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證券化會走上比美國房地産更嚴重的不歸路”7日,原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張新建在“2011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上説。張新建認為藝術品證券化如果不解決五大難題,風險很大,凶多吉少。藝術品的證券化容易成為投資資金的投資博弈,而最終的受害者會是被高位套牢的沒經驗的散戶。
藝術品證券化有五大難題
作為藝術品市場的親歷者、見證者,張新建見證了中國藝術品證券化的發展過程。他把文化産權交易所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藝術品的證券化問題,二是産權交易所的問題。他認為,藝術品的證券化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打包和分拆。
張新建歸納藝術品的證券化有三個特點:第一將藝術品整合成一個資産包,折合成均等的份額,形成標準化的交易方式。第二採取集中競價或者標準化合約的方式面向社會公開發行、轉讓、連續進行交易。第三藝術品證券化,包括藝術品的託管與保險,鑒定與評估,發行與交易,以及藝術品退市等業務流程。
張新建認為藝術品證券化有五大難題:第一藝術品鑒定與評估缺少權威公證的機構。第二藝術品的資産包總量偏小,容易被承銷商或者是莊家以及其他的投機商操縱,作為人為炒作的工具。第三藝術品的價值與市場的價格以及證券化的市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第四退市機制不完善。第五藝術品是不具有這種價值成長性的。
藝術品證券化容易成投資博弈,散戶被高位套牢
對於藝術品證券化,張新建頗為擔憂。他認為,藝術品上市以後,藝術品的藝術,也就是説它的審美價值、學術價值以及審美功能沒有變化,唯一變化的是市場的交易價格。其交易價格的依據何在?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主要看公司未來成長的業績,公司生産商品在流通領域創造價值。上市公司給投資者分紅,但是藝術品是不具有這種價值成長性的,而不産生利潤給投資人分紅。如果市值遠遠超過了藝術品的價值和市場價格以後,那麼藝術品的證券化就變成了被投機資金綁架的投資博弈。最終的受害者就像擊鼓傳花一樣,最後一位是被高度套牢的投資者。很多情況下,這位投資者往往是缺少資金,缺少經驗的散戶。其次,投資者寄希望於藝術品證券化過程中市場的無限增值,其實也是不現實的。
中國藝術品市場不可能長期補長和瘋長
張新建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自2003年以來呈現出迅速拉升的態勢,這是因中國藝術品長期邊緣化,市場價值被嚴重低估。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民間資本迅速放大,在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偏少的背景下附體于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藝術品於是就像著了魔一樣出現了一撥又一撥的瘋長和補長行情。而長期的補長和瘋長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建立在長期快速增長的期望值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藝術品證券化就有點美國房地産的房利美,幾十年穩步增長,形成了巨大泡沫,任何一個投資者都希望這種增值永遠繼續下去。但實際上並不能做到,泡沫總有破滅的這一天,特別是房地産泡沫硬著陸之後,就形成了金融危機,我認為藝術品的證券化會走上比美國房地産更嚴重的不歸路。”張新建説。
藝術品證券化兩個出路:全面放開或禁止
張新建認為,上述五大難題尚未破解之前,藝術品的證券化風險很大,凶多吉少。他認為出路只有兩個,要麼是全面放開,要麼是全面禁止。
“全面放開也就是全國人民顯然是粥少僧多,認為炒作,跟風買賣。如果我們全面放開的話,短期內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推出30萬-100萬的資産包,人們在接踵而來的資産包面前也就有了冷靜選擇,冷靜思考的機會。莊家也就失去了炒作的目標。如果你有資金讓你一次炒個夠,而且可以借鑒歐洲、英國等國家的做法,對於當世藝術家,在世藝術家轉售藝術品的利潤徵收一定的稅收。返還給藝術家,這對於當世的藝術家和藝術的發展無異於一個福音。”張新建説。
張新建認為,社會遊資想進入藝術品領域的,並沒有一些莊家期望的那麼多,在現有的政府管理軌跡和管理到鄉下,全面放開風險很大,交易所是否有利可圖?全面放開的可能性幾乎很小。
解決藝術品證券化軟著陸最佳選擇:誰批准誰負責
張新建説,藝術品的證券化是文化前臺,經濟唱戲。無論如何打包、等量拆分,標準化的運作,該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審美功能並沒有放開,交易價格卻被推到了背離實際的天價。這種沒有財富創造,沒有市場支撐的天價,只能是虛擬財富的增值。
“説穿了就是資産泡沫,泡沫終將破滅,破滅後誰賺錢,誰買單,幾乎是不言自明的。藝術品證券化就是當藝術品被社會資本附體以後,被推到資本市場的前臺,任人炒作,藝術併為增值,價格已經上天。一旦資本撤走,藝術品必然從天價的高位上跌落下來,文化藝術並沒有由此證券化得到多少實惠,而卻要承擔跌落下來的慘痛,這樣的結局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張新建説。
他認為,面對當前藝術品證券化五大難題未能有效破解,任何政府和組織都無法承擔由此造成的金融風波。因此選擇適當的機會盡可能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讓藝術品證券化風險軟著陸,根據誰批准誰負責,誰家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這也可以説是解決軟著陸最佳的選擇。
|