術的重心和話語權像被“設計好似地”轉移到東南亞地區及中國內地以來,發生了幾個轉變。

首先是當代名家早期作品受寵,內地藏家入手較晚,價格已高,且近十年來名家的批量生産阻礙其價值進一步提升,自然轉到早期“孿生兄弟”較少的地塊;其次,當代藝術一線陣營因為買家口味的變化而産生變化,原先的四大天王風光不再,反而是出現了劉小東、周春芽、曾梵志、劉野等新天王;三是,純粹以西方美術理念進行創作的中國當代藝術受冷落,尤以蔡國強、王廣義等缺乏基本審美元素的作品受衝擊最強。年輕藝術家快速拔升的現象同樣減少,已拔高的能有人護盤維持高價已顯吃力,一切都預示著操盤者以及操盤理念的變化。

當代藝術仍行走在危崖邊上

當代書畫其實最強勢

很多人沒注意,其實這兩年,當代書畫是最為旺盛的拍賣板塊,2011年不管春拍、秋拍均十分旺盛。北京瀚海,春拍當代書畫9000多萬,秋拍連同崔如琢專場共達1.9億元;嘉德春拍、秋拍均為1.3億元;北京保利春拍1.7億,秋拍1億元。當代書畫專場均比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強勢而且穩定。

當代書畫板塊的興盛,主要是因為該板塊人為炒作多,而且需求者以送禮為主。但無法回避的是,送禮是剛需。且當代書畫一級市場的發育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當代藝術等前期熱門板塊。

結合當代書畫的剛需基礎、群眾認知度、畫家和機構幕後的運作能力、畫家與行政階層的互動能力以及一級市場的發育程度,不難看到這一板塊的強大市場生命力。

紫砂等潛力品種良莠不齊

紫砂是近兩年的市場新貴,2011年,國內尤其北京一大批拍賣公司紛紛開設了紫砂專場,紫砂幾乎已經成為僅次於瓷器的市場熱門工藝美術類品種。但紫砂大熱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風險正在快速凝聚。

首先是高價位拍品開始出現流拍現象,如顧景舟提壁壺在保利秋拍拍出1700多萬元的紫砂世界紀錄,但同樣一件提壁壺,卻在匡時出現300萬元流拍。某拍賣公司的紫砂專場最後出現了百分之十幾的悽慘成交率,幾大拍賣公司的紫砂專場2011秋拍的成交率都較春拍有明顯回落。

原因首先是紫砂一級市場本來就在混亂中前行,名家贗品眾多,且代工現象嚴重,更大的問題在於紫砂作品的藝術性除了個別名家之外,普遍較差,內在價值普遍不高。而紫砂市場在春拍之後,估價普遍拔高,如果再不及時調整心理,很快就將重蹈2011年秋拍近現代和古代書畫的覆轍。在近30年紫砂市場上,消化一次大行情平均需要8年到10年時間,因此,市場拐點不得不防。

現當代陶瓷作為三年前金融危機中最抗寒的品種之一,正在主動消化市場波動的風險,主要手段是主動下調了估價,因此目前尚能維持較高的成交率。

但這一板塊中,民國陶瓷由於贗品眾多,將嚴重阻礙市場發育;景德鎮名家陶瓷將在對於其藝術性的質疑聲中艱難前行,但送禮的龐大需求會部分抵禦美學價值上的質疑。而當代學院派陶瓷,學術標準尚未健全,收藏市場尚在萌芽中,不過未來空間可能較大。

油畫雕塑板塊一如既往地穩健,顯示藏家結構無明顯變化。市場試圖挖掘新熱點,如郭潤文、忻東旺、李貴君等,但資金流入速度並不快,操作風格依然偏謹慎。在其他板塊遭遇大起大落之後,只要估價不快速拔高,這一板塊的長期價值倒是顯而易見的。

古代瓷器方面,照劉益謙的説法,買家隊伍裏全是“二傳手”,怎麼會有行情?2011秋拍瓷器依然偏冷,董國強認為,香港蘇富比的“玫茵堂藏瓷”專場之盛況可能幾年裏都不會再見,甚至其成交價可能十年後都難以再突破。如沒有新的資金介入,瓷器板塊將繼續保持低調。

藝術品市場相當於股市6000點

三大資産品種裏,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連年高奏凱歌,一路拉升,從2000年春季總成交額6.64億一躍到2011年春季的426億元,已經相當於股市6000點的位置。中國房地産市場受政策影響雖然沉寂,但價格指數也基本維持在十多年以來的歷史高位上,房價平均翻了七八倍有餘。而中國股市,指數自6000點開始調整,時間長達4年多,筆者撰文時仍徘徊在2300點左右,同2001年的股指差不多。

對於資金來説,價值孰高孰低,哪個更有吸引力,幾乎是一目了然的。社會銀根難見真正放鬆跡象,政策最多只是微調,基本上宣佈了資金推動型資産市場的前景。而且,目前許多資金深套在股市及其他衝高後大幅回落的大宗商品等資産中,需要現金加以補倉解困,也造成了藝術品市場暫時的缺血。內因外因皆不利,2012年的盤整來得頗為無奈。

當然,也不用太悲觀,畢竟,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十多年的萌芽,如今仍有大多數有錢人沒買過藝術品,社會各階層對藝術的認知還在起步階段,市場空間極大,加上國家對於文化的扶持力度將明顯加大,藝術品市場總體向上不會改變。當然,趁機撿漏也是妄想,現在流拍多是估價太高流拍,所有藝術品類在市場的熱度之下幾乎都被掃了一遍,能炒的都炒過了,剩下的都是學術門檻太高或一級市場發育不健全而暫時炒不動的。

目前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一方面將價格夯得更實,另一方面需要耐心等待新的資金和需求入市,從一些稀缺資源類工藝品和當代畫家的銷售情況就頗能反映出市場的實際壯大狀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